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水稻不同施氮量及密度与米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氮肥用量下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栽培密度呈直线关系,即密度越密直链淀粉含量越低;在高氮肥用量下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栽培密度呈曲线关系,栽培密度13.4~16.0穴/m2直链淀粉含量达到最高值。0~135 kg/hm2氮肥用量下的密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曲线关系,而180 kg/hm2氮肥用量下的密度与蛋白质含量呈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从高、中、低肥量出发,初步研究了通35不同密度的生长量增长动态和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肥量,密度与产量分别呈显著水平。二者互作效应不显著。高肥条件下每平方米插秧12.5~16.7穴的群体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中肥条件下每平方米插秧12.5~25穴亦不显著,说明了水稻群体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中肥条件下以每平方米插秧15~20穴的经济效益最高。产量因素之间可以互相补偿或削弱,稀植条件下单位面积稳数减少,千粒重和成熟度增高,密植条件下单位面积稳数多,而千粒重和成熟度降低,克服了形成产量因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3.
水稻新品种通丰9号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于1993年以秋光为母本,通31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多年选育而成。由于该品种丰产性状好、产量高,稻米品质优良,抗稻瘟病能力强,引起各地广大稻农的关注,仅2005年种植面积达40万亩。2005年1月15日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属国家  相似文献   
74.
钾肥施用量与土壤肥力和植株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连续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钾肥施用量与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钾肥用量与水稻植株体内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磷关系不显著,与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最高产量的钾肥用量为98.1kg/hm^2,最佳经济用量89.0kg/hm^2,增产率8.3%一12.3%。  相似文献   
75.
氮肥施用量与水稻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0~128 9kg/hm2条件下,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随之增高,否则反之;氮肥用量在0~112 8kg/hm2条件下,氮肥用量愈高蛋白质含量逐渐增高;氮肥用量高于112 8kg/hm2蛋白质含量下降。氮肥用量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水稻产量与品质表现明显的矛盾。在产量因素中穗数越多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越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也越大;千粒重、成熟度愈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亦高,而垩白米率、垩白度则下降。  相似文献   
76.
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常见病害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曲病、稻胡麻斑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斑病、稻病毒病等。其中,在当地水稻生产中常发生而又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有稻瘟病、稀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曲病,这些病害每年给水稻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是稻瘟病在个别年份造成严重减产,直接影响着水稻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7.
在氮磷钾配合施用条件下,牛蒡产量大幅度增加,牛蒡产量可达6540kg/hm2;磷钾配合施用条件下,产量可达5370kg/hm2。施用氮肥、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肥效高。  相似文献   
78.
本文根据我所1986~1993年的玉米丰歉定位试验结果初步分析得出:当地5~9月的气象因素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其中,6月下旬的气象因素决定营养器官的干物质,8月上旬的温度决定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玉米干物质在拔节后对产量的贡献大于拔节前,尤其7月上旬的干物质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此时的干物质可作为年成预测的依据.根据气象因素分布与产量建立三个最优数学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产量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79.
为了明确不同种类与用量肥料追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生产上以基施尿素130.5 kg/hm~2、重过磷酸钙78.0 kg/hm~2、硫酸钾150.0 kg/hm~2,追施重过磷酸钙96.0 kg/hm~2效果最佳,产量可达到4 185.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