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黔东南州都柳江流域秋冬春连旱的物理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黔东南州都柳江流域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连旱过程的物理量合成分析,得出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及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引起。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明2020年5月上旬高温、强光照天气对红心猕猴桃幼果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贵州西部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及其红心猕猴桃主要种植区的发耳、杨梅、猴场等19个基地2020年5月上旬高温、强光照天气过程中的逐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日照时数、太阳辐射等实时气象资料,分析高温、强光照天气对贵州西部红心猕猴桃幼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3—9日,持续高温、强光照天气,导致红心猕猴桃果实日灼病严重,以都格基地红心猕猴桃果实被高温、强光照灼伤率33.3%为最高,其次是龙河、新窑两基地,其果实灼伤率在27%以上,再次是发耳、阿戛、米箩、鸡场和岩脚基地,其果实灼伤率在22%以上。在红心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期,当连续4天及以上日最高温度超过35℃、太阳总辐射超过41 MJ/m2或日照时数超过10 h时,红心猕猴桃果实易发生日灼病;在红心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期,当连续3天及以上日最高温度超过38℃、太阳总辐射超过41 MJ/m2或日照时数超过11 h时,红心猕猴桃果实一定发生日灼病。  相似文献   
23.
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贵州西部红心猕猴桃种植区2005-2014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依据贵州85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旬、逐月、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以及观测站和1462个乡镇的地理信息数据,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和模糊聚类法,通过分析贵州省西部红心猕猴桃各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得到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红心猕猴桃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历年极端最低气温(80%保证率)、1月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8月昼夜温差、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可作为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每个指标分4级,对应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红心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在贵州西部地区,适宜种植区在贵州中部偏西地区,次适宜种植区在贵州中部,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铜仁市、东南部局部和西部边缘。调查表明,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实际种植情况与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4.
在分析椪柑生产生态气候适应性的基础上,用统计学方法定量计算气候因子对椪柑产量的影响,确定椪柑生态气候主导指标,依此对黔东南山区椪柑果树种植进行气候区划,提出较好利用当地气候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贵州水城"红阳"猕猴桃多糖含量高效的测量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两种方法测定猕猴桃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线性关系、平均值、标准差F检验的比较及评价,两者的测定结果均准确可靠、适合用于红阳猕猴桃多糖的测量,但从数据的离散程度及准确性方评价我们认为蒽酮硫酸法的测定结果优于苯酚硫酸法。其中蒽酮硫酸法测得猕猴桃多糖的平均含量为11.38%,苯酚硫酸法测得猕猴桃多糖的平均含量为11.97%。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温湿气候变化对‘红阳’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基于2013—2018年贵州猕猴桃主要种植区的水城县猴场、米箩、勺米、六枝特区郎岱、盘州市普古共5个试验区3—4月溃疡病监测资料以及同期温度、湿度、持续降雨日数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溃疡病发生和流行与温度、湿度、持续降雨日数的联系。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溃疡病始发的气象条件为持续4天及以上有降水天气(日降水量≥0.1 mm)出现,且日平均温度≤15.0℃、日平均相对湿度≥80%,同时溃疡病始发之后继续维持1天及以上的低温阴雨高湿天气;溃疡病流行的气象条件为持续4天及以上有降水天气(日降水量≥0.1 mm)出现,且日平均温度≤18.0℃、日平均相对湿度≥80%,同时溃疡病流行之后继续维持1天及以上的低温阴雨高湿天气。贵州西部‘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流行对温湿变化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27.
贵州西部马铃薯生育期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贵州西部14县(市)1978-2009年连续32a的马铃薯生育期(3-9月)的定位观测和加密观测资料、1960-2009年3-9月地面平行观测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变化倾向率、Morlet小波分析、Cubic函数以及积分回归等方法,对贵州西部马铃薯生育期主要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及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马铃薯生育期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倾向率为1.96℃/10a(P<0.01),马铃薯块茎膨大期(7-8月)气温日较差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82℃/10a(P<0.05);马铃薯生育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50.26mm/10a(P<0.05),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62h/10a(P<0.05)。同时降水量存在3a和9a的周期变化,日照时数存在3a、8a和48a的周期变化。马铃薯播种到收获需历时155~175d,>10℃积温达2100~3800℃.d,降水量730~1300mm,日照时数820~1100h。气温对马铃薯产量形成为负效应,但块茎膨大期气温日较差对其为正效应,且该期对气温变化十分敏感;降水量对马铃薯产量形成除开花期(5月中旬-6月下旬)为负效应外,其余时段均为正效应,马铃薯开花期到块茎膨大期(5月中旬-8月下旬)对降水量变化十分敏感;日照时数对马铃薯产量形成除苗期(3月下旬-5月中旬)为负效应外,其余时段均为正效应,马铃薯开花前期(5月中旬-下旬)和块茎膨大期对日照时数变化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28.
贵州山区超级稻不同秧龄移栽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高酿镇超级杂交水稻准两优527、陆两优106和黔优88的大田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秧龄移栽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两优527品种全生育期所需的最佳积温3400℃·d左右、光照750h左右;陆两优106品种全生育期所需的最佳积温3200℃·d左右、光照700h左右;黔优88品种全生育期所需的最佳积温3700℃·d左右、光照800h左右。三个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平均单产均超过800kg/667m^2,准两优527的产量最高,陆两优106次之,黔优88最小,均达到高产要求;超级稻采用小苗移栽方法,使其生育期长(较中苗移栽长6~10d),增加有效积温、光照的累积,有利于超级稻生长发育,所以,采用小苗移栽的产量比中苗移栽的高123.0~339.3kg/hm^2,尤以陆两优106品种增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超级稻品种在贵州山区的合理布局和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贵州西部春薯主要生育期降水分布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西部六枝的郎节坝试验区、钟山的大地试验区、水城的前进试验区和盘县的坡上试验区共4个不同海拔马铃薯种植区连续6a(2006-2011年)春薯大田全生育期(播种期-收获期)的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以及威芋3号逐年平均产量资料为基础,利用降水与产量积分回归方法,研究春薯大田全生育期降水量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西部山区降水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状况,总体呈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多的趋势;导致春薯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在春薯大田各生育期分配不均以及春薯全生育期降水过少(降水量少于600mm)。不同区域春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最佳补充灌溉时期不同:研究区东部的郎节坝试验区应在出苗期、分枝期和现蕾期补充灌溉,北部的大地试验区应在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和开花始期补充灌溉,而同样位于北部的前进试验区仅需在开花始期补充灌溉,位于中部的坡上试验区应在开花盛期补充灌溉。研究结果对于确定贵州西部春薯生育期的最佳补充灌溉时期,优化春薯生产模式,提高贵州山区春薯产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0.
依托贵州省六盘水市综合科研基地(六枝岩脚镇,海拔1100 m)建立的2015—2018年冬种马铃薯气候试验示范工程,结合2017—2018年在贵州纳雍县、织金县、凤冈县、玉屏县、铜仁市、雷山县、都匀市、普安县、清镇市和普定县马铃薯晚疫病监测实况,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及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冬种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在4月份,即冬种马铃薯的现蕾开花期。在冬种马铃薯现蕾开花期,当连续3天及以上日平均温度≤18℃,且相对湿度>75%时,第4天及以后,若日平均温度>18℃、相对湿度>80%,马铃薯晚疫病始发。因此,建议以此作为冬种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气象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天之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