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稻新品种通科19选育技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科19是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以超级稻品种吉粳88为母本,通丰9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系统法选育而成的晚熟品种,2012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稻2012016。具有高产、小粒、出米率高、抗病、广适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水稻五优1号群体结构与产量及米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五优1号水稻品种最佳经济氮肥施用量为125.9~139.4kg/hm2,最佳插秧密度为21.7穴/m2。千粒重和成熟度与碾米品质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氮肥施用量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曲线关系,氮肥施用量112.8kg/hm2的条件下可使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其值为8.08%;氮肥施用量128.9kg/hm2处理下直链淀粉最高含量为18.0%。密度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曲线关系,16.8穴/m2密度下蛋白质最高含量为8.2%;密度16.3穴/m2,直链淀粉最高含量为18.2%。  相似文献   
3.
通科27是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育期141 d,属于中晚熟品种。株型紧凑,茎叶绿色,分蘖力较强。2 a区试平均产量8 683.6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4.7%。适宜在吉林省四平、通化、吉林、长春、延边、辽源、松原等中晚熟稻区及辽宁省中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5.
利用积分回归法,分析了通化市水稻负泥虫的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水稻负泥虫发生量与气象因素的回归方程式,根据此方程式并利用当年的气象数据来预测当年虫害发生的轻重。  相似文献   
6.
根据移栽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试验,分析了水稻生长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量生长呈“S”型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最大生长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6%,可能是作物生长的内在规律。生长量与移栽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6月30日~7月10日生长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为当地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段,利用这一时段的生长量进行产量预测准确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7.
稗草(Echinochloa.Spp)是稻田中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与水稻竞争水分、营养、光照和争夺生存空间。时刻影响着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为了解决这一危害,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地施用化学药剂防除稗草,从而使稻农罢脱了人工除草的强体力劳动。但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使土壤中农药积累相当严重,使环境和稻谷受到很大的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使杂草对农药产生抗药……  相似文献   
8.
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院玉米长期丰歉定位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玉米穗部性状中秃尖长度年度间波动幅度最大,其次是穗重和穗粒重;产量变异系数为16.3%;玉米穗部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连锁关系;穗粗、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秃尖长度与产量呈负相关;玉米穗部性状中穗粗、穗重、秃尖长度、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穗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玉米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穗长与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9.
通丰13号是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中熟品种通系103(从日本引进经吉林省认定)与外引株系3045进行杂交而成.于2008年1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8010。该品种属于中熟品种,是新一代优质、高产、抗病兼顾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通科1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水稻新品种通科17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推广种植该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