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林业   238篇
农学   228篇
基础科学   202篇
  195篇
综合类   1337篇
农作物   93篇
水产渔业   128篇
畜牧兽医   696篇
园艺   225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讨光、温、水等气象因子对夏播小豆产量的影响,达到合理利用气象资源、进一步挖掘小豆增产潜力的目的,以中晚熟小豆品种花小豆(V1)和中早熟品系德红5261(V2)为材料,设T1(6月17日)、T2(6月22日)、T3(6月27日)、T4(7月2日)和T5(7月7日)5个播期,形成不同的光、温、水生长环境,对夏播小豆产量性能指标和光、温、水因子效应及气象因子资源量在小豆生育前期与后期的比值(分配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小豆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随播期推迟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各播期的大小依次为:T2>T1>T3>T4>T5,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V2>V1,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受播期影响较小;随着播期的推迟,小豆的生育天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逐渐减小,但收获指数相应增加。光、温、水因子对产量性能指标有明显的正负调节效应,V1生育前期有效积温与产量、平均叶面积指数、生育天数、总光合势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和平均净同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前期降水量与单位面积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前期日照时数与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净同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后期有效积温与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日照时数与总光合势呈显著正相关。V2生育前期有效积温与产量、单位面积荚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前期降水量与平均叶面积指数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显著负相关;生育前期日照时数与生育天数和总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和每荚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后期有效积温与平均叶面积指数、生育天数和总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后期降水量与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气象因子资源量分配与小豆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小豆品种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光、温、水资源量在生育前、后期的比值(分配率)及其组合,V1为:生育天数1.86、有效积温2.27、降水量49.73、日照时数1.45;V2为:生育天数1.45、有效积温1.49、降水量1.57、日照时数0.98。在德州地区,夏播小豆选用中早熟品系V2在6月20日前后播种,生育期内光、温、水资源量的分配率及其组合最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5个蓝莓品种绿宝石、密斯提(Misty)、红粉佳人、双丰(甜心)、奥尼尔进行物候期、生长情况、结果与果实性状的调查比较,结果表明,在杭州富阳地区萌芽时间绿宝石品种最早;采摘持续时间密斯提和双丰最长,奥尼尔最短;长势绿宝石较好,密斯提和双丰品种次之,红粉佳人和奥尼尔较弱;结果情况绿宝石、密斯提、双丰较好;果实品质绿宝石、双丰、奥尼尔较好。总体上,绿宝石、密斯提、双丰在植株长势、结果情况和果实性状等方面比较适宜富阳种植,其中绿宝石品种表现最优,适合种植推广。在蓝莓生产当中建议适当搭建大棚设施,同时各类品种搭配种植来延长采摘时间。  相似文献   
53.
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生物检测法(CALUX法)测定了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的二噁英类,2,3,7,8-TCDD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3.50~14.16 ngTEQ·kg~(-1)。二噁英浓度与点位距排放口的距离呈负相关,受常年主导风向的影响,厂区北部点位浓度值略高,其中4#点位超出了10 ngTEQ·kg~(-1)的国外农田土壤标准限值。CALUX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和高通量检测的优点,可作为二噁英快速筛查检验的半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54.
<正>1使用新优品种新优品种的使用可明显地提高产量,提高商品性和商品率,一般可增产10%左右。2适当早播适当提早5~7天育苗,能增加主动性,避免因阴雨影响而错过适宜播期,及有些年份阴雨多而导致的苗小苗弱冬前不能移植的弊端。有些年份气温高,苗子生长大,在定植时淘汰假茎在0.8 cm以上易未熟抽薹的苗,3月至4月上旬不宜水肥促进,避免因倒春寒致田间大量未熟抽薹。这样,由于整个田间苗态茁壮,即为丰产打好了基础,虽因田间  相似文献   
55.
56.
玉米脱粒破碎率关键影响因子及其最优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粒破碎率高是当前中国玉米机械收获子粒的重要限制因素,解析破碎率变化原因,建立其简便预测模型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集7个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组合的果穗,在不同子粒含水率梯度条件下开展单穗脱粒试验。种植密度在6万~9万株/hm2范围内对子粒破碎率没有影响,品种、子粒的含水率、抗侧压碎力和穿刺强度等的影响均达到统计显著水平。品种对破碎率变化的偏贡献率为12.7%,且品种的偏贡献率子粒含水率的偏贡献率抗侧压碎力的偏贡献率穿刺强度的偏贡献率,种植密度的偏贡献率接近于零。破碎率的最优预测因子是穿刺强度,预测模型:破碎率=10.25×0.990穿刺强度,满足破碎率不高于5%约束的穿刺强度值不得低于60 MPa。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破碎率预测、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培育与鉴定、脱粒机具设计与制造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7.
<正>1育苗前准备1.1设施消毒:每666.7平方米用1.65千克高锰酸钾、1.65升甲醛、8.4千克开水。先将甲醛加入开水中,再加入高锰酸钾,分3~4个点产生烟雾反应。封闭48小时消毒,通风待气味散尽后即可使用。使用黑色聚苯乙烯(PS)50孔530毫米×280毫米×80毫米的标准穴盘,用来播种砧木。接穗播种选用平底育苗盘,标准尺寸600毫米×300毫米×60毫米。穴盘和平盘使用前用1000倍高锰酸钾液浸泡10分钟。  相似文献   
58.
针对蓝莓种植环境中传统人工调光方式耗时、费力且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控恒流技术的温室大棚光照调节器。该调节器主要由STM32核心模块、光照强度信息采集模块、恒流源电路模块和LED光源模组等4部分组成,利用处理器内部ADC采集电流强度数据,通过光照传感器检测光强信息,以数字PID算法实现光源输出亮度的恒定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调节器运行稳定,整定后的控制参数KP最优值为0.7,调节器电流强度检测相对误差最大为3.96%。该设计方案可为实现最终的蓝莓光照按需供给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9.
青贮玉米品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畜牧业发展迅速,青贮玉米更高的饲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到关注。我国青贮产业起步较晚,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根据目前我国青贮玉米发展和研究概况,本文从品种、田间管理和青贮制作3个方面,分析并列举了影响青贮玉米品质的因素和改善方法,以期为我国青贮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青贮玉米|品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0.
煤炭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中有离层的产生,而且离层的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正确掌握这一规律对合理进行离层带注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得出:上覆岩层中会同时存在多个离层,当岩层移动达到拐点即最大下沉速度时,离层迅速发育。在非充分或者极非充分采动条件下,覆岩内的离层会长期存在,注浆后可有效减轻或避免由于流变效应或采区周围采动影响引起的二次沉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