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海藻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土壤有机质及p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海藻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海藻生物有机肥施用量(0、750、1 500 kg/hm~2)对番茄生长、土壤有机质及pH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75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SPAD分别提高1.5%、11.0%、4.2%,施用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SPAD分别提高19.6%、13.4%、19.3%;施用75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性VC含量、可溶性总糖、糖酸比分别提高11.1%、11.0%、15.6%、28.6%,可滴定酸度降低28.9%,施用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性VC含量、可溶性总糖、糖酸比分别提高19.4%、45.0%、34.4%、64.5%,可滴定酸度降低28.6%;施用75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单果重、产量分别增加15.4%、17.9%,施用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单果重、产量分别增加27.6%、28.9%;施用750、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能使土壤pH上升0.16、0.48;施用750、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能使土壤有机质提高3.4%、11.6%。[结论]海藻生物有机肥既能促进番茄根系的发育,又能提高其生物学指标和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72.
装配式地下粮仓钢-混组合仓壁节点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地下粮仓是构建绿色储粮新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地下粮仓。为了建立适用于装配式地下粮仓的有限元模型以模拟分析组合仓壁节点的力学性能,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指导组合仓壁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的开展,基于工程设计的钢板-混凝土组合仓壁及连接接头,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仓壁及其节点1∶1足尺试件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无接头、有接头试件的受弯和受压性能,并开展仓壁节点抗弯、抗压试验对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试件的钢板和混凝土由栓钉连接为一体,试验过程中二者未见剥离可共同工作,建模时钢板和混凝土共用结点以及接头钢板之间假定为刚性连接是适用的;同类试件挠度曲线、轴压荷载-位移曲线的试验结果与其有限元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无接头试件和有接头试件弯曲跨中位移、轴压最大位移的试验值与对应的模拟值,相对误差分别在4%和10%以内;试验过程中试件未发生明显破坏和过大变形,应力总体上未超过工程设计允许值,数值模拟结果精度满足工程所需;有接头试件力学性能与无接头试件相近,设计的仓壁及其节点是安全、可靠的,其结构计算可以采用等同原理,即该装配式仓壁可等效为现浇一体的无接头仓壁。建立的仓壁节点有限元模型适用于新型装配式地下粮仓,研究结果为装配式地下粮仓有限元建模分析、结构计算提供参考,为组合仓壁节点试验的开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3.
野生胡麻     
野生多年生胡麻属于亚麻科(Linaceac)亚麻属(Linum)植物。据前人报告,不同的野生种和不同的栽培种其染色体数目、形状,大小是不相同的。一般公认栽培种的染色体数目为n=15或16,而野生亚麻和野生窄叶亚麻与普通亚麻栽培种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很容易与它杂交,而且是完全可育的。因此利用野生资源对新品种的培育有重要意义。 野生胡麻为宿根植物,根颈部份发达,根系入土较深。茎细小,分茎极多,可达20个以上,均由根茎部分的不定芽伸长而成。  相似文献   
74.
1奶牛允许在临床兽医的指导下,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规定的钙、磷、硒、钾等补充药,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营养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剂,酸化剂,局部止血药,收敛药以及助消化药。  相似文献   
75.
试验分析了微生物发酵菌剂的菌种配比、饲料发酵过程中添加水量和发酵温度对奶牛精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奶牛精饲料发酵工艺:菌种配比为细菌1.5mg/kg、酵母菌0.5mg/kg、嗜酸乳杆菌1.5mg/kg、费氏丙酸菌1.5mg/kg,最佳添加水量600~650ml/kg,最佳发酵温度20~25℃。奶牛精饲料发酵成熟后,粗蛋白含量由发酵前的14.69%提高到17.55%,增加了19.47%,pH值由7.0降低到3.8,产酸菌(嗜酸乳杆菌和费氏丙酸菌)数量由原料的5.1×102cfu/g提高到4.1×106cfu/g,饲料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达到23.25g/kg。  相似文献   
76.
利用零价铁去除四氯化碳的批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相色谱的方法,利用廉价铁粉对水中四氯化碳进行还原性脱氯,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Fe0纯度和pH值)、反应产物以及可能的反应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1)在实验范围内,pH值对四氯化碳去除效果影响为pH=6>pH=7>pH=8>pH=10;(2)不同pH值条件下,四氯化碳与Fe0发生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为氯仿;(3)四氯化碳的去除与氯仿的产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4)Fe0纯度和粒径对四氯化碳去除的影响:即3#(Fe0纯度为92%,40~60目)2#(Fe0纯度为92%,20~40目)>1#(Fe0纯度为84%,20~40目),即Fe0纯度越高,粒径越小,四氯化碳的去除效果越好.研究的结果将为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的场地修复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索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的原因,对水库的入库水量、水下地形、温跃层和叶绿素a含量等进行测定,分析了气候、水文和生态过程对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和藻华暴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洋河水库来水量下降,水库水力停留时间延长,夏季水温上升,为蓝藻水华暴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洋河水库水下地形和坝前较深水位不利于大型水生植被的生长,随着外源营养盐的不断输入,引发藻类异常增殖。当随风飘到库区北部的水华蓝藻密度超过一定数量后,会对该区生长的水生植被产生毒害作用,导致水生植被消亡。洋河水库夏季产生温跃层,下层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和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恶化,营养盐滞留时间和水体中浓度增加,同时渔业资源锐减,鲢、鳙数量下降,从而导致蓝藻水华大暴发。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加强外源和内源污染控制,同时进行水生态系统的调控,才能有效改善洋河水库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8.
气候、水文和生态过程对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的原因,对水库的入库水量、水下地形、温跃层和叶绿素a含量等进行测定,分析了气候、水文和生态过程对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和藻华暴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洋河水库来水量下降,水库水力停留时间延长,夏季水温上升,为蓝藻水华暴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洋河水库水下地形和坝前较深水位不利于大型水生植被的生长,随着外源营养盐的不断输入,引发藻类异常增殖。当随风飘到库区北部的水华蓝藻密度超过一定数量后,会对该区生长的水生植被产生毒害作用,导致水生植被消亡。洋河水库夏季产生温跃层,下层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和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恶化,营养盐滞留时间和水体中浓度增加,同时渔业资源锐减,鲢、鳙数量下降,从而导致蓝藻水华大暴发。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加强外源和内源污染控制,同时进行水生态系统的调控,才能有效改善洋河水库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9.
以日光温室黄瓜为试材,分析了黄瓜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研究了弥粉法施药技术模式对黄瓜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以期获得设施黄瓜减药的技术模式。结果表明:在2017年春茬试验中,弥粉法施药技术模式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5.74%、86.70%;2017年秋茬试验中,弥粉法施药技术模式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4.18%、85.57%、80.91%,显著优于常规喷雾处理,且农药使用量减少了85.20%。说明弥粉法施药技术模式适合在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病害防治中使用。  相似文献   
80.
为了证实生物菌剂对药用植物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药用植物土壤理化性质等的影响,本文归纳了大量现有的实验数据及结论,总结出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植物本身及其土壤都有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