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试验旨在研究舍饲(concentrate feeding,CF)、放牧(pasture feeding,PF)对滩羊股二头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及蛋白降解变化的影响。选取体重接近的4~5月龄滩羊公羔2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以舍饲、放牧方式饲养,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采集股二头肌作为试验样品,并对其肉质性状、肌纤维特性及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与蛋白降解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放牧组羊肉剪切力、硬度和内聚性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弹性则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羊肉肌纤维密度和Ⅱ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均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Ⅰ型肌纤维的直径、横截面积和数量比例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在宰后成熟过程中,舍饲组羊肉肌浆蛋白溶解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两组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在宰后24 h至最低后逐渐回升,但各时间点差异均不显著(P>0.05);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显著上升后趋于平稳,舍饲组增加率(50.97%)高于放牧组(41.94%);超微结构显示,宰后肌肉肌原纤维结构松弛、裂解,Z线发生降解,肌原纤维小片化出现,舍饲组肌原纤维结构破坏程度比放牧组更严重。舍饲组肌浆蛋白变性程度小,宰后降解速率较慢,而肌原纤维蛋白降解较明显,降解产生的小分子蛋白量高于放牧组。综上所述,饲养方式改变了滩羊股二头肌纤维特性,并对宰后成熟过程中肌肉超微结构及蛋白降解产生影响,舍饲饲养使得股二头肌纤维密度增加,肌纤维直径与横截面积减小,并降低了肌肉剪切力;此外,由于Ⅱ型肌纤维比例的增加,舍饲饲养提高了肌肉宰后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增长率、肌浆蛋白溶解度和蛋白降解速率,使宰后成熟过程加快,改善了股二头肌肉嫩度。  相似文献   
72.
熟制温度及切割方式对牛排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熟制温度以及切割方式对西餐红肉煎制牛排食用品质的影响,该文采集了12头中国西门塔尔公牛的背最长肌,研究了终点温度、切片厚度以及肌纤维走向对煎制牛排剪切力、质构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牛排的剪切力、蒸煮损失、硬度和咀嚼性随熟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终点温度为72~100℃的牛排风味和总体可接受性得分显著高于45和60℃的牛肉(P0.05)。牛排剪切力随切片厚度增加而增加(P0.05);平行肌纤维切片的剪切力、硬度和咀嚼性显著低于垂直肌纤维切片(P0.05);切片厚度和肌纤维走向只对感官嫩度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煎制牛排的较佳熟制温度为80℃、切片厚度为10 mm和肌纤维走向为垂直肌纤维。研究结果为牛排生产企业、西餐厅以及宾馆饭店等生产、销售和加工牛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胡萝卜含丰富的胡萝卜素、蔗糖、葡萄糖、淀粉及多种微量元素,既可生食,又可烹炒、煲汤、炸汁、做脱水菜,其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目前,胡萝卜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大宗蔬菜,胡萝卜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所产的胡萝卜以质嫩、味美、耐贮运而闻名于国内、外,自治区察右中旗更被誉为"草原参"红萝卜之乡,生产上急需优质的胡萝卜新品种,现将适于自治区栽培的胡萝卜新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4.
辽宁省百合属植物物候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  孙伟  贾春天 《北方园艺》2011,(11):72-74
观测了百合属植物的萌芽期、展叶始期、现蕾期、花蕾变色期、初花期、盛花期、果熟期和枯萎期出现的时间,并对观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的物候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初花期差异最大,展叶始期差异最小;各种源生长期长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长后期各物候的差异程度;伴随着萌发期和展叶始期的提前,现蕾期、花蕾变色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出现的时间会延后,即过于追求百合的营养生长,会使其生殖生长延后。  相似文献   
75.
76.
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形成了一股投资热.但一些地区却缺乏时项目的科学与规范化管理,缺乏全局意识和理性指导,缺乏项目审批内控制度和外在约束制度.致使西部开发的政策效应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本文全面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六大问题,并提出时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粮油等作物与棉花插花种植、间作套种或种成诱集植物带,对棉田害虫有明显的生态控制作用。种植诱集植物有双重作用:一是直接诱杀害虫,减轻其在棉花上的发生危害:二是诱集天敌取食害虫。诱集植物比棉花提前播种或同期播种都可,但提前播种效果更好。诱集植物主要是在棉花生育前期利用效果较好,一般在6月底以前铲除,以不影响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78.
猪咬尾症是猪群中的猪相互攻击相互残害对方,引起尾伤残的一种异食癖,是目前规范化、集约化、工厂化养猪场的一个重要问题,轻者引起猪生长发育缓慢障碍,生产性能低下,经济效益猛减。笔者通过对3个猪场及27户20头以上养猪户中发生的猪咬尾症进行临床观察与具体病因分析,并制定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怀安县柴镇李某饲养50头猪,发病较高,其他发病率较低。将发病猪按日龄分段,哺乳仔猪(出生~断奶),断奶仔猪(生后4~5周至10周龄阶段),生长猪(指后备猪及60千克体重以前的生长育肥猪)…  相似文献   
79.
为探索出繁育楸树苗木的理想方法。通过劈接、插皮接和带木质部芽接的多组重复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培育的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在嫁接成活率上,劈接与插皮接有显著性差异,与芽接有极显著性差异,插皮接与芽接差异不显著。芽接与插皮接培育出的楸树苗木在地径和苗高生长上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劈接与插皮接在苗木高生长上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带木质部芽接培育的苗木成活率为99%,地径3.15 cm,苗高308 cm。楸树春季用带木质部芽接法培育的苗木成活率高,长势好,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知母是常用的滋阴泻火药之一,主产于黄河流域,在辽宁地区虽然有野生分布,但人工栽培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大面积种植。本文从发展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结合辽宁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等诸多生态因子,对中药材知母种子繁殖技术进行了栽培学的研究,以便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