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7篇
  19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1.
为研发高效、精准的监测防控设备,利用八臂行为选择装置系统测定不同光源、性别和光处理时间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趋光行为。结果显示,在紫外光(波长365 nm)、紫光(波长420~430 nm)、蓝光(波长465~475 nm)、绿光(波长525~535 nm)、黄光(波长585~595 nm)和红光(波长655~665 nm)6种波长光源下,草地贪夜蛾混合种群(雌雄成虫比为1∶1)对紫外光光源的趋光选择率最高,为25.6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紫光和蓝光光源,趋光选择率分别为16.30%和8.82%,对红光的趋光选择率最低,为4.76%。在紫外光刺激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混合种群(雌雄成虫比为1∶1),在红光刺激下,雄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雌成虫。另外,在紫外光刺激下,光处理时间60 min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光源与性别因素均影响草地贪夜蛾的趋光行为,光处理时间对草地贪夜蛾的趋光行为影响较小,且与光源及性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EnKF-3DVar模型的海淀区地表温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化程度较深的北京市海淀区为研究区,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基于影像(IB)的算法反演城市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将数据同化算法EnKF-3DVar与CA/Markov模型集成,将海淀区的多年平均臭氧浓度空间分布数据同化进行城市地表温度的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海淀区的城市地表温度10年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15年的平均温度为31.139 3℃。引入EnKF-3DVar的预测模型能够显著提升模型的模拟精度,所预测的2015年的数据结果 Kappa系数达到0.821 6。在有城市公园绿地的模式下,地表温度高值区呈现缓解趋势,在无城市绿地公园的模式下,城市地表温度高值区呈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最高温度达到了56.142 3℃,城市生态绿地对于城市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影响巨大,合理布局城市绿地公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Bo-uv的作用及其与趋光性的关系,利用常规PCR方法克隆获得Bo-uv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了其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运用q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不同光强度下Bo-uv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Bo-uv基因cDNA全长2 757 bp,开放阅读框1 542 bp,编码514个氨基酸。韭菜迟眼蕈蚊紫外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21.93%~43.00%,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Bo-uv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蛹末期、成虫期表达,在成虫头部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0~10 000 lx光强范围内雌、雄成虫体内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1 000 lx光强度下其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10 000 lx时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表明光强度能够有效地调控Bo-uv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感知外界光刺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天敌昆虫趋光性中光源因子与虫源因子的作用,采用室内多向行为选择方法研究光波长、刺激时长和性别结构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趋光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65~630 nm波长范围内,光波长对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的趋光性有显著影响,其对365 nm处紫外光的趋光率最高,为27.90%;对625~630 nm处红光的趋光率最低,为6.50%。在120 min范围内,光刺激时长对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的趋光性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与光波长有关。利用紫外光刺激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5 min时的趋光率(41.07%)显著高于其它刺激时长处理,且其它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光刺激时长的增加,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对紫外光、蓝光短波长的趋光率降低,对红光和黑暗处理的趋光率增加。在紫外光、蓝光、绿光及橙光处理下性别结构对龟纹瓢虫有显著影响,雌性单性种群偏嗜紫外光和绿光;雄性单性种群偏嗜绿光和橙光;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偏嗜紫外光、蓝光和橙光。表明光波长是龟纹瓢虫趋光性的核心诱因,性别结构及光刺激时长具有重要的协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试验旨在克隆鸡细胞周期素B2(cyclin B2,CCNB2)基因不同剪接异构体,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分析。【方法】采用反转录PCR技术对太行鸡CCNB2基因不同剪接异构体进行扩增和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CNB2基因不同剪接异构体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比较不同物种CCNB2不同剪接异构体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二级结构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CNB2基因不同剪接异构体在太行鸡卵巢和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太行鸡CCNB2基因存在3种剪接异构体,即CCNB2-AS1、CCNB2-AS2和CCNB2-AS3,分别编码390、383和401个氨基酸。太行鸡CCNB2-AS1、CCNB2-AS2和CCNB2-AS3 3个剪接体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7.00%,这3个剪接体均与原鸡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71%、99.71%和100%。3个剪接异构体在进化上与原鸡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雉鸡。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3个剪接异构体均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显示,3种剪接异构体均以α-螺旋为主;CCNB2-AS1、CCNB2-AS2和CCNB2-AS3在太行鸡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并且不同剪接异构体在同一时期卵泡中的表达趋势也存在差异,其中CCNB2-AS1在等级前卵泡中高表达;而CCNB2-AS2在大白卵泡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且在其他时期均以较低水平表达;CCNB2-AS3的表达则与CCNB2-AS1呈现相反的表达趋势,在等级卵泡中高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鉴定到太行鸡CCNB2基因的3种剪接异构体,其在各时期卵泡中均有表达,但在等级前卵泡中的表达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全林分生长模型的基础上,用Visual Basic(VB)语言建立了长白落叶松建筑材林分经营模型微机系统,它由5部分构成:参数设置、生长模拟、图形显示、打印数表和模式报告。根据功能设计,每一部分被划分为若干模块。系统优化采用动态规划方法,经济分析随生长模拟同时完成。  相似文献   
17.
抗枣疯病枣树品种酚类物质的薄层层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筛选出来的抗病品种壶瓶枣(Hu系列)、婆枣单株(Jl系列)和作为对照的感病品种当地婆枣、酸枣共3个品种10个样品,于2002~2003年对与植物抗性有关的酚类物质进行了薄层层析分析,结果发现:抗病材料与感病材料以及不同材料品系间均有显著差异,出现了明显不同R f的荧光带,不仅为寻找抗病材料中与其抗病有关的物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揭示其抗病机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湿度对红脂大小蠹扬飞的影响及其物候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脂大小蠹扬飞集中在 5月份 ,通过分析其扬飞量与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关系 ,认为温度与红脂大小蠹的扬飞成正相关 ,而湿度相应呈负相关。同时找出了检测红脂大小蠹扬飞正态变化的标志性苗木的花期物候 ,对该虫的科学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新疆地区牛分枝杆菌的毒力基因变异情况并初步评估其毒力变化,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临床分离的66株牛分枝杆菌的29个毒力基因,经Sanger测序后与标准株AF2122/97和本实验室保存的两株牛分枝杆菌(M.bovis C68004和M.bovis N)进行序列比对,对基因突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基因突变对其编码蛋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临床分离株与本实验室保存的高毒力菌株M.bovis N毒力基因突变位点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检测的29个毒力基因中,50%以上临床分离株与M.bovis N共有25个基因序列一致;2)临床分离株广泛存在的Mb2958、Mb2982C和Mb1553C基因突变PROVEAN评分均低于-2.5,可能改变其编码的酶催化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壁脂类合成;3)Mb0607、Mb0609、Mb0606、Mb2979C和Mb1214基因突变分别造成哺乳动物细胞入侵蛋白、甲基转移酶和酰基转移酶蛋白二级结构改变,或许对细菌的胞内生存产生影响。综上,本研究筛选出8个关键毒力基因,这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在新疆地区牛分枝杆菌流行菌株的毒力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本研究揭示了关键毒力基因的突变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牛分枝杆菌遗传多样性及进化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曙光4 号’为晚熟枣新品种。果实卵圆形或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7.4 g,鲜枣可溶性固 形物含量26.6%,可滴定酸0.30%,维生素C 含量为5.18 mg · g-1。早实,丰产,抗裂果,在河北枣区10 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