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蘖穗肥氮素配比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在江苏沿江地区,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270 kg/hm2施氮量、有机氮肥占比40%作基肥施用情况下,分蘖肥和穗肥氮素配比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氮肥(蘖肥)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在早施分蘖肥情况下,产量以蘖肥占比20%>10%>30%;蘖肥和穗肥不同配比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当穗肥占50%时,稻米淀粉RVA谱出现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峰值粘度降低、崩解值减少、消解值增大和糊化温度提高;大田促蘖和保蘖肥各占10%、促花占30%、保花占10%时,有利于协调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同时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 ,运用采用 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 ,研究了长江下游沿江稻田生态条件下春玉米两段覆膜这一新型种植方式的生产潜力和技术优化问题 ,建立了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方式综合技术措施下的最大生产潜力 ;Ymax=62 6.0 8kg/ 667m2 ;产量 5 5 0 kg/ 667m2 以上的农艺组合为 :每 667m2 的种植密度 5 2 78~ 5 991株 ,氮肥施用量 (纯 N) 2 88.6~ 3 5 2 .3 5 kg·hm- 2 ,乙烯利的化控浓度 (3 0 4.6~ 498.0 )× 1 0 - 6 ;对其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 >氮肥 >化控。  相似文献   
13.
针对麦后移栽棉花,移栽期迟、棉苗个体大、缓苗期长,生育晚的问题,进行了苗床搬钵蹲苗的观察和试验。以期明确苗床搬钵,对培育壮苗,缩短缓苗期,促进早发的效  相似文献   
14.
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1995-1996年以常规手栽后季稻为对照,研究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的生育及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栽后生长快,无缓苗期,分蘖发生多,叶面积指数生长初期小于对照,抽穗后则超过对照,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快,整个生育期间始终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有机无机N不同配比与中粳稻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中粳稻“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施N量225kg·hm-2水平下,有机无机N不同配比与稻米品质间关系。结果表明,有机无机N不同配比主要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有机氮占比增加,垩白率增高,呈y=7.8857x2+0.3143x+28.546(R2=0.8916)关系,垩白度先增后又降,呈y=-13.9048x2+13.5181x+3.9486(R2=0.8271)关系,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增加,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呈y=-1.672x+7.602(R2=0.9986)关系,稻米淀粉谱特征值无明显变化,糊化温度有下降趋势。食味品质随着有机氮占比增加而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以"苏玉9号"为试材,研究了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的产量特性.结果表明:覆膜移栽具有比露地移栽及覆膜直播显著的增产效应;在密度8.8411×104株/hm2时获得最高产量8 118.15 kg/hm2;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其单株花丝数降低9.14条,每穗粒数减少19.22个,每hm2的花丝数增4.82×106万条、粒数增2.17×106万个;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0180×104~9.6642×104株/hm2,相应的适宜LAI在吐丝期为4.48~5.05、成熟期为2.52~2.55,适宜的潜在库容量(花丝数)为44.62×106~52.55×106条/hm2、实际库容量(粒数)为30.30×106~33.87×106粒/hm2.  相似文献   
17.
一、演变与现状种植制度的演变不但受生态因素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社会需求、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江苏省棉麦连作两熟正是沿循这一规律而演变的。早在5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大、元麦收后直播棉花的田块。因受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一种植方式棉花产量低而  相似文献   
18.
密肥条件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优质迟熟中粳稻"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N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施N量(0~450)kg/hm2范围内,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递减,当1hm2施N量≤337.5kg时,基本苗为13.5×106的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增至450kg时,降低基本苗则利于增产。生产收益在施N量(225~337.5)kg/hm2最高,当施N量225kg/hm2时,以基本苗9×106/hm2收益最大,施N量337.5kg/hm2时,以基本苗4.5×106/hm2收益最大。投N效益随施N量增加而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在多熟制生产条件下 ,本试验以“掖单 1 3”、“苏玉 9号”、“农大 31 38” 3个玉米品种为试材 ,分别设置了春玉米覆膜移栽、露地移栽和地膜直播 3种种植方式 ,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进程 ,根系生长、株高增长及叶片生长等方面的生长特点 ,植株性状的差异与穗部性状以及产量表现。以期为开发春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及其提高多熟制生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照苏玉 (糯 ) 1号 ,研究了 9个鲜食糯玉米品种的生育进程、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产量表现及其生态适应性 ,并根据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进行筛选。结果表明 :白如雪 (I)和黄金玉 2品种 ,是适合沿江地区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