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46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1篇
  17篇
综合类   233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毛叶枣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最早从国外引种栽培的热带果树之一。干热区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项目组,在品种改造过程中发现芽变单芽——金粟枣,其植物学特征、产量与长果形毛叶枣差异不大,但果实品质方面的可食率、果实硬度、果实耐贮藏期、蛋白质含量、Vc含量、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当地种植的高朗1号、滇刺枣、圆果形毛叶枣、长果形毛叶枣品种,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芽变单芽。  相似文献   
102.
独一味等13个藏药植物种在西藏的分布和资源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样方法、样线法和普查法)和标本馆标本查阅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所分布的濒危藏药材如独一味、波棱瓜、翼首草、桃儿七、苞叶雪莲、臭蚤草、甘青青兰、毛瓣绿绒蒿、岩白菜、白花秦艽、藏菠萝花、鸡蛋参和手掌参等资源在西藏自治区的分布、多度、生物量等进行了调查,在对这些藏药植物种分布区面积计算的基础上,估测了它们在西藏的最大资源量。结果发现;1)除藏菠萝花外的12种植物藏药资源的分布区和海拔范围比过去文献所报道的都有所扩大,但手掌参、波棱瓜等的资源锐减,在野外已很难发现,分布区的扩大是因为过去的调查不全面,而资源量的缩减主要是人类过度利用有关。2)岩白菜植物密度最高,多度也最大;岩白菜的生物量最高;波棱瓜盖度最高,手掌参密度最低,盖度也最低。3)臭蚤草的资源量最高,其次为白花秦艽和桃儿七等。该研究增补了藏药材分布的新资料,并提出了生境系数这个新概念来估测植物种的资源量。  相似文献   
103.
2006年10月11~14日对连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浮游植物共182种(含变种、变型和未知藻种),其中硅藻最多、占总种数的68.13%,绿藻门次之、占总种数的14.84%,其他门类合占12.09%,未知8种。调查期间,连江浮游植物种群不存在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水域环境质量良好。浮游植物种群密度范围为4.40×104~7.54×104cells/dm3,均值为5.38×104cells/dm3,平面分布上游明显高于下游。连江浮游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占绝对优势的硅藻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4.
2007年4月23~24日对西江两个天然广东鲂产卵场——青皮塘和罗旁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98种(含变种、变型和未知藻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70种,占总种数的71.43%;绿藻门(Chlorophyta)12属20种,占总种数的20.41%;蓝藻门(Cyanophyta)3属4种;裸藻门(Euglenophyta)2属2种;隐藻门(Cryptophyta)和金藻门(Chrysophyta)均为1种。两产卵场中,硅藻在浮游植物总密度中所占百分比均大于70%。青皮塘的浮游植物种类数和种群密度均呈自上游至下游增加的趋势;罗旁则相反。变异直链藻(M.varians)是两个产卵场共有的绝对优势种,根据该种的污染指示性作用,其在两个产卵场的分布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或一个侧面反映出,罗旁的水质环境略优于青皮塘。  相似文献   
105.
华坪芒果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华坪县芒果差异化发展战略条件、发展现状及可行性,提出了华坪县芒果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思路、注意问题及发展对策,为华坪芒果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潘澎  赖子尼 《海洋渔业》2016,38(6):616-622
以2011~2015年间以及2001年度珠江口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pH、溶解氧、总氮、总磷4个监测指标,分析研究了近5年来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年代间差异。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珠江口水域pH值指标尚处于相对合理范围内,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溶解氧指标仅2015年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从中长期来看呈逐步下降趋势;总氮含量显著超标、总磷含量超标幅度略低,但均较2001年水平有大幅上升。目前,珠江口水域生活污水对渔业生态环境影响整体仍处于重污染状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相关管理和执法部门强化珠江口水域及整个珠江流域的生活污水排放与处理监管,以期逐步改善和提高珠江口水域渔业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7.
利用两期TM数据对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查询实时陆面地表温度进行了对比检验,其差值均在1.5℃以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的温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2007~2011年,下垫面温度主要集中在18~51℃,其中,水体温度在18~24℃(低温区),耕地地表温度在24~29℃(中温区),林地地表温度在29~36℃(偏高温区),绿洲周边的裸地地表温度在36~42℃(高温区),远离绿洲的荒漠地带地表温度在42~51℃(极高温区);(2)2007~2011年,水体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4℃,植被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12℃,绿洲周边的裸地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7℃,远离绿洲的荒漠地带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9℃。其中林地对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总之,地表温度呈现沿中心逐渐向四周增高的分布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冷岛效应"。此研究对进一步理解塔里木河上游绿洲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状况以及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地表热量分布差异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大芒果生产国。以前,我国芒果生产技术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芒果生产的发展进程。但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培育出了多个稳产并且优质的芒果新品种,并且引进了国外优良品种,还大力推广了芒果高产密植栽培技术,从而使得芒果种植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产业迅速发展。芒果的品种结构也从过去的主要以栽培地方品种为主,到现在大多采用质优量高的国内新品种或者国外优良品种。本文主要从热带芒果的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这两个方面来对芒果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9.
西江肇庆段是珠江干流汇入珠三角河网水域的咽喉通道,对2009年该江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变化进行系统阐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245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硅藻和绿藻是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类群,分别占总种数的42.44%和34.69%,其次是裸藻和蓝藻。PCA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各类群的种类丰富度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趋势主要受水温和径流量的影响。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度的周年变化呈现明显的高温季节高,低温季节低的特征,除因大多数藻类物种直接喜好高温之外,径流量的增大有助于真浮游绿藻种类的外源注入及半浮游和偶然性浮游硅藻种类的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周年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11月。然而8月份第1个高峰出现之前,生物量波动不大,尽管水温的升高有助于生物量的增加,但是径流量增大所带来的稀释作用掩盖了水温上升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真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和数值与总浮游植物极其接近,主要得益于真浮游硅藻物种颗粒直链藻在总种群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综上,水温升高对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度和生物量的增长均有促进,径流量的增大虽然有助于种类丰富度的增加,但不利于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渣场环境条件下植被自然恢复极其困难.石灰岩渣场因成土母质等具有其独特性,在一般客土喷播技术的基础上,需要根据其特点探求适宜的植被恢复方法.[方法]该研究模拟渣场表面灌浆处理后客土喷播植被恢复的过程,通过后期观察植被恢复及养分流失情况,比较3种渣场灌浆深度(15、30、45 cm)的植被恢复效果,并结合技术经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