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24篇
综合类   163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34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陈莹  夏忆  何向东  字向东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2):3504-3513
试验旨在对牦牛催乳素释放激素受体(prolact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PRLHR)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采集5头母牦牛和5头母黄牛的下丘脑、脑垂体前叶、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采用RT-PCR技术扩增得到PRLHR基因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PRLHR基因在牦牛及黄牛各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牦牛PRLHR基因序列长1 625 bp,其中CDS区1 113 bp、5'-UTR 22 bp和3'-UTR 490 bp,编码370个氨基酸,与黄牛、水牛、绵羊、猪和人的核苷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在进化过程中十分保守;牦牛PRLHR为不稳定疏水蛋白,无信号肽,存在7个跨膜结构域;有13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6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4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有3个N-糖基化位点和10个O-糖基化位点;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分别为49.19%、31.89%、15.68%和3.24%;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显示,牦牛PRLHR蛋白具有GPCRs超级家族中PrRP家族的典型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RLHR基因在牦牛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牦牛下丘脑、脑垂体前叶、子宫和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试验成功克隆得到牦牛PRLHR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特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PRLHR基因在牦牛繁殖活动中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旨在阐明牦牛促卵泡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基因CDS序列及其在牦牛生殖轴中表达的特点,为探讨其在牦牛繁殖活动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试验采集卵泡期的牦牛与黄牛下丘脑、脑垂体前叶、卵巢、输卵管及子宫组织,通过RT-PCR技术对牦牛FSHR基因cDNA进行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SHR基因在牦牛与黄牛中的组织表达差异。结果显示,牦牛FSHR基因编码区全长2 088bp,编码69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式为C6378H10670N2088O2637S576,分子质量为177 263.85u,理论等电点(pI)为4.88,与黄牛、绵羊、山羊和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91.50%~99.38%)。FSHR蛋白为酸性不稳定疏水蛋白,存在信号肽与8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由延伸链(15.54%)、α-螺旋(42.30%)、β-转角(1.44%)和无规则卷曲(40.72%)组成;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与黄牛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SHR基因在黄牛、牦牛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牦牛子宫中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除卵巢外的其他组织(P<0.05;P<0.01),而黄牛卵巢中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P<0.01);黄牛卵巢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说明FSHR基因在动物进化中较为保守,其在牦牛卵巢中表达量低可能影响到牦牛繁殖机能。  相似文献   
53.
为阐明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林下草本层化学计量特征和碳密度分布格局,基于2011年青海森林资源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评估了青海省7个优势种(白桦、白杨、红桦、青杄、山杨、圆柏、云杉)林下草本层的化学计量特征(C、N、P;C∶N、C∶P、N∶P)以及碳密度的差异。同时,估算了青海省7个优势种林下草本层碳储量大小。结果表明,草本层地上碳含量圆柏林[(419.9±1.44) g·kg-1]显著高于其他林型,但是地下碳含量[(364.6±8.33) g·kg-1]显著低于其他林型;氮含量均表现出圆柏和云杉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磷含量在不同林型间差异不显著。圆柏林和云杉林林下草本层C∶N、C∶P显著低于其他林型,而N∶P显著高于其他林型。此外,林下草本层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碳密度均表现出圆柏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根据青海省7种优势树种化学计量特征与碳密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草本层碳密度与其化学计量特征有相关性,可以根据碳含量推算碳密度。将海拔作为环境因子考虑,发现圆柏和云杉林下草本层碳密度分布于较高海拔,其他树种则分布于较低海拔。因此,理解养分元素在草本层“地上-地下部分”之间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估算草本层的碳储量,对于揭示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状况和生物化学循环过程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4.
金边卵叶女贞(Ligustrum ovalifolium Aureum),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利用嫩枝扦插技术可以缩短苗木生产周期,提升同龄苗木木质化程度,提高栽培成活率。在普通苗床上,用IAA50ppm、IAA100ppm、IAA150ppm、2.4-D100ppm及洁净机处理井水5种方法,对金边卵叶女贞嫩枝插穗处理,进行了嫩枝扦插育苗实验。以苗木出圃率为标准,结果表明:用IAA150ppm出圃合格率82.5%,IAA100ppm次之,合格率72.5%,2.4-D100ppm处理成活率65.0%,IAA 50ppm合格率62.5%,清水处理成活率52.5%。以IAA150ppm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5.
凤庆县诗礼乡古墨村,原本是藏在深山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随着近几年来特色乡村的保护与开发,自然、生态、观光型旅游文化的挖掘和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点,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给村民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6.
57.
滇中地区小流域治理前后水土流失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对滇中地区典型小流域—王家箐进行综合治理,观测了治理前后气象、水文、土壤侵蚀资料,分析了治理前后试验区降雨与径流、侵蚀之间的关系及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5~10月,区内次降雨的径流量、侵蚀量与降雨量和最大30 min雨强乘积的相关性最好,其关系式为一元三次方函数,相关系数在0.956到0.993之间(极显著相关);月径流量、月侵蚀量与月降雨量之间的关系为一元幂函数,相关系数在0.819到0.985之间(极显著相关)。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式,能有效抑制以坡耕地为主的小流域的水土流失,但不改变流域降雨径流侵蚀函数关系式,只改变其系数。  相似文献   
58.
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氮肥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Biolog-ECO生态板法研究了4个施N水平[0 g/m2(CK),10 g/m2(N10),20 g/m2(N20),30 g/m2(N30)]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高水平氮肥添加显著增加了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和根土比,但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施N肥0-10 cm土层平均颜色变化率降低,而10-20 cm土层则被提高,且N20最大。施N肥后降低了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McIntosh指数,但10-20 cm土层则被提高。PCA分析表明,施N肥改变了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类型,糖类、氨基酸、酸类是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RDA分析表明,在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全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而10-20 cm土层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的影响。综上,施N肥增加了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进而改变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碳源利用能力和数量。  相似文献   
59.
不同棱型大麦品种混种增产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棱型大麦品种混种的增产机理及效果,以保山市大面积推广的多棱品种保大麦14号、二棱品种82-1为材料,设5个处理,进行单种和混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混种能充分利用空间、利用光能,从而提高产量,产量比单种二棱矮秆品种增加139.5~719㎏/hm2,比单种多棱高秆品种增40.5~720㎏/hm2;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与单种二棱品种(单种中有效穗最多)相近,穗实粒数比单种二棱矮秆品种增7.8~10.7粒,千粒重比单种多棱高秆品种增1.2~5.5g,同时,混种还能减轻倒伏;二棱品种82-1与多棱品种保大麦14号混种基本苗最佳比例为6:4(折合种子重量≈7:3)。  相似文献   
60.
常规杂交是甘蔗遗传改良的主要手段,开花诱导是亲本杂交的关键。花芽分化和花序发育对甘蔗开花至关重要,但目前笔者们对这一过程还缺少必要的了解。本研究以当前甘蔗主栽品种粤糖93-159为材料,对其茎尖分生区花芽分化及花序发育过程进行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甘蔗开花过程可明显划分为6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甘蔗分生区维持营养生长;花芽分化阶段——生长锥分生区膨大,产生花序分生组织;枝梗分化阶段——分生区周围的褶皱分化产生一次、二次枝梗分生组织;小穗/小花原基分化阶段——沿枝梗产生的小穗分生组织分化出2朵小花分生组织;花器官分化阶段——小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典型花器官;成熟阶段——抽穗开花,可以授粉。此结果揭示了甘蔗花发育分化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变化,可为甘蔗开花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