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0篇
  46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面积为0.67 hm2的稻田中,2014年4月投放外购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苗种176 kg,至2014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47 kg,平均利润22 618元/hm2;2014年8月从原稻田养殖的商品泥鳅中选留18 kg,进行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共获鳅苗2.9万尾,总重58 kg,越冬后继续养殖至2015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54 kg,平均利润32 767元/hm2。结果表明,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模式优于泥鳅购苗养殖模式,操作简便,省去了苗种购买费用,仅增加了催产药品费和孵化用具费用计860元,养殖商品泥鳅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2.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7种药剂及其混用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及增效作用。结果显示:7种药剂中噻虫胺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315.1 mg/L,其毒力倍数是呋虫胺的3.23倍;其次为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473.1和543.1 mg/L。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按5∶5、4∶6、3∶7、2∶8和1∶9的质量比混用,其LC50值分别是215.6、307.1、334.1、232.6和240.7 mg/L,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2∶8和1∶9混用的共毒系数分别达203.9和210.5,增效最显著;噻虫胺与丁烯氟虫腈按5∶5、4∶6、3∶7、2∶8和1∶9的比例混用,其LC50值分别为409.2、356.9、338.1、402.4和392.6 mg/L,除5∶5混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外,其余配比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9混用共毒系数为182.1,增效显著;噻虫胺与杀虫单按5∶5、4∶6、3∶7、2∶8和1∶9的比例混用,其LC50值分别为479.4、540.0、454.8、737.0和878.7 mg/L,其中3∶7混用的共毒系数为127.9,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余配比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丁烯氟虫腈、杀虫单混用增效作用明显,可以作为防治黄曲条跳甲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93.
为明确山东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泰安、聊城和东营3个田间种群及1个敏感种群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增效醚(PBO)3种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泰安棉蚜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抗性倍数为16.95,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69和9.5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噻虫胺、噻虫嗪和噻虫啉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0,仍较敏感;聊城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51、25.88和18.16,属中等抗性水平,对噻虫啉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01和6.3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东营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95、21.52和12.95,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07、6.38和4.75,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和羧酸酯酶抑制剂TPP对6种供试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明显,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对这6种药剂也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研究表明,山东省泰安等3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可能在棉蚜对该类杀虫剂的抗性中起主要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探讨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3龄幼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小菜蛾4龄龄期和蛹期明显延长,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明显降低。另外蛹重也明显低于对照。这表明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5.
用1964~1999年水阳江水位和雨量资料,分析水阳江流域面雨量变化规律和洪峰出现特征。结果表明,6月平均面雨量为241.5min。7、8月平均面雨量分别为186.5、155.7mm。新河庄出现25次超警戒水位过程,洪峰出现前一周为连阴雨天气,一周平均面雨量为156.9mm。用美国NCEP/NCAR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建立逐步回归日面雨量等级预报方程,历史拟合检验和试验结果表明,日面雨量等级预报方法具有一定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6.
灵芝多糖拌种对小麦抗纹枯病的诱导效应及生长发育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真菌多糖能够调节作物生长,激活植株的防御反应,诱导植株对植物真菌和病毒病害产生抗性,具有广谱性和持效性的特点。通过灵芝多糖拌种的方式,研究灵芝多糖对小麦抗纹枯病的诱导效应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纹枯病高感小麦品种济麦22、中感品种山农23、中抗品种鲁原502,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每盆混入20 mL相同浓度的纹枯病菌培养液,使用4、8 g a.i./100 kg种子剂量的灵芝多糖进行拌种,用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植株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治效果以评价灵芝多糖对小麦抗纹枯病的诱导效果,并从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防御酶活性的角度评价其诱导抗性的作用机制。同时测定使用清水和4、8 g a.i./100 kg种子剂量的灵芝多糖进行拌种后各处理的发芽率、株高以及根系活力等生长指标。【结果】小麦纹枯病高感品种济麦22、中感品种山农23、中抗品种鲁原502经灵芝多糖拌种后,小麦的生长发育、小麦抗纹枯病的效果以及小麦体内防御酶活性和MDA的含量等各项指标具有相同的趋势。灵芝多糖拌种对小麦生长指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8 g a.i./100 kg种子剂量的灵芝多糖拌种济麦22的发芽势分别为53.50%和52.75%,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在小麦出苗7 d后,经4、8 g a.i./100 kg种子剂量的灵芝多糖处理的3个小麦品种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且处理剂量越高,诱导效果越明显。灵芝多糖拌种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同样处理剂量越高,诱导效果越明显,8 g a.i./100 kg种子剂量灵芝多糖拌种后,济麦22根系活力为0.26 mg·g-1·h-1,是空白对照的2.77倍;济麦22的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1.96、0.96 mg·g-1,是空白对照的1.52、1.44倍。灵芝多糖拌种可以对小麦纹枯病产生一定的防控效果,以高感品种济麦22为例,8 g a.i./100 kg种子剂量的灵芝多糖拌种在小麦完全出苗后7、14和21 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33.7%、31.9%和30.4%。同时,小麦叶片防御酶活性明显上升,MDA含量下降。8 g a.i./100 kg种子剂量灵芝多糖拌种后,济麦22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分别为60.72 U·min-1·g-1 FW、2.45 U·g-1 FW、135.67 U·min-1·g-1 FW,分别是空白对照的1.10、1.32、1.13倍。MDA含量为1.48 μmol·g-1,比对照组降低26.1%。【结论】灵芝多糖拌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和植株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加小麦体内叶绿素的含量,增强根系活力,能够诱导小麦植株抗纹枯病,提高小麦叶片防御酶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97.
