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草莓炭疽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并分析了旁路氧化与胶孢炭疽菌对Qo Is类杀菌剂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无旁路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专化性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作用时,吡唑醚菌酯对采自浙江临安、建德、诸暨3地的65株草莓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EC50Q)值在0.09~24.26μg/m L之间,平均为6.65μg/m L;当有50μg/m L的SHAM存在时,其EC50[EC50(Q+S)]值在0.06~48.98μg/m L之间,平均为10.58μg/m L。旁路氧化的相对贡献值F[F=EC50Q/EC50(Q+S)]最低为0.02,最高为11.17,平均为0.96,其中78.46%的菌株的F值1。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敏感性的草莓和葡萄炭疽病菌在吡唑醚菌酯处理下其AOX基因表达的时间动态。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处理能诱导AOX基因的表达,在处理后6~12 h内,各菌株AOX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强,但表达量的差异与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表明,旁路氧化在不同病原菌中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水稻播种期对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方法】2006~2007年2年田间设置4个播种期,调查分析水稻灰飞虱种群动态和条纹叶枯病发病的程度。【结果】播种期是影响条纹叶枯病的重要因子。在浙江北部,单季晚稻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病情递减;秧田期株发病率与播种期的关系可以Weibull方程来描述、与秧田期灰飞虱种群动态曲线下面积(AUCPD,即累计虫日)或高峰期密度则呈Logistic关系;本田稳定期发病率则可以以播种期、秧田期灰飞虱高峰期密度、秧田末期的株发病率来描述,而本田期的AUCPD并不是描述该阶段的发病率的必要变量。【结论】在综合治理中,适期播种是控制该病害流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浙江北部单季粳稻移栽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底~6月上旬。  相似文献   
93.
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8-2003年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测定了杂交水稻不同组合、不同生育期的发病率,以及秧苗期与大田期的侵染机率,分析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前后作发病率关系:M=1.6822m+0.1049,以及株发病率(M%)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Y=0.9776M-0.1935;阐述了灰飞虱不同虫量(X)与发病率和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秧苗期为Y1=12.1841X1-1.0784 , 大田前期为Y2=4.5159X2-0.4620。在拟定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杂交水稻秧苗2-5叶期和大田初期为防治适期,并制定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策略性防治指标为前作穗期防治的黑条矮缩病株发病率1.0%,制定秧苗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0.15只/0.11m2、大田初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4000只/667m2(百丛带毒灰飞虱20只)。经应用验证,与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4.
1994~1995年对11个水稻品种(系)抗褐飞虱测定结果表明,以嘉45、丙1067抗性最好;丙91-09、93-63、91-17次之;93-74、丙814、秀水11为中感水平;祥湖84、海繁1号、海繁2号抗性表现最差,属感虫水平。根据抗虫性测定结果,在生产上可扩大推广嘉45、丙1067等品种(系),以控制褐飞虱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95.
为认真贯彻全国植保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2个理念,进一步强化植物保护检疫工作的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充分发挥绿色植保的功能,  相似文献   
96.
采用斑点免疫结合(DIBA)与生物测定方法对采自浙江长兴和嘉兴两地的灰飞虱带(传)毒率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两地灰飞虱均有部分虫口携带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平均带毒率为6.15%,传毒率为3.96%;斑点免疫结合(DIBA)测定的灰飞虱带毒率,均高于生物法测定的灰飞虱传毒率,两者之比为1:0.65。该检测结果为病害预测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草莓炭疽病是浙江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探明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对于科学防控该病害具有重要意义。现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研究,探明了草莓炭疽病的侵染与发病、发生流行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此制定了草莓炭疽病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田间发病调查、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病害流行趋势综合分析预测方法,集成了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8.
入侵移栽稻田的福寿螺卵块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是重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水稻苗期至分蘖期的秧苗植株.为明确福寿螺在水稻田的空间分布,以1、4丛水稻为取样单位(样方)调查了14块移栽稻、每块田300个样方的福寿螺卵块密度,并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的M-m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移栽稻田中的福寿螺卵块主要呈聚集分布,部分田块呈随机或均匀分布.根据福寿螺卵块的分布型,通过计算抽样时间和抽样准确率的关系、不同样方和误差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确定以准确估计田间卵块密度为目标的最佳抽样方法,以横(行)向平行线跳跃法间隔30~45行调查1行,共调查6行90个4丛水稻样方,即两人以常规速度按上述方法取样18min以上,可达85%以上的取样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
麦田灰飞虱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灰飞虱不仅直接为害水稻、大小麦,还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媒介。了解灰飞虱在越冬作物大小麦田的分布特证和合适的抽样技术,可以为春季防治灰飞虱从而控制水稻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笔者进行了麦田灰飞虱种群分布调查,并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回归法测定了浙江北部大小麦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麦田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1=1172.84/ —X +37.46,n2=293.21/ —X +9.36,n3=130.3/ —X +4.16,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在每样方虫口密度5、10和15头以上时,分别取样70、40和20个样方。研究结果为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水稻条纹叶枯病与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和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分析该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病株率的上升,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建立了发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式.水稻受害后,有效穗数减少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