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肉羊体脂脂肪酸与肉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肉羊体脂脂肪酸是影响肉品风味和膻味的重要因素,研究选择了100日龄、1岁和5岁3个年龄组的肉羊,比较了不同年龄阶段肉羊体脂短链脂肪酸和硬脂酸的变化趋势,从分析的结果中总结出优质羊肉生产的最佳年龄阶段和最经济的屠宰年龄应为1岁左右。肌肉中脂肪和皮下脂肪中的短链脂肪酸和硬脂酸从100日龄、1岁到5岁有显著的增加。肌肉脂肪中短链脂肪酸的相对含量100日龄时的含量为0.14%, 而在1岁时已增加到0.34%, 5岁时其含量达到0.41%,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增加的趋势非常明显。C18:0脂肪酸也显示同样的变化特性,在100日龄的羔羊中含量仅为15.11%, 1 岁时增加到27.34%, 5岁时达到35.88%,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显著差异(P<0.05),增加的幅度也很显著。皮下脂肪中短链脂肪酸在100日龄时最底,为0.1%,1岁是增加到0.19%,五岁时为0.2%,一岁100日龄与1岁、5岁时的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而1岁羊和5岁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硬脂酸含量的增加也很显著,100日龄时其含量为13.59%, 1岁时增加到21.4%,5岁时达到31.39%,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2.
多杀菌素产生菌株航天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多杀菌素诱变育种的有效途径。[方法]对多杀菌素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的菌株进行稀释涂布分离并对分离后的菌株进行筛选和发酵测定,计算多杀菌素总效价。[结果]搭载后的刺糖多孢菌SP1,经大量筛选得到2株高产且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菌株HY463和HY466,多杀菌素总效价分别达到147.51μg/ml和95.33μg/ml,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SP1提高288%和151%。对搭载后的菌株进行稀释涂布分离发现,菌落形态各异,有草帽状、中间凹状、放射线状和宝塔状,并且以草帽状的菌落居多,且不同形态的突变菌株发酵水平也参差不齐。[结论]与UV6、0Co等其他诱变方法相比,空间搭载诱变更能使刺糖多孢菌的产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是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选育B1a组分较高的阿维菌素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氯化锂(LiCl)和紫外线-亚硝基胍(NTG)对阿维链霉菌N-5-6进行了复合诱变处理。[结果]以1.00 mol/L的LiCl和60s的紫外线照射时间以及以45 s的UV照射时间和0.8 mg/ml的NTG浓度分别对出发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通过筛选得到13株总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以上的突变株,经HPLC检测,其中7株B1a组分含量较高,均在45%以上。菌株H02180的B1a含量达到了51.35%,比出发菌株N-5-6的B1a含量提高了65.1%;菌株H02108的B1a含量达到了51.26%,比出发菌株N-5-6的含量提高了64.8%。[结论]采用紫外线和氯化锂、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这2种复合诱变方法对于阿维链霉菌的高产菌株的选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4.
10株镰刀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镰刀菌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氯化苄法从分离的10株镰刀菌菌株中提取基因组DNA,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Blast方法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搜索,采用邻接法构建其与相关菌株的ITS序列系统发育树。[结果]供试菌株分别位于系统发育树的3个分支上,7株与腐皮镰刀菌为一个分支,序列相似性为98.61%~100%。菌株F94与尖孢镰刀菌为另一个分支,序列相似性为100%。菌株F83和F97与Fusarium incarnatum为另一个分支。各分枝内序列相似性均较高,为97.61%~100%,而不同分枝间菌株序列相似性较低。[结论]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可为镰刀菌属种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我们于1980—1983年用鲜干麻叶对猪、鸡、兔进行了饲喂效果试验。据分析结果鲜叶含粗蛋白质3.8%,干叶高达23%,饲喂效果较好。在蛋白质饲料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苎麻叶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一、鲜苎麻叶喂家兔,比牛皮菜、蕹菜好:用20日龄的杂交兔(日本灰兔×本地肉兔)24只,随机分成2组,采用交叉对比试验法分前后2期进行,每期30天,中间交叉过渡7天,全期67天。在2期内,试验组青饲料用苎麻叶,对照组用牛皮菜和蕹菜(因  相似文献   
86.
牦牛金属硫蛋白-Ⅲ(MT-Ⅲ)cDNA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基因特异引物YMT-ⅢSP1和YMT-ⅢSP2,通过RT-PCR从牦牛大脑组织中克隆出了牦牛MT-Ⅲ基因编码区全长.将牦牛MT-ⅢcDNA序列在CBI上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牦牛MT-Ⅲ编码区序列与羊、猪、人、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5%、92%、89%、86%,该序列在不同哺乳动物中相当保守,并通过牦牛MTs(Ⅰ、Ⅱ、Ⅲ)编码区序列之间的分析表明,MT-Ⅰ与MT-Ⅱ编码的蛋白质性质、功能之间差异较小,而MT-Ⅲ与MT-Ⅰ/Ⅱ编码的蛋白质性质、功能之间差异相对较大.牦牛MT-Ⅲ基因编码的MT-Ⅲ蛋白由68个氨基酸组成,其中19个半胱氨酸,具有MTs保守的短肽结构如:C-X-C、C-C-X-C-C、C-X-X-C、KKS以及MT-Ⅲ特异的MDPE、CPCP等结构,在分子进化上很保守.分析表明了牦牛MT-Ⅲ蛋白质是一个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不含芳香族氨基酸,也无二硫键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87.
在智能车辆的视觉导航系统中,车道线的检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车道线的检测对于自主驾驶安全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利用数学形态学进行多车道线检测,并对相应算法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88.
不同年龄草地型藏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5只1~6岁的甘南草地型藏羊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比较不同年龄藏羊产肉力及食用品质优劣。结果表明:随着藏羊年龄的增长,屠宰指标相应变化。5岁时,宰前活重、胴体重分别达到64.50 kg和29.39 kg,4岁时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为45.54%和20.86 cm2;1~3岁羯羊GR值较低,3岁之后脂肪含量逐渐增多。在肉品质指标中,5岁以上藏羊肌肉中氢离子浓度增高,不宜贮存过久;3~5岁的羯羊嫩度好,剪切力值低;1~3岁的藏羊失水率偏高,但熟肉率好;4~6岁藏羊的失水率低,但熟肉率较低。因此,从甘南草地型藏羊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指标来看,5岁之前的藏羊肉仍然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是柑桔生产中分布广,危害最严重的主要害虫,浙江省1 a发生约16代,繁殖速度快,易产生抗药性,为此新的农药剂型和配方不断推出.2007年受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进行了7.5%甲氰菊酯·噻螨酮乳油防治柑桔全爪螨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0.
应用红霉素和食盐治疗金鱼竖鳞病金鱼在春秋季节,由于水体较凉,天气变化大而易患竖鳞病。病鱼症状:腹部膨胀、柔软,内有大量液体,有时腹部会充血;部分或全部鳞片竖立,并发尖向外伸展。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虽很多,但因坚鳞病很难治,治愈率都不高。为了探讨更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