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97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133篇
  83篇
综合类   708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416篇
园艺   162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01.
为掌握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特点,并为制定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对该公园2019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林地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99.4%,森林覆盖率高达90.50%。林地以有林地为主,面积占比为90.9%。森林起源以天然为主,面积占比为77.8%;人工起源为辅。优势树种以栎类为主,面积占比为45.9%;其次为云南松林,面积占24.1%;再次为核桃林,面积占17.7%。栎类的蓄积量超过总蓄积量的一半,达51.4%;其次为云南松;再次为栲类。森林的龄组以中龄林为主,面积占比为55.2%;幼龄林的面积比例过小。  相似文献   
102.
研究无膜栽培条件下播期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各目标性状对籽棉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无膜棉的高效推广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试验于2018—2019年在河北省邯郸市开展,均为无膜棉种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播期,分4月20日、4月25日、4月30日、5月5日等4个播期;裂区为不同类型品种,以生产上主推的常规早熟棉、中早熟棉和晚熟棉等3个类型品种为材料,分析分期播种对不同棉花品种产量、株型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播期对籽棉产量有显著影响,品种类型对棉花产量影响未达显著水平.2年试验结果均表明S2播期(4月25日)籽棉产量最高,2年S2播期分别较其他播期增产2.68%~18.05%、0.56%~7.92%,究其原因主要与单位面积铃数相关.播期对株高、果枝数和果枝始节节位的影响整体表现为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呈降低、果枝数(2019年S2与S3差异不大)呈减少趋势,果枝始节节位呈降低趋势,对果节长度的影响2018年S1、S2期显著高于S3和S4期.无膜种植条件下籽棉产量与产量形成相关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籽棉产量与铃数、衣分、株高、果枝始节节位和果节长度呈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综合无膜棉高产及生育安全性考虑,适宜播期为4月25日前后,实际生产中需根据播种前后气象条件适当调整,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冀南棉区无膜棉高产高效生产及配套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池塘巧混养产效双丰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鲨鱼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病害少、适应性强等特点,是近年来新兴的淡水养殖优良品种。2002年我们从胶州国家罗非鱼良种场引进淡水鲨鱼500尾,与淡水白鲳、彩虹鲷进行混养,历时97天,收获淡水鲨鱼435千克,最大个体重1.6千克,平均个体重0.9千克,池塘亩产量达到702千克,亩获纯利5164元,投入产出比1∶2.1。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池塘试验用鱼塘为2001年新挖鱼塘,位于小型水库坝下,东西向,面积2.5亩,池深2.2米,坡比1∶2.5,泥沙底质,进水口、排水口各1个,设过滤网及防逃网。(2)水质试验用水从小型水库中抽取,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104.
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台湾农村社区土地重划成功的重要保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外部性理论等理论全面解析台湾农村社区土地重划的利益机制。以过沟农村社区土地重划为例,深入剖析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所依赖的利益机制,认为大陆地区土地整治应借鉴其经验,完善土地整治利益的形成机制、改善土地整治利益的分配机制、构建土地整治利益的变动机制、落实土地整治利益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5.
室内花卉,是从众多的花卉中选择出来的,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比较耐荫而喜温暖,对栽培基质水分变化不过分敏感,适宜在室内环境中较长期摆放的一些花卉。分为观果类,观花类和室内观叶植物。室内花卉生长好,必须掌握花卉的生态习性,掌握调整好家庭花卉生长所需光、水、肥、温度、湿度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兽药典中现行的猪瘟疫苗效力检验方法存在试验成本较高、周期较长、操作较繁琐、重复性较差、敏感性较低等缺点,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技术的日臻发展与应用,猪瘟疫苗效力检验的新兴替代检验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论文就我国近年来针对猪瘟疫苗毒种、半成品、成品效力检验的新兴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做一简要综述,旨在为提升我国猪瘟疫苗效力检验水平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从JGI数据库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基因组中获得2个编码NADPH氧化酶基因ClNox1和ClNox2。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性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预测。结果表明,ClNox1和ClNox2的分子量分别为6.35和6.41 KD,等电点PI为8.87和8.93,不稳定指数为44.50和39.45;ClNox1是亲水性膜蛋白,包含6个明显的跨膜结构域;ClNox2也是膜蛋白,包含8个明显的跨膜结构域。在亚细胞水平上,ClNox1定位于线粒体上,而ClNox2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在氨基酸序列方面,ClNox1和ClNox2都含有多个苏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在功能方面,ClNox1和ClNox2都包含NADPH氧化酶特征结构域,并且与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的NADPH氧化酶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ClNox1和ClNox2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片段,与标记基因NPTII和HphGFP分别连入骨架载体pPZP100,构建完成ClNox1和ClNox2基因的敲除载体pPZP100NPTIIClNox1和pPZP100HphGFPClNox2,为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探究土壤侵蚀演变机制,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改进的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开展流域内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引入随机森林算法探讨了流域内土壤侵蚀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结果表明:澜沧江中下游流域2005—2015年土壤侵蚀量为0~1.89万t/(km2·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0.252万t/(km2·a),中下游子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处于较低风险以上和中风险侵蚀以下级别。自2005年以后,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中度侵蚀风险区域扩张,高度和低度侵蚀风险收缩的趋势。随机森林算法结果发现植被覆盖管理因子和地形因子是影响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土壤可蚀性因子、降雨侵蚀因子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偏低,均未超过20%。可见,土壤侵蚀的时空异质性主要是由于植被覆盖和地形影响改变了局部气候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9.
定量厘定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变化的相对作用,可为揭示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提供依据。以MODIS NDVI、SRTM DEM、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为数据源,建立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残差分析、相对作用分析等多数学模型,分析了2001—2019年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变化的相对作用,揭示植被NDVI与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总体上呈上升态势,植被NDVI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面积远大于减少的区域面积; 研究区植被改善和植被退化均受人类活动的主导。研究时段内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与降水、气温以及相对湿度整体呈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递减,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综上可知,研究时段内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覆盖呈改善态势,人类活动可被认为是影响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植被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植被NDVI与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0.
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4月为扬沙、浮尘、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的月份;沙尘天气均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气候特征;沙尘天气与大风、降水呈正相关,与大风的相关性明显,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明显;四季气温与沙尘天气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可见大风日数的减少是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对沙尘天气的发生也起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