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64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5篇
  17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51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全面提升水稻生产水平和稻米品质,奉贤区在水稻新品种推广工作中,采取相关推广措施,使杂交水稻种植面积逐步增加,笔者介绍了奉贤区杂交水稻的推广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为考察基于新型铁炭复合填料的催化内电解技术处理模拟农村铅污染水体的特性,该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和八因素三水平(考虑交互作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初始pH值(1.0~8.0)、反应时间(10~90 min)和曝气量(0~12 L/h)对Pb~(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值从1.0升高到8.0,铅(Pb~(2+))去除率先缓慢上升后急剧降低;反应时间从10 min提高到60 min,Pb~(2+)去除率稳步上升,继续延长至90 min,去除率趋于稳定;曝气量从0增大到12 L/h,Pb2+去除率先快速增加后缓慢降低;3个因素对Pb~(2+)去除效果的显著影响大小依次为:曝气量初始p H反应时间,最佳反应条件是:初始p H值3.0、反应时间60 min、曝气量6 L/h。按照一级动力学模型对反应阶段进行拟合,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了反应前后铁炭填料表面形态和结构变化,并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了反应后溶液组分,推断得出催化内电解去除铅的机理是氧化还原和化学沉淀。当初始Pb~(2+)浓度为1.0 mg/L,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处理后Pb~(2+)浓度降至0.037 mg/L,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体限值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农村铅污染水体修复提供理论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3.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有机或无机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在一些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已经大量积累,部分农田中重金属(镉、汞、砷等)、农药(滴滴涕  相似文献   
84.
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在某些生理生态特性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抗旱性强的A组品种,旗叶功能期长,根冠比值大,干鲜比值较稳定,光能利用率高,生产能力强,抗旱系数大。为此,抗旱系数和干旱胁迫下的旗叶功能期,根冠比和干鲜比可作为反映冬小麦品种抗旱特性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85.
雪峰刺葡萄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黄茶加工过程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明了黄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和色泽的动态变化规律 ,提出了传统名茶鹿苑黄茶的最佳闷堆时间为 4~ 7h。色泽试验结果表明 ,引入色相值后 ,能直观地描述黄茶加工过程色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7.
缝洞型碳酸盐岩是塔北地区哈拉哈塘油田的主要储集层,油藏的储渗空间主要为规模不同的洞穴、溶蚀孔隙以及各级裂缝。缝洞连通性是油田勘探开发实践中高效井优选的重要依据,连通的大型缝洞集合体是研究的主要目标。缝洞量化描述技术是储层描述中的关键技术,重点解决裂缝量化研究、缝洞连通性以及缝洞体系储集规模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研究区缝洞型储层的强非均质性,提出裂缝强度量化描述、裂缝方向量化描述与缝洞体系储集规模量化描述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对缝洞体系连通性进行量化分析,确定连通单元边界,最终指导油藏高效开发井组部署。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苏子油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采用人工瘤胃技术分析不同添加水平的苏子油对瘤胃发酵模式、发酵参数和瘤胃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苏子油对发酵液pH值和氨氮(NH3-N)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相比较,随着苏子油添加量的增加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发酵底物单位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甲烷产量呈下降趋势(P0.05);对TVFA无显著影响(P0.05),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C18:1、c9,t11-CLA和总的长链脂肪酸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表明在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苏子油,可改变瘤胃发酵类型、降低甲烷产量、调节瘤胃液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89.
"秀水123"特征特性及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水123"是一个适合常规稻超高产栽培的大穗型新品种,奉贤区种子服务中心于2005年从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引进,并于2006年开展直播高产栽培试验,该品种已被列为奉贤区2007、2008年水稻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90.
利用1990~2006年宝鸡市马营镇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力,并结合GM(1,1)灰色模型预测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6年间马营镇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的输出和建设用地的输入为主要特点;面积变化大小为: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园地;速度变化大小为:建设用地>园地>未利用地>耕地;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活动对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影响日益强烈,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是马营镇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GM(1,1)趋势分析表明,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影响因子不变的前提下,耕地、园地和未利用地将持续减少,建设用地仍会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