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4篇
  38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季应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6):126-127,155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方面,海安县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开展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以海安县为例,分析了县级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县级检测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提高蔗农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宽窄行间套种玉米、大豆和花生试验,探索出甘蔗宽窄行种植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甘蔗糖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的甘蔗比普通种植的产量高1.9t/hm2,增1.8%。同时玉米收入达6.15t/hm2,产值达到12915元/hm2,两样产值比普通甘蔗种植的产值高13713元/hm2,增幅达30.35%。同时投入产出最高的是间套种花生为3.5∶1。通过探索宽窄行间套种提高植蔗的综合效益,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3.
2008年在李堡镇储洋村2组新安装了一台佳多牌虫情测报灯,该灯利用害虫较强的趋光、趋波、趋色、趋性信息的特性,将光的波段、波的频率设定在特定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害虫本身产生的信息引诱成虫扑灯撞击玻璃屏,使成虫落入灯箱远红外处理仓进行致死处理,并自动导入接虫袋,达到杀灭害虫,从中分析虫情的目的。在虫情信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4.
基于Box-Jenkins方法的黄河水质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Box-Jenkins方法的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黄河上游甘肃兰州段、中游吴堡和下游山东利津段的水质进行了趋势分析和预测。选取对水质产生影响较大的两个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CODMn)和溶解氧(DO)1994—2003连续10a的月平均水质监测数据,借助Matlab和SAS统计软件,建立了ARIMA模型和乘积季节时间序列模型,并分析了这两个污染因子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RIMA模型和乘积季节模型能够用于短期水质预测,并且预测效果较好。黄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水质总体状况呈逐渐下降趋势,上游水质一般为Ⅱ和Ⅲ类,而中游和下游水质基本为Ⅳ、Ⅴ和超Ⅴ类。  相似文献   
45.
摘要:【目的】柑橘黑点病是柑橘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柑橘果实外观品质。试验对各种药剂的效果进行评价,明确防治的适当时期,为浙江地区开展了柑橘黑点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通过选择波尔多液石灰倍量式 1:2:150、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及克菌丹和自制的含百菌清的杀菌剂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田间进行防治效果试验,分析5到7月份用药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5至7月进行防治是柑橘黑点病防治的关键,波尔多液石灰倍量式 1:2:150的防效接近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具有较好的柑橘黑点病防治效果, 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对柑橘黑点病也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和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交替使用防效达到80%左右。【结论】波尔多液石灰倍量式 1:2:150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是防治柑橘黑点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46.
为降解农药残留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及制备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不同初始菌液量对烤烟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及降解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旺长期喷施代森锰锌农药后再喷施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4种微生物菌液均能有效降解烟叶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且喷施的初始菌液量不同其降解效果各异,并均在喷施菌液5d后的降解效果最明显,降解率达90%以上。喷施0.2倍、0.4倍和0.6倍初始菌液量铜绿假单胞菌对代森锰锌农药的降解效果均优于阴沟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并以荧光假单胞菌喷施0.6倍、恶臭假单胞菌喷施0.2倍初始菌液量的降解效果最好,而阴沟肠杆菌喷施0.2倍、0.4倍和0.6倍初始菌液量的降解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7.
不同形态锑对水稻生长及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采用埃斯皮诺营养液),研究不同形态锑[Sb(Ⅲ)和Sb(Ⅴ)]对常规籼稻(丰美占)生长、根系形态以及不同部位S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b(Ⅲ)和Sb(Ⅴ)均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且Sb(Ⅲ)的毒性较Sb(Ⅴ)高。随Sb(Ⅲ)和Sb(Ⅴ)处理浓度增加,地上部分和根系Sb含量均显著增加,且大量集中在根系。水稻对Sb(Ⅲ)的转运能力较Sb(Ⅴ)强,导致Sb(Ⅲ)处理下水稻地上部分Sb含量高于Sb(Ⅴ)处理,根系Sb含量则相反。Sb(Ⅲ)的加入显著抑制大多数根系形态参数,包括根长、根面积、根体积、根尖数以及根分叉数;而仅20 mg·L~(-1)Sb(Ⅴ)能显著抑制水稻根面积、根直径、根分叉数。上述结果表明:Sb(Ⅲ)和Sb(Ⅴ)处理下,水稻能通过降低根面积和分叉数降低对Sb的吸收。随着Sb(Ⅲ)处理浓度增加,水稻细根比例从52.1%降低至41.5%,中等根比例从45.2%增加至55.2%,表明Sb(Ⅲ)处理下水稻能通过增加根系粗度来降低对Sb的吸收;而随着Sb(Ⅴ)处理浓度增加,水稻细根比例在52.1%~56.8%之间波动,中等根比例在41.7%~45.2%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48.
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检测方法及其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状况及消解动态,建立了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在天津和安徽两地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状况和消解动态规律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超声提取黄瓜和土壤中的苦参碱,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净化,甲醇定容,气相色谱带氮磷检测器(NPD)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25~1.0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32%~98.06%,变异系数为3.72%~7.44%;黄瓜和土壤中苦参碱的最小检出量均为1.36×10-12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g·kg-(1黄瓜)、0.008mg·kg-(1土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方程Ct=C0e-kt;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19~7.24d和6.70~9.18d。在黄瓜中施用0.3%苦参碱乳油,其制剂施药量为0.18~0.27g·m-2,施药3~4次,两次施药间隔期为7d,距收获期为1d时,苦参碱在黄瓜中的残留量为0.1256~1.2071mg·kg-1,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450~0.1837mg·kg-1。目前...  相似文献   
49.
2011-2015年在陕西省榆林北部风沙区的定边、靖边、榆阳、横山县等4个县(区),开展酿酒葡萄引种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赤霞珠、梅鹿辄和霞多丽在不同试验区域均表现出丰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特点,属优良酿酒葡萄品种,在榆林风沙区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50.
主要从近年来我国烤烟钾素营养研究进展入手,分析了我国烟叶含钾量低的原因及影响钾含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我国烟叶钾含量的途径及措施,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