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4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小麦根腐病(Bipolaris sorokinian)毒素用减压浓缩,丙酮和正丁醇与氯仿等量混合液萃取的方法,制成棕色粘稠状的粗制品。经生物测定,粗制品与真菌培养滤液和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小麦叶片具有同等致病力。真菌毒素对寄主小麦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造成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速度和植株体鲜重下降,并使根活力降低,损伤寄主组织细胞膜,造成胞内电解质外漏。真菌毒素对小麦体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毒害作用,降低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率,阻碍愈伤组织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镉污染水稻秸秆生物炭对土壤中镉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农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对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镉污染水稻秸秆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连续提取试验、风险评价指数法、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土柱试验,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探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的镉污染水稻秸秆生物炭对土壤中Cd的稳定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镉污染水稻秸秆热解制备的生物炭可有效吸附土壤镉。热解温度显著影响生物炭对Cd的吸附能力(P<0.05),高温生物炭对Cd吸附容量大,700 ℃下制备的生物炭对Cd的吸附容量可达72.57 mg/g。生物炭对Cd的吸附主要通过含氧官能团表面络合和碳酸盐共沉淀吸附,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受化学速率控制。土柱试验表明,镉污染水稻秸秆生物炭能有效降低土壤Cd的下渗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将土壤Cd从酸可提取态转化为残渣态,施入高温生物炭的土壤中Cd的残渣态比例最高。上述结果表明,热解可有效处理镉污染水稻秸秆,制备的生物炭可用于Cd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修复,有效解决镉污染水稻秸秆的潜在二次污染问题并实现其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春小麦根腐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研究证实,在叶面有水滴的条件下,根腐病菌分生孢子经4小时即完成侵染活动,侵染量与水滴持续时间、接种体密度呈正相关。温度25℃左右有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叶部病情发展呈S型曲线,流行速度与菌源量和气候环境有关。在小麦扬花期平均气温18℃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发病早而重,此后气候条件适宜,病害流行速度快,病害严重。根据病害流行速度,当地根腐叶枯可分为快速、中速与慢速三种流行类型。初菌源对叶期发病不仅有时间效应,还有一定的空间效应。因此,清除田间菌源以减少接种体数量,是防治根腐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路段高边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经过对几种常见边坡加固方法对比得出,此路段采用挂网喷锚方法效果最佳。文章结合挂网喷锚方法在此工程上的应用情况,从设计、测量、施工、验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讨,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春小麦赤霉病流行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应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了1959年以来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设置的病圃所积累的23年的田间赤霉病病情资源与各种气象因子的关系。明确了当地小麦赤霉病流行强度变化主要受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平均相对温度、降雨日数、日照时数3项气象因子所左右。据此建立了小麦赤霉病流行预测模型,模型的回检及实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准确地反映了当地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可用于赤霉病流行强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春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在田间造成小麦赤霉病流行强度不同的小区。作者系统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所致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及病穗率与病粒率和病情指数问的关系。得到了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与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的数学关系式。感病品种垦大一号的关系式为:L=I/(0.49 0.018I),抗病品种克旱九号的关系式为:L=I/(0.55 0.018I)(L——产量损失率,I——病情指数)。经济损失方程为:UEL=UY·L·P(UEL——经济损失,UY——667m~2产量,P——小麦单价)。同时得到病穗率与病粒率的经验公式为:G=0.1935E 0.97(G——病粒率,E——病穗率)。病穗率与病情指数的经验公式:克旱九号为I=E/(2.82—0.014E),垦大一号为I=E/(3.31—0.02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