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30篇
综合类   36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景观结构又称景观空间格局 ,是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嵌块体在景观空间上的排列 (伍业钢等 ,1992 )。景观结构决定着景观功能 ,而功能的改变最终将从结构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因此 ,景观空间格局研究是景观生态学三大核心问题的核心 (贾宝全等 ,2 0 0 1)。景观异质性是景观最重要的属性之一 (Formanetal .,1986 ;Risseretal.,1984 ;Turner,1987) ,而景观空间格局既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者 ,同时又是多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最终结果 (贾宝全等 ,2 0 0 1)。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和发展是自然、生物和社会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影响着…  相似文献   
22.
笋用竹林培育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良种繁育、结构控制、环境控制 3个途径综述了国内外近 15年来对笋用丰产林研究的状况 ,探讨了笋用林培育的研究方向 ,为笋用林的丰产、优质、高效培育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干热河谷泥石流流域不同分区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泥石流频发的小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该流域的微地貌特点,将流域划分为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为全面了解土壤肥力的分区异质性特征,结合各分区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其土壤物理结构、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分区土壤颗粒组成差异性不大,土壤质地以粗粒和砾石为主,土壤沙石化明显,流通区土壤物理结构相对较好;小江流域山地土壤含水量总体受季节影响较大,而不同分区的土壤含水量则受垂直地带性因素影响,表现为流通区〉物源区〉堆积区;不同分区土壤养分含量受人类活动、土壤类型、土壤颗粒组成等因素影响,差异性特征复杂,总体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24.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对2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分别记为XGB1、XGB2)用扫描法进行昼夜活动节律的记录观察,包括出、入夜宿地时间,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结果表明:夏冬2季总体上看,所有猴群的昼夜活动节律均与日照时间波动显著相关。其中,XGB1群离开夜宿地时间与日出时间成正相关,进入夜宿地时间与日落时间无明显相关性,XGB2群离开夜宿地时间与日出时间成负相关,进入夜宿地时间与日落时间成正相关。在有限的领地范围内,XGB2群不得不延长白昼活动觅食的时间。冬季调查的所有猴群离开夜宿地时间与日出时间成正相关,冬季猴群的昼夜活动节律大多受到气温的影响。夏季XGB2群进入夜宿地时间显著晚于XGB1群,XGB1群离开夜宿地时间显著早于XGB2群;冬季XGB1群离开夜宿地时间显著早于XGB2群,但是XGB1群进入夜宿地时间与XGB2群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猴群夜宿行为的差异,XGB1群和XGB2群冬季进入夜宿地时间早于夏季,离开夜宿地时间明显晚于夏季。因此,麻阳河黑叶猴夏季与冬季夜宿行为主要受昼长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杉木种源地理位置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正>杉木种源研究始于一九五七年。20多年来,不少专家致力于杉木种源的研究工作。地理种源试验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种源试验来合理区划种源区域和种子调拨界限,但是由于种源试验规模和数量总是有限的。为了达到上述地理种源试验的目的,就必须研究种源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在研究杉木种源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过程中,早期的研究多以定性的方式描述其间关系,而近几年来,多用各种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其间关  相似文献   
26.
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群体结构、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结果表明: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并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地径结构;全垦抚育的成本最大,不抚育最小,块状抚育居中;块状抚育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和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块状抚育是南方林区较好的杉木幼林抚育方式,它既能有效地减少林地植被对杉木的竞争,保持杉木的正常生长,又能降低抚育成本和保持地力及物种多样性。这对今后指导杉木幼林抚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7.
中亚热带檫树群落种问竞争及其种群密度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亚热带檫树群落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 ,平衡时檫树与其主要伴生树种光皮桦、丝栗栲重要值分别占 80 .6 4 %、12 .4 7%和 6 .89% ,呈共优状态但分布极不均匀。利用自疏模型并经改进单纯形法最优拟合求得檫树种群密度效应模型 ,且拟合结果达显著水平 ,反映出檫树种群自疏过程密度调节规律。  相似文献   
28.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环境质量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价.评价因子的均值显示校园总体质量一般.不同专业、性别和居住位置的学生对各评价因子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某些主观因素会对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对28个评价因子进行旋转分析得到10个主因子,依次为环境意象因子、景观可视因子、环境安全因子、人文环境因子、生活交通因子、环境卫生因子、建筑因子、物理环境因子、交通便利性因子及校门可达性因子,它们是影响被调查者对环境评价的主要因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总体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E3级,即"一般",今后福建农林大学环境质量在总体上还有待提高,尤其应重点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9.
福建省马尾松毛虫发生与ENSO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1971~1991年(反)厄尔尼诺事件、南方涛动指数及福建省马尾松毛虫发生程度的资料为基础,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这种关系产生的内在机制,并建立福建省马尾松毛虫发生预测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福建省马尾松毛虫发生与(反)厄尔尼诺事件年、南方涛动指数总和变动异常年有显著关联;所建立模型精度达83.33%,可以对马尾松毛虫发生、气候异常起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30.
闽东柳杉人工林经营密度与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闽东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31年生柳杉人工林不同经营密度与生长之间的关系规律,具体探讨了不同密度与林分平均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优势高以及蓄积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一系列不同的生产模型,采用单纯形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拟合,选择出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关系的模型,并且从中寻求适合于闽东地区柳杉人工林生长的最优生产模型,从而为当地林业生产中的密度管理和林分生产力的预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