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26篇
  4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h、54℃持续12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2.
密集烘烤后期风机转速对烟叶香气与评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烤烟品种‘G80'中部烟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变频器控制密集烤房循环风机转速,研究了定色后期和干筋期循环风机转速对烤后烟叶香气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集烘烤后期适当降低风机转速对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西柏烷类香气物质、美拉德反应产物、新植二烯以及其他类香气物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对...  相似文献   
163.
为进一步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研究了密集烘烤干筋期不同温湿度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筋阶段的湿度状况对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适当提高干筋后期(60℃以后)湿度能够明显改善上部烟叶的烘烤质量,其中以处理T3(干球温度54~59....  相似文献   
164.
变频调速技术在烟叶密集烘烤中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装烟密度65 kg·m-3下,研究烟叶烘烤定色、干筋阶段分别采用1 450、960 r·min-1和960、720r·min-1的风机转速对烘烤成本、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变频调速的烤房能明显降低烘烤成本;定色阶段风机转速为1 450 r·min-1更能满足烟叶烘烤过程中温、湿度需要,干筋阶段为720r·min-1时烘烤效果最好,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外观质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5.
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氮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烤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氮代谢规律。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随烘烤进程发展逐渐减少,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且均在变黄中期和定色期有一个快速变化阶段;烤后烟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鲜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成高度正相关;蛋白酶活性在烘烤开始后24h和60h分别有一个高峰。鲜叶中NO#+-#-3含量与其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相关,但不是唯一影响因素;硝酸还原酶活性从烘烤开始就逐渐升高,24h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失活。NO#+-#-3和NO#+-#-2含量在烘烤初期迅速上升,变黄末达到最大值,在定色阶段快速下降,但烤后含量仍比鲜叶高得多。  相似文献   
166.
烘烤过程中烟叶的水分动态与生理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烟叶烘烤过程中某些生理变化及与水分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烘烤过程的进展,失水速度表现为先慢后快再减慢的S型曲线变化;丙二醛(MDA)积累量与失水率密切相关(r=0.8492);叶绿素的降解量与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0.9101),脂氧合酶(LOX)活性在0 ̄24h缓慢升高,24 ̄48h期间急剧上升,48h水分散失34.7%时达到高峰,之后明显下降,直到活性消失,LOX活性与叶绿素降解均呈  相似文献   
167.
烟叶烘烤中变黄和定色条件对香气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采用温湿度自动控制电热烤烟箱,研究了烟叶烘烤过程中变黄温度和定色升温速度对其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35~38℃)变黄条件下,缓慢升温(每小时0.33℃)定色,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各成分间比例协调,叶内主要致香物质数量多,含量高,香气质好,量足;快速升温(每小时1℃)定色时叶内致香物质含量降低,烟叶香气质量变差;在高温(38~42℃)变黄条件下,无论定色升温速度快慢,烤后烟叶的内在质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变黄温度比定色升温速度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8.
不同烘烤工艺烤烟香气质量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温湿度自动控制电热式烤烟箱,设置不同的烘烤处理,测定各处理烤烟香气成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烟叶香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从烤后烟叶26种共有香气成分中选取了苯甲醛、5-甲基糠醛、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香叶基丙酮、螺岩兰草酮等5种成分,代表了原有集合信息量的83.4%,用这5种香气成分建立了烟叶香气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烟叶香气质量的处理优劣顺序为:T2>T1>T6>T3>T5>T4。确定了烟叶烘烤增香的最佳烘烤工艺条件,所建立的烟叶香气质量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9.
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打顶后喷施水杨酸、赤霉素和乙烯利对烤烟成熟过程中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烤烟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多酚类色素的降解;喷施水杨酸和乙烯利能促进叶绿素和多酚类色素的降解,减缓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在所选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以赤霉素处理效果较好,水杨酸和乙烯利次之。  相似文献   
170.
植物生长物质对烤烟上部叶香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对比了脱落酸(A)、水杨酸(B)、赤霉素(C)、乙烯利(D)4种植物生长物质对烤烟上部叶烤后烟潜香物质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水杨酸对烤烟上部叶烟潜香物质影响最大,总酚、芸香苷、绿原酸、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均最高;高浓度的脱落酸对烤烟上部叶烟香气物质总量影响最大,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新植二烯含量也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