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报道云南葡萄13种侵染性病害和4种生理性病害。其中熟腐病(Dothiorella ribis)、蜜环菌根腐病(Armillariella tabescens)为国内新纪录病害。轴枯褐腐病(Alternaria vitis)、房枯病(Macrophoma flaocida)、果腐病(Pestalotiopsis guepini)、蔓割病(Phomopsis viticola)为云南省内新纪录病害。病害附有分布和危害情况,国内新纪录病害有症状和病原菌的描述和形态图。  相似文献   
112.
为科学应对冬季气候变化,利用商丘市1960-2020年8个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阈值确定、产量分析等方法,分析商丘市不同时间尺度冬季气温变化和暖冬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 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丘市1960-2020年冬季年代平均气温60年代最低,波动上升到2011-2020年最高,升温1.9℃。冬季平均气温以0.38℃·10 a-1的速率呈上升趋势,冬季变暖主要表现为最低气温和2月气温的升高。暖冬呈上升趋势,主要出现在1991年后(占总次数的80%以上);单站暖冬共发生21年,区域暖冬共发生18 a。区域强暖冬共发生9 a,主要在1999年后,占总次数的50%。2020年冬季平均气温最高,为建站以来最暖的冬季。冬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呈推迟趋势,越冬期推迟较明显;越冬期主要受12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影响。2月气温是影响越冬-返青期历时的主要因素,其次是12月气温。2月平均最高气温对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3.
正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怎样给农民上好理论培训课,让农民坐得住、听得进、记得清,始终是困扰培训教师的难题。以往的一边播放课件幻灯片,一边讲解并提问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农民的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并不能完全让农民融入课堂教学的气氛之中。为了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白山市农民  相似文献   
114.
河南外来入侵植物新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新确认的河南外来入侵植物9种:细叶满江红(Azolla filiculioides)、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假酸浆(Nicandra physaloides)、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牛茄子(Solanum surattense)、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霍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两耳草(Paspalum conjugatum).  相似文献   
115.
对广东栽培墨兰(Cymbidium sinense (Andr.) Willd.)和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 Blume)的镰刀菌病害进行了鉴定.经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培养与回接、病原菌形态观察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1α,EF-1α)序列分析,鉴定出墨兰茎腐病、蝴蝶兰茎基腐病和蝴蝶兰花梗腐烂病等3种镰刀菌病害,其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镰刀菌(F.solani)和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其中,蝴蝶兰花梗腐烂病(F.fujikuroi)为兰花上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6.
Vuculic acid对空心莲子草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ulculic acid(2-乙酰基-3,4-二羟基-5-甲氧苯基-乙酸)是从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潜在生防真菌莲子草假隔链格孢(Nimbya alternantherae)培养滤液中分离获得的致病毒素.研究表明,该毒素为非寄主专化毒素,能够引致空心莲子草叶片细胞膜透性升高,导致电解质渗漏,同时降低叶片细胞内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使细胞防御酶系统发生紊乱,还能够造成空心莲子草叶片细胞质壁分离、质膜消解,叶绿体片层紊乱、膜消解[1,2].  相似文献   
117.
张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23-19426
利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对商丘站1954~2010年的年、汛期、非汛期降水量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年、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汛期降水量总体分别以6.74 mm/10 a和12.3 mm/10 a的速度在增加,非汛期降水量以5.57 mm/10 a的速度在减少。从年代上看,年、汛期降水量21世纪以来最多,年降水量20世纪80年代最少,汛期降水量90年代最少,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与最少分别相差122.9 mm和119.9 mm,非汛期降水量50年代和70年代均较多,80年代最少,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相差32.0 mm。年、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量存在不明显的突变,年、汛期降水量突变的时间基本一致在2003年前后,非汛期降水量在1970年和2004年前后。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利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技术,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2x=14)种内两个变种(栽培黄瓜C. sativus var. sativus和野生黄瓜C. sativus var hardwickii)进行中期染色体分析,建立黄瓜变种染色体核型的快速分析方法,为黄瓜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栽培黄瓜‘9930’和野生黄瓜C. sativus var. hardwickii为材料,利用CTAB法提取栽培黄瓜‘9930’的基因组总DNA,采用缺刻平移法,将栽培黄瓜‘9930’基因组DNA和45S rDNA分别利用地高辛和生物素标记为探针,与栽培黄瓜‘9930’和野生变种C.sativus var. hardwickii的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根据杂交结果显示的栽培黄瓜与野生变种每条染色体GISH荧光带型的不同,结合45S rDNA位点信号特征,区分栽培黄瓜与野生变种的每条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GISH信号并非平均分布于所有染色体上,而是在不同染色体的特定部位产生独特的信号,且两个变种间中期染色体的GISH信号模式差异显著。在栽培黄瓜‘9930’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除了6号染色体仅在短臂末端和近着丝粒处产生GISH信号外,其他染色体上的GISH信号集中分布于染色体的两端和近着丝粒的一侧或两侧,且每条染色体的信号特征差异明显;45S rDNA信号主要分布于‘9930’的第1、2、3、4和7号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处,有3对强信号和2对弱信号。在野生黄瓜C. sativus var. hardwickii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杂交信号的位置及强弱与栽培黄瓜‘9930’表现明显不同,近着丝粒处均有GISH信号,但仅在第1、2、4和5号染色体的一端产生GISH信号,45S rDNA信号仅出现在第1、2和3号染色体上,表现为第1号染色体上信号极强,第2和3号染色体上信号极微弱。这些结果显示,以栽培黄瓜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能反应出两个变种中期染色体独特的信号分布模式,通过信号的分布模式和强弱,结合45S rDNA位点信号的特异分布,可对每条染色体进行清晰地鉴别,并据此建立了两个变种的核型模式。比较前人发表的黄瓜已有重复序列的分布图,发现GISH揭示的信号分布主要位于黄瓜染色体串联重复序列区域。【结论】黄瓜基因组原位杂交能一次性快速显示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的分布图,能有效地用于不同黄瓜变种的快速核型分析;同时发现染色体上串联重复序列的分布及强弱在黄瓜变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9.
一品红细菌性叶斑病是一品红上重要的病害,严重威胁着一品红的生产和销售。现介绍了一品红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寄主范围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0.
培育无病壮苗,是获得早熟、高产、优质蔬菜的重要基础。但是,在早春育苗期间,常因病原菌侵染或恶劣环境的影响,使菜苗生病或生长不良,以至死亡,造成毁种。因此,要保证蔬菜的早熟、高产、优质,必须掌握苗期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