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59篇
  48篇
综合类   596篇
农作物   115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213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71.
为了解浅海大型围栏人工饲养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行为特征,于2017年8月22日、26日利用小型超声波标志,对6尾大黄鱼分别使用体内植入法和背鳍悬挂法进行24 h运动行为跟踪,获得了围栏内大黄鱼昼夜垂直运动深度及水平位置数据。结果表明:1)体内植入法的试验鱼进入稳定状态所需时间比背鳍悬挂法多2 h左右,稳定性优于背鳍悬挂法;2)两种固定方法大黄鱼活动水层多处于水下4~10 m深度,且更加集中于6 m附近水层;3)试验鱼的水平运动多出现在围栏外侧做往返游动,在靠近工作平台附近出现的概率最小,在投饵区的活动较为频繁。试验首次基于超声波标志跟踪法研究了浅海大型围栏人工饲养下大黄鱼的行为特性,可为今后浅海大型围栏养殖大黄鱼的操作平台选址建设、养殖管理以及大型围栏的设计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2.
做好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要巧抓机遇,转变观念,树立专业教学新理念;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要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动手实操机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专业过硬的新一代"工匠".  相似文献   
173.
为研究用水下摄影测量系统测量鱼类体长的可行性,选取15尾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摄影测量系统测量鱼体体长并与人工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摄影系统测量和人工测量两种测量方式测定出的数据相关系数为0.933(P=0.003);二者的相对误差范围为2.1%~18.1%,绝对误差范围为2.9~33.0 mm。研究表明,摄影测量鱼体长度与人工测量相比,测量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主要原因是鱼体控制点的提取较为困难,而人工测量本身也存在一定误差,因此,该摄影测量系统适用于水下测量鱼类体长。  相似文献   
174.
根据2017年4月对黄骅市近岸海域的调查结果,分析该海域营养盐基本特征。结果显示,DO、COD全部符合一类标准,表明该海域水体中DO充足,不易出现缺氧现象,COD含量值比较低,表明该海域调查期间有机物含量较低,无机氮所有站位均超四类标准,该海域受到无机氮污染十分严重。采用有机污染指数和海水营养化指数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水环境质量状况,表明该海域水质开始受到污染,调查海域为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75.
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10%精噁·五氟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水稻直播田稗草防除效果及对水稻安全性。结果表明:该复配制剂能有效防除水稻直播田稗草,900 g/hm~2施用量下,药后25 d后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0.68%和92.30%。  相似文献   
176.
从实验室保存的真菌菌株初步筛选获得6株对葱蝇有一定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通过室内生测进一步测定不同菌株对葱蝇幼虫的毒力。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处理下(1×107孢子/mL),菌株CQBb119的致死率最强,第14 d对葱蝇幼虫的致死率达到77.78%,僵虫率达到58.52%,致死中时(LT50)为6.10 d。使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葱蝇的各个虫态,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下,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葱蝇的死亡率逐渐升高,致死中时降低。在1×108和1×109孢子/mL浓度的菌液处理下,第14 d对葱蝇幼虫的LT50分别为5.48和4.94 d;LC50为1.35×106孢子/mL。菌株CQBb119对葱蝇成虫和蛹也有一定致死作用,但成虫和蛹的死亡率均未能达到50%。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菌株CQBb119对葱蝇幼虫具有良好杀虫活性,可以用于防控葱蝇的潜在生防制剂开发。  相似文献   
177.
沸水法提取得到的大粒车前子粗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后,再经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反复纯化得到3个均一组分,即PLP-1、PLP-2、PLP-3,并对3个组分进行分子量及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PLP-1的相对分子量为3 292 494 u,PLP-2的相对分子量为1 725 889 u,PLP-3的相对分子量为1 286 790 u;糖含量分别为82.08 %、87.32 %和79.18 %;蛋白含量分别为0.54 %、1.16 %和0.72 %;糖醛酸含量分别为17.46 %、14.66 %和20.13 %。3个组分进行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3个组分中均有蛋白质存在。  相似文献   
178.
