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3篇
  28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对102份玉米品种采用人工接种方法进行丝黑穗病鉴定.结果表明:表现高抗的品种占16.67%:表现抗病、中抗、感病的品种各占25.49%:表现高感的品种占6.86%.感病品种年度间数量在递减.  相似文献   
152.
本文对苏北南部沿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天津厚蟹(Helicetridenstientsinensis)、红螯相手蟹(Sesarmahaematocheir)和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japonicus)四种常见蟹的眼、肝、肌和卵组织以及中华绒螯蟹和天津厚蟹蟹苗的蛋白和LDH、ANEA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蟹的蛋白和同工酶具明显的物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两种蟹苗的蛋白和同工酶酶谱在谱带数量、迁移率及酶活性上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3.
象山港海洋牧场建设与生物资源的增殖养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物资源生境营造、适宜性增殖物种筛选与应用、牧化物种增殖与采捕、效果评估和管理等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建立有效恢复生物资源、实现天然水域渔业生物资源产出功能最大化的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至今已建成由15个圆角六边形和1 000个台面框架型诱导礁组合而成的7个鱼礁群,面积25 hm~2,形成空方规模53 810 m~3;移植海带、坛紫菜和龙须菜等大型海藻,建成以浮式平面藻床为主的人工藻场80 hm~2。底播毛蚶、栉江珧等贝类2 000万粒;年放流大黄鱼、黑鲷、黄姑鱼、褐鲳鲉等鱼类苗种160万尾;中国明对虾、日本对虾等虾类1亿尾。调查结果显示,牧场示范区富营养化程度有所降低,初级与次级生产力明显提升,其中海藻年生物量约为18 000 kg/hm~2;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养护效果良好,人工鱼礁投放19个月后,鱼礁区游泳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总生物量和总丰度分别为对照区的1.32倍、2.04倍和1.49倍。  相似文献   
154.
东海有尾类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有尾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秋季有尾类丰度最高,均值为149 ind/100m3,夏季38 ind/100m3,冬季20 ind/100m3,春季9 ind/100m3;有尾类数量在冬春夏季与水温和盐度相关关系不显著,秋季与表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尾类数量季节变化机制具有暖水种的特征,这些特征形成与其优势种适温适盐特性有密切的关系。东海有尾类的数量波动,与东海暖流势力消长有密切的联系,也同暖流势力从夏到秋季维持一段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在东海,暖流势力较强的海域往往可以成为有尾类高丰度分布区域。秋季有尾类高分布区出现,对东海北部外海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渔场和东海南部的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日本鲭(Scom ber japonicus)等多种经济鱼类渔场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5.
以安吉县杭垓镇的板栗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与走访的方式了解板栗栽培特性,并设置径流场探究板栗林地水土与氮、磷流失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弃耕山垄田改建的人工湿地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显示,长期使用除草剂导致板栗林地地表植被破坏后,降水会引起严重的水土与氮、磷流失,且每年4—8月最为严重,这一时段是板栗林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时段;弃耕山垄田改造的人工湿地可有效降低地表径流的浊度,削减总氮、氨氮、总磷的排放,是一种低成本、管理方便的面源污染末端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6.
通过对2008—2012年中国近海(南海、东海、黄海、渤海)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合风险评价的手段,研究了各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东海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最高,黄海次之,渤海和南海相对较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粒径在不同海域呈现出不同相关性:在南海呈现显著负相关,说明其含量与物源相关,人为影响相对较少;在东海的相关性相对较弱,说明其含量除受物源影响外,很大程度受到外界输入人为影响;在黄海和渤海基本无相关性,说明其含量主要受人为输入影响。重金属污染程度(C_d)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E_(RI))均呈现出相似的结果:东海南海黄海、渤海,说明东海是潜在生态风险最高的海域。且C_d和E_(RI)均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降低的趋势,说明近岸潜在生态风险较外海高。  相似文献   
157.
以云南景洪与昌宁茶树为研究对象,对其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宏观特征上,景洪茶树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材颜色呈黄褐色,无特殊气味,生长轮不明显;昌宁茶树心材黄褐色,边材部分呈现黑褐色,有淡淡茶香味,生长轮明显。在微观特征上,景洪茶树是散孔材,异形Ⅰ型(直立或方形部分高者可达10个细胞或以上),横卧细胞内树胶丰富,单管孔、径列管孔(具多角形轮廓);昌宁茶树是半散孔材,异形Ⅰ型(方形或直立细胞部分高4~6个细胞),单管孔、径列管孔、弦列管孔(2~3个);景洪与昌宁茶树在生长轮、导管与管孔、木射线等特征上差别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8.
植被和大气之间CO2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以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涡度相关法为主要技术手段,探讨了2008年生长季内克氏针茅草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进程可以依据高峰出现的时间分为两种,一种具有一个吸收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另一种则具有两个吸收高峰,在正午前后出现碳释放现象。2008年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最大的CO2吸收速率为-0.4mg·m^-2·s^-1。克氏针茅草原在4月和10月的NEE昼夜变化比较平缓,在5—9月日间CO2吸收量和夜间CO2排放量都开始增大,出现了明显的CO2日吸收峰值,但各月的日动态格局差异较大。2008年生长季中7—9月白天碳吸收活动最强,6—9月夜间CO2释放量较大。克氏针茅草原碳通量日累积量在2008年出现了3个明显的碳吸收峰;NEE的日最大累积吸收量和最大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38和1.47gC·m^-2·d^-1,并且出现在植被生长最旺盛的7、8月份。研究表明,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9.
大豆既是蛋白质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大豆子粒约含蛋白质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30%。大豆可加工成多种多样的副食品。大豆营养价值很高,每千克大豆产热量17207.7kJ。大豆蛋白是我国人民所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一、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播前进行种子筛选和晾晒。选种时要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时,用50%多菌  相似文献   
160.
温度对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驱动机制研究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方面。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co)的变化,探讨了2010年生长季内温度对该系统NEE、GEP和Reco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生长季内,克氏针茅草原日尺度上NEE和GEP只出现了1个明显的吸收峰,Reco则呈现倒"U"型变化规律。克氏针茅草原空气温度与NEE、GEP和Reco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气温日较差对该系统碳通量的影响程度较小;土壤温度与NEE、GEP和Reco之间也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温度的增加会同时提高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初级生产力及呼吸作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都是影响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