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篇
  17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的安全性及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750倍液、1 000倍液、1 500倍液于草莓白粉病发生初期使用,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第3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3.01%、92.84%、84.03%,是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特效药剂。  相似文献   
32.
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与监测,系统分析了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优势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原因,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 ANOVA)分别对各年度间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马加利夫( 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浮游植物隶属8门92属181种。绿藻门在细胞密度和种类组成上都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和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和蓝纤维藻;硅藻门的小环藻、菱形藻和舟形藻;隐藻门的啮蚀隐藻和卵形隐藻。海河干流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整体变化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密度以2009年5月最高,为14936.63×104 cells/L,而在2013年5月最低,为493.6×104 cells /L;生物量峰值为206.82 mg/L,最低值为4.74 mg/L。经ANOVA检验,这两者在各年份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五年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基本持平,丰富度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均匀度呈逐年上升态势。海河干流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群落稳定性较差。丰富度指数分析表明,海河干流的水质处于α中污—重污型阶段。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悬浮物对鲈鱼和梭鱼幼体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疏浚淤泥悬浮相对其效应明显。21℃和24℃试验水温时,悬浮物对鲈鱼幼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别为:96hLC50为1 711.2mg/L、1 052.8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71.12、105.28mg/L;悬浮物对梭鱼幼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别为:96h LC50为453.6、168.1mg/L;安全浓度分别为:45.36、16.81mg/L。随温度、悬浮物浓度的升高,毒性效应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34.
种基盘的基质吸水保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基盘造林法是一种局部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播种技术,为了使其更好的应用于华北土石山区播种造林,本研究在种基盘基质配方中添加了复合海藻肥(SCF)和土壤防蚀剂(SED),并对不同用量组合下的15种配方进行了吸水试验和蒸发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添加物能有效改善基盘的保水性能,其中SCF对基质饱和含水量、吸水速率和蒸发失水比的影响均显著,并且用量为0.75 g.m-2时,吸水速率和饱和含水量最大、蒸发失水比最小,保水性能较好;SED对基质饱和含水量和吸水速率的影响不显著,对蒸发失水比的影响显著,并且用量为4 g时蒸发失水比最小,抑制蒸发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5.
为了明确包膜有机肥对土壤各土层中铁含量的影响,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测定各土层DTPA-Fe的含量及垂直分布特点.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常规颗粒有机肥,灰潮土DTPA-Fe含量提高18.1%;(2)施用包膜颗粒有机肥,土壤中DTPA-Fe含量比未包膜有机肥高8.9%;(3)施用小颗粒包膜有机肥后,土壤中DTPA-Fe的平均含量比小颗粒未包膜有机肥高16.6%,施用大颗粒包膜有机肥,土壤中DTPA-Fe的平均含量比大颗粒未包膜有机肥高8.1%,小颗粒包膜有机肥效果明显比大颗粒包膜有机肥好;(4)施用有机肥,表层0~5 cm土壤中DTPA-Fe含量最高,而不施肥对照10~20 cm土壤中DTPA-Fe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进行多浪羊IL-1β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为多浪羊IL-1β的功能研究及多浪羊免疫应答基因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NM_001009465.2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新疆多浪羊淋巴细胞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多浪羊IL-1β基因序列.[结果]IL-1β基因序列包含了一个862 bp的开放阅读框,成熟蛋白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为286个氨基酸.通过IL-1-β核苷酸多序列比对发现,第70、163、180、269位上四个相对保守的碱基处出现了四个突变;通过IL-1-β氨基酸多序列比对,第24、36位上两个氨基酸发生突变.通过G enBank中的Blastn序列比较分析,多浪羊的IL-1β基因与普通绵羊的同源性高达99;.[结论]在进化树体系中,多浪羊与反刍动物集成一束,它们与其它哺乳动物源于共同的祖先,但分别处于进化树上不同的分支.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天津周边海域表层水体的一些理化要素进行调查,得到化学需氧量(CODMn)、活性磷酸盐(PO34--P)、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及硝酸盐氮(NO3--N)含量从离岸近的海域向外海方向递减。水温、pH值、盐度的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在此次调查期间,天津周边海域海水中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为NO3--N和NO2--N;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度与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亚硝酸盐氮在p=0.01水平上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活性磷酸盐与无机氮、NO2--N和NH4+-N含量均在p=0.01水平上呈极显著正相关;由N/P比和E值的平面分布图可以得到,沿岸N/P比最低,离岸越远的地方N/P比越高。E值的平面分布恰恰相反。北塘附近海域依然是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区域;本调查海域主要是磷限制,无机氮仍然是此海域的首要污染因子,其次是化学需氧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对分离纯化的C型肉毒毒素抗原性分析,提供快速鉴定动物因C型肉毒梭菌中毒的理论基础.[方法]对分离纯化的C型肉毒梭菌的肉毒毒素灭活后通过SDS - PAGE测定浓度,确定浓度后与弗氏佐剂乳化后免疫家兔,免疫结束后采家兔血液并分离血清.[结果]将不同稀释倍数的肉毒毒素经SDS -PAGE电泳分离后,转移至HybondNC膜,家兔三免后提取的血清作为一抗,用二抗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约在98.0和53.0 kDa处出现特异反应带;抗原与抗体在琼脂凝胶上结合时,会形成清晰的沉淀带.[结论]分离纯化的C型肉毒毒素,经免疫后家兔可见:C型肉毒毒素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抗体的效价为1∶8.  相似文献   
39.
探究土壤真菌碳源代谢水平与盐生植被演替之间的关系,是理清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步骤。采用Biolog-FF微孔板培养法,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盐生植被下土壤真菌的碳源代谢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每孔平均吸光值(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值)表现为白茅罗布麻柽柳马绊草光板地,20~40cm土层则表现为白茅马绊草柽柳罗布麻光板地,即随盐生植被正向演替,土壤真菌碳源代谢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样地土壤真菌群落的香农-威尔指数H、丰富度指数S和辛普森指数D按演替顺序均有显著提高,同一样地不同土层中,除马绊草群落,其余样地的3种指数均表现为0~20 cm20~40cm,说明盐生植被正向演替过程改善了土壤中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了群落中常见物种的优势度。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真菌吸光值、真菌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氮、碱解氮、土壤有机质、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显著促进了土壤真菌的碳源代谢活性,土壤含盐量则显著抑制真菌的碳源代谢活性(P0.05);土壤主成分分析表明,纤维醇、鸟氨酸和D-甘露醇等是0~20 cm土层下土壤真菌利用的主要碳源,D-山梨醇、丙三醇和L-天冬氨酸等则是20~40 cm土层下土壤真菌利用的主要碳源,表明糖类、醇类和酸类是控制土壤真菌碳源代谢发生差异的主要碳源。土壤真菌碳源代谢水平与盐生植被演替关系的结果为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恢复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0.
新疆多浪羊淋巴细胞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多浪羊的外周静脉血液,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分离,收集分离得到淋巴细胞,同时经过纯化后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将纯化后的淋巴细胞在RPM I1640中置37℃,5%CO2培养箱4,6,8和12 h进行培养并观察淋巴细胞,其存活率分别为93.1%、92.4%、91.5%和90.6%。本试验成功地建立了多浪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技术和体外短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