为建立一种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柱状黄杆菌的方法,试验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粒径为20 nm的胶体金颗粒,将其标记纯化的抗柱状黄杆菌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出金标抗体结合垫。纯化的兔抗柱状黄杆菌多克隆抗体(PcAb)和羊抗鼠IgG分别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检测线(T)与质控线(C)上,制备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对试纸条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该试纸条检测灵敏度为1×103 CFU,检测时间为3.5 min,制备的试纸条与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均无交叉反应,且稳定性好。本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柱状黄杆菌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所制备的试纸条具有灵敏、特异、稳定、快速等优点,可用于柱状黄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9.
【目的】分析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体内可能与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互作的内生细菌,为黄龙病菌的人工培养及其病害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地理来源带黄龙病菌(带菌)和不带菌黄龙病菌(不带菌)的木虱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差异。其次将带菌状况不同的木虱分别分为头、胸、腹3部分,经PCR扩增其16S rDNA的V6-V8区,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比较带菌状况不同的木虱内生细菌的差异和木虱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的差异。选择3种差异的内生细菌:Bacillus sp.、Salmonella sp.、Enterobacter sp.,在8份带菌状况不同的木虱样品中通过q-PCR分别对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再以总细菌量为校正计算包括黄龙病菌在内的4种细菌的相对含量,数据经LSD检验,以各种细菌相对含量的-lg值作图,先比较同一样品中3种细菌分别与黄龙病菌的相对含量关系,再比较同种细菌在不同样品中的特性,分析3种内生细菌和黄龙病菌的互作关系。【结果】不带菌木虱中可培养内生菌菌落丰富度和菌落形成单位均大于带菌木虱中。在不带菌木虱中共获得14株形态不同的菌株,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欧文氏菌属(Erwinia,1株)、克雷伯氏杆菌属(Klebsiella,1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2株)、节杆菌属(Arthrobacter,1株)、泛菌属(Pantoea,2株)、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1株)、沙门氏菌属等(Salmonella,1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株)、Massilia brevitalea(1株)等10个细菌属。在带菌木虱中分得的4株细菌在不带菌木虱中均分离到,分属于克雷伯氏菌属、芽孢杆菌属、果胶杆菌属。其中Dc-11(嗜气芽孢杆菌属)在带菌木虱和不带菌木虱中分离频率均达到100%,表明其为木虱体内常驻细菌;对木虱不同部位(头、胸、腹)内生细菌16S rDNA的PCR-DGGE图谱显示,带菌与不带菌木虱中细菌种群差别明显,带菌状况相同的木虱不同部位之间差别不明显。其中优势条带10 (Wolbachia sp.)、12(Wolbachia pipientis)、13(Syncytium endosymbiont of Diaphorina citri)、14(Uncultured bacterium)、19(Serratia marcescens)、21和22(均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在木虱体内稳定存在,带菌木虱腹部特有优势内生细菌为Enterobacter sp.,木虱中同样也存在次级内生菌Wolbachia。q-PCR的结果验证了所选的3种细菌在前期传统分离培养和16S rDNA-PCR-DGGE中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表明肠杆菌属在8份样品中与黄龙病菌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黄龙病菌进入木虱体内会改变木虱内生细菌菌群种类和结构;嗜气芽孢杆菌(B. aerophilus)在柑橘木虱体内稳定存在,为木虱体内常驻菌群;Enterobacter sp.与黄龙病菌带菌量呈正相关,推测其可能与黄龙病菌互作。  相似文献   
180.
致歉声明     
<正>我们,林冠富、殷学海、范枝松、葛建兵,以及盐城时针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因生产、销售受美国杜邦公司专利保护的"氯虫苯甲酰胺"农药,严重损害了美国杜邦公司的合法权益。非法产品的生产销售也置国家的农药管理条例于不顾而在行业内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非法生产的氯虫苯甲酰胺原药通过关联不法制剂生产厂家生产加工并以含隐形成分的非法产品等形式最终流通到市场上,这些不法产品的使用也给美国杜邦公司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也因此而遭受法律制裁。为获得美国杜邦公司的谅解,我们愿意积极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