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岩石边坡按照岩体结构分为5种类型,即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在分析每一类岩石边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5类岩石边坡生态防护对策与植被恢复技术选择方案。其中,整体结构岩石边坡、块状结构岩石边坡及反向斜向层状结构岩石边坡属于整体稳定性较好的边坡类型,防护重点视是否有软弱结构面存在而定,若不存在,应采用植物防护为主、局部加固为辅的防护策略,对于>75°的急陡边坡植物防护以垂直绿化技术为主或不进行防护,对于坡度<75°的边坡植物防护可选择厚层基材喷播技术及生态袋技术等;对于同向层状结构,因存在整体滑动的可能,须采用深层防护为主的工程防护;对于碎裂结构、散体结构应以控制坡率削方减载为主,防护措施上视具体情况采用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做好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12.
Q育根素应用在毛白杨“炮捻”插穗中的接穗上的结果是:一是加速砧木、接穗间的愈合,并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进而分化出“次生根原基”以及由它生育成“自生根”根系。从而提高了“炮捻”插穗扦插成活率和赢得了“地上”、“地下”两部分的生长发育时空一加长“生育期”。二是经处理的“炮捻”插穗的苗高、地径、根量、成苗率和生物量5项经济指标均比对照高出50%左右,故其纯收益提高4.7倍。总之,Q育根素应用在毛白杨“炮捻”插穗育苗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京承高速公路岩石边坡植被重建3 年期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京承高速公路(三期)为例,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岩石边坡人工植被重建3 年期的群落特征,以期探明主要 立地因子对边坡植被恢复的影响以及植被恢复的阶段性特征。主要结论如下:边坡人工植被总盖度达到80% 以上 时,土石坡 岩石坡,阴坡 阴阳坡 阳坡,缓坡 陡坡,不同类型边坡之间分盖度比总盖度的差异显著性更明显, 乔灌木层分盖度随阳坡—阴阳坡—阴坡的坡向改变呈逐渐增加趋势,草本层则相反;边坡植被群落特征受立地条 件影响明显,乔灌木层以胡枝子、紫穗槐为优势种,刺槐为亚优势种,草本层以沙打旺、狗尾草为主,胡枝子在阴坡 优势更突出,紫穗槐则在阳坡表现更好,沙打旺在缓坡优势突出,狗尾草则在陡坡更突出;人工植被物种多样性受 边坡类型影响较大,物种多样性与优势度相反,优势种突出的边坡类型多样性指数较低,岩性和朝向对植被特征及 养护措施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京承三期边坡植被恢复养护工程为案例分析了刈割的环境效应及对边坡植被群落内灌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对植被层3个主要环境指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光照强度>相对湿度>温度,刈割可以显著增强植被层内部的光照强度,降低植被冠层相对湿度,增加地表温度。7、8月刈割后光照强度分别增加了3倍和7倍。同时,刈割显著促进了样方内胡枝子和紫穗槐2种灌木的生长,其中,对紫穗槐的生长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胡枝子,刈割样方紫穗槐地上生物量增加幅度为138.27%,胡枝子地上生物量增加幅度为43.82%;且表现为株高越小,促进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岩质边坡植被恢复初期喷播基材养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承三期高速公路岩质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为依托,研究了2种厚层基材在喷播第1年的养分动态变化,其中基材A泥炭∶种植土为9∶1,基材B种植土∶植生基质为6∶4。研究结果表明,2种基材的pH值变化很小,表明酸碱性在植被恢复第1年变化较小;基材A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各值在7月份达到最低,养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可能与基材A坡面以草本植物为主有关,前期草本植物生长迅速,养分需求大,而夏季草本植物生长停滞甚至退化,枯草层分解贡献一部分养分;基材B养分变化趋势不同,除有效磷在7月份有增加外,其他养分表现为随生长时间持续下降。方差分析表明,2种基材养分变化差异显著(P<0.05);不同时间同一基材养分差异不显著。2种基材不同的变化趋势,认为除了与基材组成中泥炭和有机质分解有关外,与坡面的草本植物与灌木植物也有关。研究基材养分动态的变化,对改进基材的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路石质边坡喷播绿化植被的降雨、灌溉水分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宇 《水土保持学报》2018,32(4):128-132,138
为提高边坡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客土喷播的方式人工模拟公路石质边坡,观测坡体表面土壤裂隙发育情况及地表径流、底层渗漏及土壤储存等水分分配过程,分析灌溉及降雨条件下的坡面水分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坡体表面形成的土壤裂隙分布不均匀,呈现由坡顶至坡底逐渐减少的趋势,且阳坡不同坡位的裂隙总面积均大于阴坡;不同坡向坡体灌溉水分分配特征存在一定差异,阳坡0.02%的水分通过坡上植被蒸散消耗,7.00%的灌溉用水沿着坡面运动形成地表径流,10.00%的灌溉水分转化为底层渗漏量,53.00%的灌溉水分被土壤储存;阴坡植物蒸散、地表径流、底层渗漏及土壤储存水分的比例分别为0.01%,35.00%,0.25%和39.00%;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灌溉产生的地表径流减少,土壤储存水分增大;降雨强度对坡面水分分配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在小雨强条件下,约95.00%的降雨被土壤储存,底层渗漏量、地表径流分别在中雨强及大雨强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在不同雨强下,阴坡的地表径流是阳坡的1.1~3.0倍,阳坡的底层渗漏量大于阴坡且阳坡较阴坡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该结果可为公路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水分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提出立交桥区雨水径流有效的净化控制措施,并制定合理可行的桥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加速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对北京市某立交桥路面径流雨水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且评价了雨水的质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立交桥雨水初期径流污染严重,采集水样的初期各项指标除pH在可利用范围内外,其他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污染。降雨达到30min后,大多指标已经稳定在可利用的范围内,而SS浓度、Pb浓度等污染依然未达到使用标准。通过相关性分析,各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指出了不同污染物间的联系与区别,据此可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系分布特征有着特殊的生态意义,它反映出植物适应和改变环境的功能.采用土钻法研究了野生荆条与胡枝子在两种坡度(12°与28°)和两种坡向(阳坡与阴坡)立地条件下根系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根系直径d≤1 mm有效根系荆条高于胡枝子,且阳坡明显高于阴坡;d>1 mm根系生物量,在阳坡两种坡度及阴坡12°条件下,胡枝子均高于荆条,而阴坡28°条件下则相反;在阳坡和阴坡两种坡向条件下,距主干0.2 m处和0.4 m处,胡枝子d>1 mm的根密度均大于荆条,而d≤1 mm的根密度明显小于荆条,表明水平方向荆条的有效根系生长强于胡枝子;两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主要集中于0-60 cm内土壤中,d>1mm根密度的大小次序为胡枝子(阳坡)>荆条(阳坡)>荆条(阴坡)>胡枝子(阴坡),d≤1 mm根密度的大小次序为荆条(阳坡)>荆条(阴坡)>胡枝子(阳坡)>胡枝子(阴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