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6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487篇
林业   845篇
农学   609篇
基础科学   857篇
  570篇
综合类   4163篇
农作物   610篇
水产渔业   589篇
畜牧兽医   2193篇
园艺   706篇
植物保护   438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421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487篇
  2011年   536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9篇
  1963年   6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土壤养分有效性测定及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提出土壤养分有效性测定概念的基础上 ,本文对各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总结 ,讨论了这些方法的测定机理、测定效果及近几年的进展。这些方法包括用于磷钾等元素测定的树脂法、用于氮测定的生物培养法和化学提取法、磷测定的氧化铁试纸法和氢氧化铁透析管法和钾的四苯硼钠法  相似文献   
992.
单株油蒿蒸腾耗水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油蒿的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旨在为固沙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野外大型称重式蒸渗仪于2014年6—9月底对单株油蒿的蒸腾过程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监测了土壤含水量及相关气象因子。[结果]油蒿单日蒸腾强度曲线在晴天表现为双峰曲线,而在阴雨天双峰曲线不明显;研究期间,单株油蒿蒸腾耗水量为101.66mm,日平均蒸腾强度为0.83mm/d。蒸渗仪内土壤蒸发量106.05mm,日平均土壤蒸发强度为0.87mm/d,试验期间蒸散量占降雨量的82.98%。降雨可以维持油蒿正常生长,并对土壤水分进行一定补充;油蒿蒸腾强度与空气相对湿度(p0.01)、空气温度(p0.01)、太阳净辐射(p0.01)和2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p0.05)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且相关性依次减小。[结论]油蒿蒸腾耗水日变化明显,其蒸腾速率受土壤水分状况、气象条件及自身生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江苏省常州市太湖湾地区的废弃采石场已经造成严重的景观污染。使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采石场的特征数据,进而使用景观污染指数对常州太湖湾沿岸废弃采石场的景观污染现象进行定量的景观污染评价,筛选出已造成严重景观污染的废弃采石场,为决策管理部门合理安排整个废弃采石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该区废弃采石场的现场实地调查,制定出该区生态恢复工程的系统集成技术;根据生态恢复植物品种筛选原则和本地采石场废弃采石壁出现的先锋植被情况,选择了用于生态恢复的植物品种并分别对该区27个废弃采石场提出5种不同的生态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994.
猪粪堆肥过程中NH3和H2S的释放及除臭微生物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治理粪便臭气污染,测定了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NH3和H2S的释放量以及堆肥温度、pH值、含水率、水溶性铵态氮等指标。结果表明,NH3在前20天释放量占总释放量的84.6%、H2S在前13天释放量占总释放量的100%。因此,在堆肥初期的前20天是控制臭气的最佳时期。并从畜禽粪便、垃圾、土壤和堆肥中分离、纯化了一些微生物,经过初筛得到能利用NH3的微生物41株,经过复筛得到脱除H2S较好的细菌一株,与对照相比其去除率达85.7%,经鉴定该菌是松鼠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995.
贵州位于全球最大的喀斯特生态系统一中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中心,由于受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冲击和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破坏,其喀斯特生态系统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尤以乌江流域最为严重。现已认识到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而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在土壤侵蚀与退化及全球碳循环的过程中,作为土壤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一个主要碳库的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开展对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壤有机质剖面分布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对流域土壤侵蚀与退化过程中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本研究选择乌江流域喀斯特地区二种主要土壤类型石灰土和黄壤,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合土壤pH值、粘粒含量等分析结果,探讨了喀斯特山区石灰土和黄壤有机质的剖面分布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差异,旨在为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6.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5种马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马疱疹病毒1型(Equineherpesvirus1,EHV1)、马动脉炎病毒(Equinearteritisvirus,EAV)、马流感病毒(Equineinfluenzavirus,EIV)、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infectiousanaemiavirus,EIAV)和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East-ernequineencephalomyelitisvirus,EEEV)等5种病毒各一段高度保守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用芯片点样仪逐点分配到处理过的玻片上,制备成检测芯片。提取样品中的RNA,进行反转录和荧光标记后滴加到芯片上进行特异性杂交,对杂交结果进行扫描检测和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制备的基因芯片可同时检测和鉴别上述5种病毒,可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的最高稀释度为10-6的病毒液,约25个病毒DNA拷贝,但其它病毒材料未见红色荧光信号,证明了本方法的特异性。在进口马的隔离检疫期间,采集马鼻肺炎、马动脉炎中和抗体阳性但病毒分离阴性马匹的白细胞悬液,分别在EHV1和EAV位点处可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证明基因芯片技术不但快速、准确和敏感,而且可同时进行多种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7.
川中紫色土区旱坡地非点源氮输出特征与污染负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在中国科学院盐亭农业生态站进行定位监测研究,探讨了川中紫色土区旱坡地氮素的农业非点源输出规律。研究表明:紫色土早坡地非点源氮输出以无机氮和颗粒态为主,全氮输出量不高。川中丘陵农田生态系统的旱地径流中,颗粒态氮占比例最大,达到35%,硝态氮和氨态氮的输出水平相反,各径流场的NH4 -N浓度略高于NO3--N的浓度。旱地径流全年总氮污染输出为0.95 kg/(hm2.a),全年通过径流输出的氮素占化肥施用量的0.56%。旱地地表径流中总氮平均浓度顺坡种植>平板种植>聚土垄作。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季节变化与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非点源氮污染约从6月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10月,集中在降雨丰富的时段。夏季2个月(7~8月)是非点源污染的高发季节,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绝大部分发生于该时期,这与年雨量的60%集中于该季节而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有关。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化配置,合理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法,控制施肥量和适宜的农田耕作方式,可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洗中氮的含量,减轻农业非点源物质对环境的压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98.
太行山前平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与肥料精准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太行山前平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与肥料精准管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养分含量集中在1个或相邻2个养分含量等级范围内,对土壤养分进行分区管理存在可能性;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其土壤肥力属中等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低与冬小麦产量密切相关,P肥施用为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而N肥为影响玉米产量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土壤碱解氮与P肥。  相似文献   
999.
HEC-HMS水文模型系统在汉江褒河流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水文模型集成系统将成为未来水文循环过程研究的发展趋势。基于HEC-HMS水文模型系统,采用多种方案对位于汉江上游的褒河流域进行了降雨径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DEM、遥感影像和土壤资料,并结合GIS技术推求反映流域下垫面特征的关键水文参数的方法可以与HEC-HMS水文模型系统很好地耦合。该模型对于我国湿润、半湿润山区的次洪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斑鳠(Mystus guttatus)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基于RAPD技术,分析了珠江水系西江段野生斑鳠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0个随机引物对30个斑鳠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3210条DNA片段,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107条带。在检测到的107个位点中,多态位点数为48个,占44.9%,仅有一个引物S30没有扩增出多态带。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0.2804,最小的遗传距离0.0467,平均遗传距离0.1526±0.037,种群内个体间平均的相似率为84.7±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