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28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不同风化程度下紫色土营养元素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开发和工程开发地紫色土岩石边坡地区——遂宁广德寺和龙泉山成简快速通道一号隧道出口作为研究区,研究了两个区不同风化程度下的紫色土养分特性,以期为紫色土岩石边坡生态恢复提供科学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研究区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随风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高,二者呈现正相关性;全钾和全磷的含量都随风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磷、钾有效量则随风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高;氮、磷、钾的有效量与全量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成土的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表现为:有效锰极丰富,有效硼缺乏,铜、锌和钼则极缺。  相似文献   
22.
以岩石边坡植被重建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与野外验证试验,应用幂函数模型拟合岩石边坡植被重建系统中4种微量元素铁、锰、铜和锌的径流损失与降雨量间的关系.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中,铁、锰、铜3种元素产流初始阶段径流损失量较大,但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其损失量逐渐减小,最后均趋于稳定,而锌元素径流损失量较稳定;幂函数模型相关指数均达0.90以上,能较好地拟合产流时刻以后的微量元素损失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过程.试验表明,幂函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拟合度较好,其相对误差小于15%,确定性系数达到0.85以上.因此,利用该模型可初步描述微量元素径流损失与降雨量间耦合关系,为岩石边坡植被重建与恢复工程养分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为了确保西南地区路基边坡的稳定,合理选择植物与各植物间的播种组合,快速构建地表覆盖层,充分发挥植被涵水固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以11种木本植物和2种草本植物为试材,采用单播和混播对比试验,研究播种组合对植物萌发率、盖度、数量和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刺槐、山毛豆、柏木、小冠花和荆条的萌发率和长势均较差,可能不适宜用于西南地区的边坡植被构建;猪屎豆、白刺花、多花木蓝、马棘和黄金岛可能是该地区较为适宜种植的物种,在该试验中长势较好。木本植物有效萌发苗24株/m2,草本植物播种量梯度1.5g/m2和木本植物有效萌发苗36株/m2,草木植物播种草梯度1.5g/m2组合处理下的成株数较高,同时群落盖度也较合理。  相似文献   
24.
岩石边坡基质-植被系统的养分循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基质-植被系统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的主要功能构件,其养分循环状况决定了系统的稳定发展.该文以狗芽根为建植植物,利用模拟边坡的观测试验,对岩石边坡基质 植被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基质中养分贮量平均占整个系统的98%以上,是系统营养元素的主要贮藏库,各种营养元素总贮量的顺序为KNPCaMg,生物亚系统营养元素总贮量的顺序为KNCaMgP;坡面植被建植2年左右,植被死体的生物量积累可达动态平衡,是系统养分循环得以实现的基础;系统养分元素的生物循环遵循KNCaMgP的顺序,坡面植被对基质养分的吸收以N、Ca、Mg的利用率较高,且各养分元素的年归还量均大于年存留量,坡面植被具有养分高速循环利用特征;由于基质良好的稳定特性及植被层的覆盖作用,系统的养分年输入量大于年输出量(径流输出),说明其处于良好的养分积累状态,基质(不包括枯落物及死根)的养分年输入量(K除外)也大于年输出量,K元素虽然处于亏损状态,但年亏损额不大,要维持坡面植被的稳定持续发展,不需要外源补给,表明经人工合理配置后,养分不是工程后期管理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5.
从美学及园路的功能特征出发,对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的结构要素评价体系,提出了园路形式美、功能美和意境美的具体影响指标,并运用系统工程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对各要素进行排序分析,对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进行了初步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26.
伸根空间是植被生态系统植物所需养分的直接提供者。以经植被恢复3年后的坡面等的植物卷材伸根空间基质为对象,分析伸根空间对基质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养分含量均值全氮(N)12.350g·kg~(-1),全磷(P)5.519g·kg~(-1),全钾(K)6.329g·kg~(-1),全钙(Ca)16.195g·kg~(-1),全镁(Mg)7.192g·kg~(-1),全铁(Fe)18.245g·kg~(-1),全锰(Mn)0.250g·kg~(-1),有效铜(Cu)1.927mg·kg~(-1),有效锌(Zn)6.675mg·kg~(-1);显著性分析表明,伸根空间对养分元素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影响,有正显著影响也有负显著影响;以水泥盒(D)为对照,部分养分元素损耗速率加快,如全N、全Mn、有效Cu等,也能降低部分元素的损失速率,如全K、全Ca、全Mg、全Fe、有效Zn等。此外,对于全P,1∶0.5坡面(P2)、沙场(S)能加速P元素的损失,而其余伸根空间能够降低损失速率。根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所有伸根空间基质K元素均表现为缺-极缺,且有效Cu在屋面(W)和渣场(Z)表现为中等,其余测定的养分元素含量均表现为稍丰/丰,证明植物卷材对于伸根空间养分保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7.
氮磷钾在两种基质中的淋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法,通过模拟降雨,研究了由紫色泥土、草炭、保水剂、消毒剂、微生物肥、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按不同比例配制的2种基质对N、P、K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所含养分在同一场次淋溶试验中,淋溶液中N、P、K元素的养分浓度均随降雨时长的增加呈幂函数降低;随着淋溶场次的增加,基质淋溶液中的养分浓度先升高至峰值后逐渐下降并在后期趋于稳定;淋溶液中N、P、K元素的养分损失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呈正相关。经综合分析,基质A能更好地保持水土及土壤养分,为人工土壤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胡枝子和紫穗槐包衣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猛  李绍才  龙凤  宋晓梅 《种子》2014,(4):69-71
在实验室内利用种子丸衣化技术处理2种林木种子,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砂土上做萌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膨润土作填料的包衣配方,在干旱条件下萌发后能够提高丸衣化种子的发芽率。配方中含5%和2%保水剂的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和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 L.)种子发芽时间均比对照提前2~3 d;配方中含5%保水剂的胡枝子和紫穗槐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胡枝子最大增加34.33%,紫穗槐最大增加31%。配方中含5%保水剂和65%膨润土包衣种子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29.
张琼瑛  孙海龙  李绍才  胡兴  庞亮 《种子》2013,32(1):12-14,19
以车桑子(Dodonaea viscose(L.)Jacq)种子为实验材料,置入光照气候箱实培养,研究不同浸种方式(40℃温水、0.3%高锰酸钾溶液、不浸种)、温度处理(15、20、25、30℃恒温和18~25℃变温)和贮藏时间(11、15、19个月和23个月)对车桑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浸种方式下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在贮藏时间实验中,萌发率先升后降,在贮藏19个月时达到最高,与其他3次实验均呈现显著性差异;温度处理中,18~25℃变温处理萌发率比其他4次实验显著提高,20℃以上适合车桑子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30.
毛细束自适应灌溉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毛细束自适应灌溉。其具有高度节水,无需或只需很少外界动力,自动根据土壤含水量调整供水多少等优点。阐述了毛细束自适应灌溉的作用原理以及毛细束自适应灌溉中的几点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