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刺五加标准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刺五加植物学形态与特性和栽培适宜地区及环境,详细描述了育苗、栽植、收获、加工、包装、贮藏和运输等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2.
细辛分为马兜铃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生药称细辛(Asari Radix et Rhizoma),前二种习惯称"辽细辛"。辽细辛含有丰富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优香芹酮、蒎烯、龙脑、异茴香醚酮、左旋细辛素等。辽细辛有袪风散寒,通窍,袪风止痛,温肺化饮的功能。常被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牙痛、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辽细辛主产于东北三省的东部山区,销往全国并有出口。2005年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规定,细辛以干燥全草入药。从2005年~2010年版药典则规定:细辛以干燥根和根茎入药。  相似文献   
43.
为探讨超级杂交中稻超高产栽培的缓释尿素(硫包衣尿素,SCU)最佳施用量及其环境效应,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SCU不同用量对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产量以及对土水中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SCU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同等施氮量(180 kg N.hm-2)的SCU和普通尿素相比,增产幅度为13.2%;施用135 kg N.hm-2的SCU与180 kg N.hm-2普通尿素相比(氮素用量减少25%)仍可增产12.9%。稻田施氮量可显著影响土壤中铵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但对硝态氮的影响较小。折合等量纯氮的SCU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可以显著减少肥料施用初期土壤水中氮素含量,施肥后10 d,SCU处理农田面水、0~20 cm层和20~40 cm层土壤水全氮含量分别为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的26.3%、64.4%和64.0%。  相似文献   
44.
为探讨不同施肥条件对远志生长状况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定量研究了无土栽培条件下远志的需肥规律,建立了肥料效应函数模型,提出了最佳施肥方案:Ca(NO3)2·4H2O80~110mg/100g水、NaH2PO4·2H2O60mg/100g水、K2SO460~80mg/100g水。试验结果表明:无土栽培远志N、P、K3种肥料的施用量与远志产量、远志多糖和远志酸含量的关系符合三元二次曲线变化规律;远志无土栽培产量、远志多糖和远志酸含量均高于常规栽培。  相似文献   
45.
不同施肥配比对黄芪产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黄芪产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为黄芪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黄芪中多糖含量;以黄芪的产量及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黄芪产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900kg·hm-2、过磷酸钙360 kg·hm-2、硫酸钾240kg·hm2处理组合对黄芪产量和多糖含量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因此,过磷酸钙对黄芪产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P<0.05),硫酸钾对黄芪多糖含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46.
47.
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坡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长期(1995年开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坡地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通过2011年10月-2012年9月连续12个月23次径流水质动态分析,研究自然林、草地、农作、油茶林和湿地松5种坡地利用类型下径流水中氮素迁移特性及其泥沙和植物残体氮的年流失总量。结果表明:(1)径流水中氮素流失量随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径流水中氮素流失负荷为85.1~655.5g/hm2,大小顺序为农作油茶林湿地松草地自然林。(2)径流中氮素以无机态氮(DIN)为主,其中硝态氮是DIN的主要形态,占全氮的31.5%~54.8%,是铵态氮(NH+4-N)的1.8~5.8倍,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较低,仅占径流TN的10.1%~17.1%,远小于颗粒态氮(PN)所占全氮比值(21.4%~37.2%)。(3)泥沙和植物残体氮素年流失量分别为37.0~154.2g/hm2和28.1~249.6g/hm2,占各利用方式下氮流失总量的17.0%~77.1%,其中自然恢复林地所占比例最高(77.1%),而其他利用方式泥沙和植物残体氮素年流失量(17.0%~30.3%)远低于通过径流水流失的氮量(69.7%~83.0%)。总体来看,径流量是导致土地利用方式间氮迁移通量产生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8.
农牧交错区不同耕作措施下莜麦的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农牧交错带长期免耕下作物减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定位试验,对覆盖和不覆盖条件下少免耕与翻耕莜麦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无覆盖的条件下,免耕处理出苗率指数大于翻耕处理,且2006 年深松处理出苗率指数(0.084 0)与翻耕处理(O.0705)差异达显著水平;2)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根冠比大于翻耕处理;3)免耕无覆盖处理生物量及产量均显著小于翻耕处理;深松无覆盖处理根系生物量显著大于翻耕处理,但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小于翻耕处理,且产量差异显著,2005、2006年分别降低了15.8%和10.0%;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千粒重均大于翻耕处理,但差异不显著,2005年分别为19.7、18.9和17.6 g;4)免耕覆盖处理生长明显改善,但生物量及最终产量仍显著低于翻耕处理,2006年产量与翻耕处理相比降幅达19.7%,免耕覆盖处理对于莜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免耕耕作措施本身对莜麦产量的影响;深松覆盖处理生长状况及产量与翻耕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覆盖下的深松(行距50 cm,深度40 cm,隔年进行)是适合农牧交错带的少免耕模式.  相似文献   
49.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根据冬小麦播种前的土壤耕作方式的不同,设深耕处理、少耕处理和免耕处理3类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明显影响小麦的出苗率,传统翻耕处理出苗率比免耕高出27.1%~46.2%。由于秸秆的覆盖,免耕处理小麦返青期低温偏低,导致生育期推迟7~10 d,后期作物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是造成免耕处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免耕处理蒸发较小和小麦根系不发达,NO3--N淋失到土壤剖面的100 cm以下,不仅使氮肥利用率低,也是造成免耕减产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纤维素酶辅助法在柚子皮多糖提取的应用。并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取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的方法,对料液比、反映时间、酶解温度、pH值以及酶含量进行考察,以柚子皮多糖的提取量作为评价指标,找到最佳提取条件。结果酶辅助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30、反映时间5.5h、酶解温度60℃、pH值5.5、酶含量0.1%。结论纤维素酶辅助法可作为柚子皮多糖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