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6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林业   333篇
农学   311篇
基础科学   403篇
  253篇
综合类   1812篇
农作物   271篇
水产渔业   211篇
畜牧兽医   1070篇
园艺   383篇
植物保护   13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梨枣是枣类鲜食名贵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果个大、色艳、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等特点。高陵县1990年从山西交城果树所引进栽植,丰产性好,经济效益可观。 1 建园 梨枣适应性极广,凡是酸枣和普通大枣可生长的地区,均可栽培。密矮丰产栽培应选择海拔100~1200m,年平均气温9~15℃,年降水  相似文献   
33.
宁波市某鸡场于2000年4月购进AV苗鸡2448羽.为进行三种饲料对比试验,分为A,B,C 3组,每组各816羽,1~20日龄喂小鸡料,21日龄开始换中鸡料,从25日龄始,A、B组出现死亡,因未及时确诊,至40日龄,死亡率分别为2.57%和5.27%.发病后曾用庆大霉素、氯霉素、氟哌酸等治疗,均无效.1 临床症状病初约有2%鸡表现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厌食,排黑色稀粪,呼吸微弱,严重的昏迷,头颈触地,嘴流黑色物,耐过鸡只鸡冠苍白,精神不振,生长缓慢.2 剖检变化嗉囊、腺胃、肌胃及肠道充满棕黑色液体,腹腔左侧被肠内容物染成黑色,引发腹膜炎,严重病例在十二指肠与肌胃交接处有1~2cm破裂口,肌胃角质层糜烂、溃疡,肾脏肿大.取病鸡肝、胰及胃、肠内容物接种于A,MSA,EMB,S.S琼脂平板上,经37℃24h培养,未见细菌生长.3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发病情况及事后了解A、B组饲料为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批次产品,鱼粉用量为7%,部分变质.C为自配料.故诊断为鱼粉变质引起肌胃糜烂.4 防治措施①尽快更换饲料.②多维饮水,0.02%Vc拌料,增强抗病力,遏制坏血酸生成,加速病情恢复.③饮水中加入50ppm环丙沙星,连用3~5天,预防继发细菌感染.通过以上措施,鸡群在2~3天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4.
甄胜虎  高根来  王向东 《玉米科学》2005,13(Z1):049-049
黑甜玉米集黑玉米、甜玉米的诸多优点于一身,具有较高的遗传附加值。含有Sh2的甜玉米出苗势较低,影响了其田间出苗率,增加了生产成本。本研究将含有大胚的种质导入优良的Sh2玉米群体中,增加了Sh2胚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大大提高了超甜玉米的田间出苗率;将秘鲁大粒紫黑玉米种质逐步导入含Sh2的玉米种质中,选育适应性强、着色好的超甜玉米自交系,组配优良的果蔬玉米单交种。  相似文献   
35.
自压软管滴灌追肥是通过软管系统把肥料溶液随着管内输水送到作物根部周围.呼图壁县自压软管滴灌作物全面实施这种追肥方法.  相似文献   
36.
37.
用单层分化法研究了 ES细胞从 0~ 316 h(第 14天 )的神经分化过程。无饲养层培养的 ES细胞在无血清的N2 B2 7培养基中开始神经分化。从 72 h开始 ,神经外胚层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Sox1表达 ,在克隆的边缘逐渐出现向外迁移的细胞 ,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有 1~ 2个细胞突起。在 191h(第 8天 )之后 ,细胞可迁移至克隆边缘的 2 0 0 μm之外 ,这些有细长突起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 Tau。以后 ,迁移细胞的突起开始交叠成网状。 316 h(第 14天 )时 ,细长的纤维可跨越在不同的克隆之间 ,长达上千微米。此时 ,免疫染色的结果表明 ,在克隆的中央有较多的圆形 Nestin阳性细胞 ,而克隆的边缘有大量的 β- tubulin 阳性细胞 ,它们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图像。阶段性表达基因的表达时序研究表明 ,ES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Oct4开始减弱时 ,Sox1表达开始 ,此时细胞由全能状态进入早期神经分化状态 ;Tau的表达是 Sox1表达的下游事件。这一时序与胚胎发育中神经发生的时序相符。单层分化法能直观地展示 ES细胞的神经分化过程 ,可作为研究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及药物筛选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