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4 毫秒
31.
烟粉虱对不同黄瓜品种的选择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选用10个黄瓜品种通过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探讨烟粉虱对黄瓜品种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对不同黄瓜品种取食和产卵的选择存在一定差异,最喜好中农19号、裕优3号及22-35RZ,最不喜好四季秋瓜、22-94RZ、春光2号。烟粉虱在不同黄瓜品种上的卵孵化率、羽化率没有显著差异,均能正常发育。黄瓜品种叶毛密度与烟粉虱成虫趋向和产卵量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2.
杀虫荧光假单胞工程菌对棉铃虫的离体及活性生物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转座子mini-Tn5将δ-毒素基因cryIA(c)整合到生防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303-1染色体上,构建成荧光假单胞工程菌,以棉铃虫二龄幼虫作供试昆虫的离体生测表明:在同一剂量水平上, PT45、PT51、PT61、PT71等工程菌株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活性均高于野生菌株HD-73。浓度最高时PT45、PT51、PT61、PT71、HD-73处理棉铃虫的死亡率分别为86.7%、76.7%、80.0%、86.7%、70.0%,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体重与浓度呈负相关,用上述工程菌接种棉花活体,喷雾处理3周后,用棉叶饲喂的棉铃虫死亡率分别达70.0%、60.0%、60.0%、66.7%、33.3%,用棉顶尖饲喂的棉铃虫死亡率分别达70.0%、63.3%、26.7%。73.3%、30.0%;用棉蕾饲喂的棉铃虫死亡率分别为63.3%、53.3%、50.0%、63.3%、26.7%。  相似文献   
33.
胚轴切断法诱导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刚  张青文  周明牂 《棉花学报》2000,12(3):155-158
诱导抗虫棉株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发生动态的影响表明,在田间累积卵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胚轴切断结合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P303-1)诱导处理的棉株上棉铃虫二代、三代、四代幼虫发生量分别比在自然生长棉株上的幼虫量减少44.79%、37.98%和29.70%;而只用胚轴切断法处理的棉株上二代、三代棉铃虫幼虫发生量减少25%和8.53%,四代幼虫发生量与自然生长棉株相近。棉铃虫幼虫在菌诱导棉株和无菌诱导棉株上的死亡率分别是自然生长棉株上的4.7l倍和3.01倍。诱导棉株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亦有影响,菌处理和无菌处理的棉株饲喂棉铃虫幼虫,其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延长17.17%和7.80%,虫重分别降低25.28%和15.63%,化蛹率分别降低14.94%和9.97%,蛹重分别降低19.80%和8.68%。菌处理和无菌处理后棉株体内多元酚和萜烯类物质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菌处理的增幅要高于无菌处理。  相似文献   
34.
棉尖象在河北邯郸每年发生一代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作物田的土中越冬 ,翌年 6月始见成虫 ,7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多在棉株顶尖叶丛内隐藏危害。嫩头被害棉叶长大后类似盲蝽危害状 ,呈破叶 ;幼虫在土里以嫩根为食造成棉株矮小、发育不良。沙壤地、耕作粗放 ,或靠近果园、苗圃的田块 ,虫量多 ;前茬豆类、玉米或与其临近的棉田发生重 ;一般粘土地发生较轻。成虫出现迟早和群体激增时间与降雨有着密切关系 ,如发生盛期内连续降雨总量在 15mm以上 ,则雨后 5d内即出现成虫激增。大田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 90%敌百虫、50%辛硫磷、50%1605、25%甲胺磷和10%氯氰菊酯等  相似文献   
35.
电镜免疫胶体金定位水稻内生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电镜免疫胶体金对水稻内生细菌的定位,用硫酸铵沉淀结合梯度离心提取表面消毒后离的大田水稻内优势菌巨大芽孢杆菌的特异性胞内蛋白,制备兔抗血清为金标一抗,进行微皮固定的组织超薄切片免疫胶体金的染色电镜观察,组织切片中菌体有大量金颗粒沉积,证明表面消毒后分离的巨大芽隐杆菌为水稻内生细菌,大多寄生在植物组织的胞间隙,偶尔也在胞质内存在。  相似文献   
36.
Bt棉棉子中Bt蛋白定量检测方法建立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Envirologix试剂盒测定99B、33B棉子仁中Bt蛋白的含量,分别为4376.4ng·g1和4321.7ng·g1;测定系列稀释的棉子仁提取液,Envirologix试剂盒测得的OD450和Agdia试剂盒测得的OD630间的相关性很好,相关系数接近0.99;而Agdia试剂盒测得的系列稀释液的OD630与其Bt蛋白含量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99。据此,利用Agdia试剂盒测得99B、33B棉子、棉子仁、棉子壳在12个月的贮存过程中Bt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棉子、棉子仁中Bt蛋白含量降低一半,棉子壳中Bt蛋白含量降低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37.
大蜡螟工厂化生产流程及环境因素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找大蜡螟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适宜环境条件 ,定量控制研究了幼虫期环境因素对大蜡螟合格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期适宜的环境条件为温度 (2 9± 1)℃、相对湿度 5 0 %~ 70 %、虫口密度 30 0头 /盒 ,光线对大蜡螟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8.
本文论述了害虫经济阈位(ET)和经济为害水平(EIL)的概念与争鸣,并讨论了 EIL 的模型及其建模原理,作者提出了一个动态的 EIL 模型:作者认为经济阈值(ET)应在危害边界(DB)与经济为害水平(EIL)之间,在确定了 DB 与 EIL 之后,作者第一次嚐试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来制定害虫的经济阀值(ET)。  相似文献   
39.
在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nov)发生期,通过调查杏园脐腹小蠹空间分布及寄主生长性状发现:在杏园脐腹小蠹呈聚集分布,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当种群密度1.68头/株时,环境条件是其聚集的主因;当种群密度4.92头/株时,脐腹小蠹的聚集习性和环境条件是脐腹小蠹聚集的主因;其为害程度与杏树新生枝条长度、直径、百叶重和叶片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含量无相关关系;不同受害程度杏树树脂分泌量呈正态分布,零星被害和持续被害杏树树脂分泌量显著大于健康和易被害致死杏树;6月平均新生枝条长度14.85cm、直径0.31cm、百叶重52.40g的杏树易受害,新生枝条长度12.70cm、直径0.29cm、百叶重49.36g的杏树易受害致死。  相似文献   
40.
中红侧沟茧蜂滞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红侧沟茧蜂为材料,对其滞育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几种生理代谢指标进行测定,以明确其主要抗寒物质.结果表明:糖原含量除第16 d/6 d外,滞育条件下一直高于非滞育条件下的浓度,且差异显著,滞育条件下蛹期浓度最大为155.73μg/mg.海藻糖含量也是滞育条件一直高于与非滞育条件下的含量,二者均在蛹期出现最高值,滞育条件下浓度为104.75μg/mg,非滞育条件下为37.86μg/mg,且差异显著.脂类物质含量除蛹期外,其它任何时期滞育条件下的甘油三酯浓度一直高于非滞育条件下的浓度,且差异均显著.但含量一直较少,没有明显变化.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进入滞育之前,即发育12和14 d时蛋白质浓度分别为5.53μg/mg、5.66μg/mg,非滞育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4 d时为13.89μg/mg,5 d为14.74μg/mg,两条件下差异显著.而整个滞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平缓,无显著差异,含量一直较低.滞育茧冷藏第60 d时蛋白质含量最大为8.47μg/mg,蛹期最少为5.05μg/mg.比较各指标含量可知中红侧沟茧蜂滞育时的主要抗寒物质是糖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