蔬菜作物应答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蔬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的种植面积、产量及需求都在不断增加。蔬菜作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经常受到非生物逆境(包括干旱、盐、极端温度及重金属胁迫等)的侵害,影响其产量及品质。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蔬菜应答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应答干旱胁胁迫方面,DREB、WRKY、NAC、bHLH及bZIP等转录因子受干旱信号诱导,调节下游抗旱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蔬菜作物抗旱能力。同时,水分运输相关功能基因(PIP、TIP)、E3连接酶SIZ1及脱水蛋白DHN也被报道受干旱诱导,并通过调节水势、渗透势及ROS积累抵御干旱胁迫。在抵御盐胁迫方面,SOS途径至关重要。SlSOS2能够通过调节SlSOS1和Na+/H+逆向转运蛋白LeNHX2/4的表达维持离子平衡和调节植物器官中Na+的分配。蔬菜抗盐研究中NAC、ERF、MYB等转录因子响应盐胁迫并激活抗逆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提高蔬菜作物抗盐能力。此外蔬菜植物大量合成渗透调节物质是其抵御盐胁迫的常见方式。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vP5CS和tomPRO2、脯氨酸脱氢酶BoiProDH等在盐胁迫下能提高脯氨酸的含量;过表达甜菜碱醛脱氢酶SlBADH能提高番茄中甜菜碱含量。在高温胁迫响应过程中,HSFs位于调控网络的核心位置,可调控包括HSPs在内的一系列抗逆基因的表达,番茄中热激转录因子SlHSFs相互之间形成复合体调控下游SlHSPs的表达而应答高温逆境。在低温胁迫中,CBFs/EREBs位于调控网络的核心位置,并受ICE1调控;LEA及HSPs蛋白在低温下能够防止细胞中蛋白质变性并维持细胞膜流动性。蔬菜应答重金属胁迫主要依靠体内隔离和体内外螯合机制。在蔬菜应答非生物逆境的过程中,ABA作为信号受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蔬菜中NAC、MYB、HSF等转录因子则受ABA信号诱导,应答非生物逆境,进而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合成更多抗逆物质,从而抵御非生物逆境的侵害。  相似文献   
9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胞杆菌对大肠埃希菌K88感染仔猪血清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6.8kg±0.5kg的去势"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8头,随机分为2组,每头猪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1%枯草芽胞杆菌,每头猪灌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K88菌液(1×1011 CFU)。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和猪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采食添加枯草芽胞杆菌的处理组仔猪比对照组仔猪血清IL-10水平提高(P0.01),血清IL-8和TNF-α水平降低(P0.01),猪瘟抗体阻断率提高(P0.05)。结果提示,仔猪采食含枯草芽胞杆菌的饲粮时,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缓解致病性大肠埃希菌K88感染造成的炎症反应。研究工作为枯草芽胞杆菌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
为探讨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K88感染仔猪发生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试验用ETEC K88灌服断奶仔猪,ELISA法检测攻毒后仔猪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淋巴结中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oll相互作用蛋白(Tollip)、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仔猪攻毒ETEC K88后6和24 h血清IL-8含量和淋巴结TLR2/4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且感染后24 h显著低于感染后6 h(P<0.05);仔猪感染ETEC K88后24 h淋巴结中MyD88、Tollip和Bcl3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是感染后6 h时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ETEC K88感染仔猪可能是通过TLR2/4-MyD88信号通路产生炎症因子IL-8,促使仔猪出现炎症反应,且该炎症反应可能受Tollip和Bcl3蛋白的调控而被减弱。  相似文献   
100.
草莓枯萎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及其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评价草莓枯萎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风险,从山东有代表性的草莓种植区,采集、分离了4个草莓枯萎病菌菌株,分别在含多菌灵的PD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诱导获得抗性菌株。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抗性菌株ZY-D的抗性稳定性及其对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比较了抗性菌株ZY-D与敏感菌株ZY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显示:选育至45代,抗性菌株ZY-D对多菌灵的抗性达53.91倍,抗性能够在无药条件下稳定遗传,4个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ZY具有同样的致病力;抗多菌灵菌株ZY-D对甲基硫菌灵等7种药剂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抗性菌株ZY-D与敏感菌株ZY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适宜pH均为9;在不同的碳、氮源条件下,ZY-D与ZY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