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43篇
  免费   1139篇
  国内免费   1993篇
林业   4260篇
农学   2714篇
基础科学   2848篇
  2854篇
综合类   19451篇
农作物   2439篇
水产渔业   1877篇
畜牧兽医   10888篇
园艺   3858篇
植物保护   1386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956篇
  2022年   897篇
  2021年   848篇
  2020年   1044篇
  2019年   1508篇
  2018年   1503篇
  2017年   852篇
  2016年   1095篇
  2015年   1110篇
  2014年   2644篇
  2013年   1785篇
  2012年   2259篇
  2011年   2232篇
  2010年   2232篇
  2009年   2279篇
  2008年   2131篇
  2007年   2087篇
  2006年   1970篇
  2005年   1818篇
  2004年   1644篇
  2003年   1555篇
  2002年   1396篇
  2001年   1275篇
  2000年   1321篇
  1999年   1276篇
  1998年   1292篇
  1997年   1319篇
  1996年   1260篇
  1995年   1165篇
  1994年   1137篇
  1993年   1063篇
  1992年   964篇
  1991年   880篇
  1990年   794篇
  1989年   617篇
  1988年   303篇
  1987年   293篇
  1986年   238篇
  1985年   234篇
  1984年   204篇
  1983年   185篇
  1982年   159篇
  1981年   125篇
  1980年   87篇
  1979年   55篇
  1965年   22篇
  1964年   24篇
  1962年   18篇
  1959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正獭兔,学名力克斯兔,因其皮毛酷似珍贵毛皮兽—水獭,故被称之为獭兔。獭兔除有良好的产肉性能外,皮板轻柔,被毛品质具有"短、绒、密、平、美、牢"等特点,是在国际裘皮市场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一种优质、经济的裘皮原料,广泛应用于服装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我国獭兔养殖业概况目前,我国獭兔年饲养量约5000万只左右,年产獭兔皮3000万张左右。獭兔养殖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重点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东北地  相似文献   
952.
953.
奶牛生产瘫痪是兽医临床上遇到的常见普通病。近年来,我国的奶牛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生产瘫痪也时有发生。本文通过三个病畜的治疗方案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比单用西药效果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954.
为调查部分省份牛结核病(bTB)的流行情况,我们在山东等14个省份34个历史上疫情较重的县共129个场户采集牛全血2 201份,采用CO2培养箱或蜡罐方法进行bTBγ-干扰素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的个体阳性率为6.4%,群阳性率为42.6%。饲养模式对bTB感染影响的统计显示较大规模场的个体阳性率(6.9%)和群阳性率(60%)均高于散养户(分别为5.7%和35.6%)。而牦牛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个牛群的禽型PPD阳性统计结果显示牛型PPD阳性率越高,则禽型PPD阳性牛在牛型PPD阳性牛中的所占比率越低。在所有阳性牛群中,阳性率≥10%的牛群所占比例高达81.8%(45/55),bTB感染呈现出一个"群发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5.
956.
957.
干旱区城市颗粒物如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以及超细颗粒物(PM_(1.0))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燕儿窝生态林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PM_(10))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因子数据,对干旱区城市森林内大气颗粒物浓度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种颗粒物(PM_(10)、PM_(2.5)、PM_(1.0))的日变化较为相似,均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浅"V"形变化趋势。(2)3种颗粒物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其中冬春2季林地内浓度小于林地外,而夏秋2季林地内浓度大于林地外。(3)环境因子与3种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对湿度、风速与颗粒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温度与颗粒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58.
959.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多元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国际化意识淡漠,合作模式第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基于此研究提出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拓宽国际化合作平台、优化课程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960.
【目的】通过研究黄淮平原潮土区两年不同轮耕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的差异和变化特征,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耕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下的轮耕试验。主处理为小麦季旋耕(RT)和深耕(DT),3个副处理为玉米季免耕(NT)、行间深松(SBR)、行内深松(SIR),共6个处理。2017、2018年玉米收获后,每10 cm一个层次,测定了0-5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和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SMBC、SMBN及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0-50cm土层不受耕作方式的影响。小麦季深耕和玉米季深松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提高了深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小麦季旋耕显著增加了玉米季0-10 cm土层中速效养分含量,而小麦季深耕条件下的DT-SBR和DT-SIR处理则显著增加了20-40 cm土层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小麦季旋耕条件下的RT-NT、RT-SBR和RT-SIR处理的SMBC明显高于小麦季深耕条件下的DT-NT、DT-SBR和DT-SIR处理,但在20-40 cm土层,SMBC和SMBN均表现为小麦季深耕处理显著高于旋耕处理,且以DT-SIR处理SMBC (67.99 mg/kg)和SMBN (45.96 mg/kg)最高。小麦季深耕处理提高了深层(30-40 cm)土壤微生物量氮/全氮值,但降低了表层(0-20 cm)土壤中的微生物熵。玉米季深松处理(RT-SBR、RT-SIR、DT-SBR和DT-SIR)较免耕处理(RT-NT和DT-NT)均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在0-20 cm土层,RT-SBR和RT-SIR处理土壤脲酶活、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较高;而DT-SBR和DT-SIR处理则提高了深层(20-40 cm)土壤中这三种酶的活性。【结论】在本试验期内,小麦季旋耕–玉米季深松处理(RT-SBR和RT-SIR)能明显提高0-10 cm土壤速效养分含量、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而小麦季深耕–玉米季深松处理(DT-SBR和DT-SIR)则提升了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小麦季深耕处理提高了深层(30-40 cm)微生物量氮/全氮比,但降低了表层(0-20 cm)土壤微生物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