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林业   2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9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1.
松辽流域风蚀量与下垫面关系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辽流域风蚀图斑资料的收集,运用线性模型理论,对该地区土壤风蚀规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下垫面各因素和风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通过计算机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风蚀量的主导因子是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度。并可利用设计的数学方程,对该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蚀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分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揭示林分类型及林分因子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为评价天然林在保护地表甲虫中的作用及为制定基于地表甲虫保护和利用的森林经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3年,在地表甲虫的整个活跃期,采用陷阱法在吉林蛟河杨桦林、水胡林、阔叶红松林A和阔叶红松林B中诱集地表甲虫,对林分及郁闭度、林龄、枯落物厚度、草本盖度、每公顷株数、灌木盖度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地表甲虫9 849头,隶属于22科79种,其中步甲科、埋葬甲科和隐翅虫科为本研究的优势类群,尖齿通缘步甲为优势种,同时也是各林分的优势种,不同林分中地表甲虫物种组成具有一定差异。阔叶红松林(A和B)中地表甲虫的多样性高于杨桦林和水胡林,地表甲虫的个体数与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阔叶红松林(A和B)间地表甲虫的相似性最高,处于中等相似水平。不同林分对步甲科、埋葬甲科和隐翅虫科的个体数有显著影响,阔叶红松林(A和B)中的数量显著高于杨桦林和水胡林。步甲科对杨桦林的适应能力略高于埋葬甲科和隐翅虫科,不同林分中步甲科和隐翅虫科的个体数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符合线性模型Y=89.68+3.241x。【结论】林分组成和结构直接影响林分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相关因子,不同林分因子对各地表甲虫类群的影响不同,郁闭度、林龄和枯落物厚度相对埋葬甲科有较强的正向影响;草本盖度、每公顷株数和灌木盖度对步甲科具有正向影响;各林分因子对隐翅虫科的影响相对较弱。本研究各林分的结构和林龄不同,人为干扰较少,在长期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相对稳定的内部生态环境,这些环境影响地表甲虫的生存和繁殖。阔叶红松林(A和B)林分组成复杂,内部环境对地表甲虫的生存更为有利,同时,稀有种类较多,其在保护地表甲虫多样性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查清了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昆虫的物种组成,以及优势类群对"灌丛"和"荒漠"2个亚带的适应性,对评价昆虫在维持苔原生境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005—2007年,在西坡高山苔原带利用网捕、灯诱、巴氏罐法系统地采集昆虫标本,共采集昆虫标本2 815头,隶属于11目84科343种,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双翅目(Diptera)是优势类群。其中,"灌丛"亚带中昆虫科数、物种数、个体数都高于"荒漠"亚带,不同月份2个亚带昆虫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7月、8月、6月、9月。不同月份2个亚带均匀度变化差异较大,相似性均较低。不同的优势类群在2个亚带的分布具有较大差异。高山苔原带"灌丛"亚带和"荒漠"亚带植被组成和自然环境条件差异较大,鳞翅目昆虫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主要分布在"灌丛"亚带,"荒漠"亚带中的物种数量较少。鞘翅目昆虫由于自身特点,对海拔较高的"荒漠"亚带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物种数量相对较多。多数昆虫存在向高海拔地区扩散的行为,这对高山苔原植被的繁衍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的空间和时间生态位以及主要植食性昆虫类群的营养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昆虫类群空间和时间生态位宽度差异均不大,各昆虫类群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竞争现象,各主要昆虫类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系数均较大,蜘蛛类群对昆虫群落的调控作用显著;但直翅目昆虫除与蜘蛛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外,与其他捕食性昆虫均较小,说明直翅目昆虫受捕食性昆虫的影响有限,且在同一营养级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其个体数量较多时仍然需要采取一定的人为措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55.
日本弓背蚁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在吉林省1a发生1代,以工蚁、有翅雌蚁、有翅雄蚁、幼虫在土(木)穴中越冬。5月下旬-7月上旬婚飞,婚飞后的有翅雌蚁翅脱落,寻找适宜场所产卵,8月下旬有翅蚁羽化。成虫主要取食蚜虫的蜜露及小型昆虫和植物的花蕾、叶、芽等。营巢类型为土穴、木穴2种,分布于农田、林地,以林缘、林间小路、农田地头居多。该虫在吉林省境内各县市都有分布,垂直分布为海拔500m~2100m,1100m以下红松阔叶林带下居多。5月上旬-10月上旬(日均温10℃以上)为活动期,5月-6月、9月-10月活动呈单峰型,7月-8月呈双峰型。日活动规律为5:00-19:30,晴天活动力强,阴雨、低温天气活动力减弱。在土穴中与日本弓背蚁共栖的主要昆虫为黑灰蝶Nipharda fusca Bremer et Grey。  相似文献   
56.
桤叶唐棣中花色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桤叶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为试验材料,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应用超声辅助法提取桤叶唐棣中花色苷,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液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3个因素对花色苷提取含量的影响,并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桤叶唐棣中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1(mg/m L),超声功率360 W,超声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花色苷含量可达260.45 mg/100 g。  相似文献   
57.
以桤叶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对桤叶唐棣中果胶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在考察了液料比、p H、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提取工艺的回归方程,并根据回归方程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为p H 2,液料比31∶1(m L∶g),超声功率262 W,超声时间32 min,在此条件下果胶提取率为37.121%。  相似文献   
58.
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与虫害自然控制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森林虫害自然控制力间的关系,阐明了森林虫害自然控制力有随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并认为森林虫害自然控制力的本质是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提出了通过合理地提高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来提高森林虫害自然控制力的主张及提高森林虫害自然控制力的几种具体途径,即合理的乔木物种混交;引进和保留乡土的草本、灌木物种;提高生态系统水平的生物多样性;避免营造大面积的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59.
城市绿化带对大气污染的防护效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长春市城郊绿化带对公路运输产生的重金属的防护效能和吉林市城区绿化带对来自工厂排出的烟尘、有害气体的防护效能。结果表明:城郊绿化带对公路运输产生的重金属具有一定的防护效能,作用距离大约在距公路75m的范围内,尤其在25m范围作用更为明显;城区绿化带对固态和气态的大气污染物均有较强的防护效果,但绿化带的结构不同,防护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60.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蛾类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年6月—2006年9月,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的蛾类做了较全面的调查,共采集蛾类24科,445种,其中夜蛾和尺蛾是保护区内的优势类群,各林带均有分布的种共13种。随海拔的升高类蛾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其中红松阔叶林带蛾类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都最高。苔原带物种丰富度、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和均匀度相一致,相关系数都大于0.9。而不同林带间的蛾类相似性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