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4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欧洲淡水鱼前处理加工技术与装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91-12495,12498
概述了欧洲淡水鱼的生产情况,说明了淡水鱼的利用价值和运输要求;结合前处理加工工艺阐述了欧洲淡水鱼加工中应用的加工机械与装置,为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技术与装备的配置和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水产品解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冻水产品在加工前都必须进行解冻处理。如果解冻时间过长,易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再加上酶的作用和氧化反应致使水产品发生腐败变质;如果解冻时间过短,水产品内部的汁液不能够充分地进入细胞内,易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也影响到产品的鲜嫩度。因此选择合适的解冻方式对水产品的后续加工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解冻过程对水产品品质的变化;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水产品解冻技术;比较了各解冻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优势与不足;并对水产品解冻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3.
城市果蔬垃圾处理现状及再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文  沈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41-43,49
介绍了果蔬垃圾的特性,阐述了城市果蔬垃圾的处理方式,包括焚烧、好氧堆肥、卫生填埋、厌氧消化、固体发酵、生产饲料蛋白。鉴于几种果蔬垃圾处理方式的优点和不足,单一的堆肥化处理、厌氧发酵或固体发酵生产饲料蛋白处理不符合城市果蔬垃圾处理需要的现实情况,设计了一套以厌氧发酵、好氧堆肥和固体发酵生产饲料蛋白技术处理果蔬垃圾系统,该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果蔬垃圾减量化等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4.
无线电波加热具有选择加热的特性,随着被解冻物料温度的升高,物料的介电特性随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热点部位吸收能量多,升温迅速,而相应的较冷部位吸收能量少,致使温度分布差异增大,物料品质大幅下降。提高加热均匀性是无线电波解冻中被最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以阿拉斯加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鱼糜为研究对象,采用同轴探针方法测定了狭鳕鱼糜的介电特性,得出了狭鳕鱼糜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随温度变化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无线电波解冻狭鳕鱼糜的物理过程进行动态数值模拟,以有限元方法数值求解电磁波耗散及热传递耦合方程并通过实验测定对温度计算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介电特性的耦合方程可准确地模拟无线电波加热过程的温度变化,从而用于预测物料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55.
为掌握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在螺旋轴套加热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建立干燥模型以准确模拟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规律。通过研究不同干燥温度(90℃、110℃、130℃)、堆料厚度(10 cm、20 cm、30 cm)和搅拌速度(4 r/min、6 r/min、8 r/min)下南极磷虾的水分含量、干燥速率、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和干燥活化能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干燥曲线特征,选用8种经典干燥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以决定系数R2、卡方检验值X2、均方根误差RMSE为模型拟合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干燥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适干燥模型拟合方程。结果显示:南极磷虾螺旋轴套加热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在干燥开始10 min内干燥速率达到最大值,整个干燥过程以降速干燥为主,恒速干燥阶段较少;对南极磷虾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影响关系为干燥温度>堆料厚度>搅拌速度;试验条件范围内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1.920 9×10-9~3.971 7×10-9,干燥活化能为15....  相似文献   
56.
MV技术在水产养殖和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MV(Machine Vision,MV)技术在水产养殖、水产加工等渔业领域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首先就其原理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作了分析,以水产养殖和水产加工为例,说明在渔业生产中如何应用MV技术。对MV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并揭示了MV技术在替代人工作业中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57.
确定美洲帘蛤临界温度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温度(5,2,0,-1,-2,-2.5,-3.0℃)对美洲帘蛤成活率和活体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洲帘蛤的临界温度-2.5℃左右,生态冰温区在0~-2.5℃,在l~-2.0℃下保活效果最好。经过30 d保活后,美洲帘蛤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下降了1.7%,9.51%和7.58%,灰分含量上升了0.64%。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木材进行脂化、醚化改性,以改善木材与塑料的相容性.采用氯化苄、邻苯二甲酸酐和马来酸酐对木粉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后木粉的微观结构、表面基团和热塑性.结果表明,3种改性剂都增加了改性后木粉的热塑性,其中氯化苄改性的木粉热塑性最好,能实现自身粘合并呈塑料化倾向.  相似文献   
59.
苄基化木粉与塑料界面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氯化苄对木粉进行改性,探讨了苄基化木粉的表面自由能、极性和热塑性,并测试了苄基化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静曲强度。结果表明,苄基化木粉自由能低、极性小,与塑料的相容性好、热塑性好,苄基化木塑复合材料的强度高。  相似文献   
60.
典型海产小杂鱼机械去脏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海产小杂鱼前处理设备短缺现状,开展小杂鱼机械去脏试验研究。利用去脏加工试验平台,选取深水红娘鱼(Lepidotrigla abyssalis)、叉斑狗母鱼(Synodus macrops)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作为小杂鱼典型代表,分别进行2种剖腹去脏布置方式、2种剖腹刀具构型、4种除脏轮构型以及剖腹刀具和除脏轮的转速转向变化、夹送带线速度与其不同的匹配组合对去脏效果和感官质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上述3种小杂鱼以剖腹去脏装置下置式并匹配以高转速无齿圆盘刀逆向剖腹和低转速仿形异构齿除脏轮逆向去脏加工方法比较合适;平肚型类的深水红娘鱼和侧扁型类的小黄鱼还可采用适当构型的三角形齿或梯形齿除脏轮进行逆向去脏加工方法;机械方法的生产率是手工方法的8~12倍,能够实现某些小杂鱼品种的鱼内脏100%除净率和近似零损伤鱼体的质量效果。海产小杂鱼机械去脏加工技术路线可以设计为:去头后的小杂鱼-定向与有序喂料-夹带定位与输送--圆盘刀旋切鱼腹-夹带定位与输送-鱼腹张开-除脏轮去除鱼内脏-夹带定位与输送-去脏后的鱼体输出漂洗。该研究可为小杂鱼机械去头去脏加工设备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