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69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13篇
  24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探究铁线莲花粉保存的最佳条件,研究比较了花粉采集时间(开花第1、2、3天)、干燥时间(12、24、48h)和保存温度(4、-20、-196℃)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粒的平均直径均随着开花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且差异显著,其中‘蓝龙’花粉粒直径上升幅度最大为4.53μm,‘如梦’的上升幅度最小,为1.13μm。开花第2天采集的‘爱莎’、‘第一夫人’、‘冰美人’、‘亨利’和‘如梦’花粉萌发率最高,而开花第3天采集的‘蓝龙’花粉萌发率最高;‘第一夫人’、‘爱莎’和‘蓝龙’分别经过12~48h干燥后4℃保存的花粉相对存活率最高,分别为新鲜花粉的87.86%、71.27%和67.24%;‘亨利’、‘冰美人’和‘如梦’花粉干燥24h后-196℃保存的相对存活率最高,分别为新鲜花粉的59.65%、78.74%和69.33%。-20℃保存的铁线莲花粉相对存活率仅为0~56.85%。利用4和-196℃保存的花粉进行杂交验证试验,平均坐果率为70.7%~100%,初步明确了‘第一夫人’、‘爱莎’和‘蓝龙’花粉适合4℃保存,而‘亨利’、‘冰美人’和‘如梦’则适合液氮超低温保存,这为解决铁线莲品种间杂交的花期不遇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为了加快对外引稻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本试验对近年来从东南亚国家收集和引进并经隔离种植、生物学鉴定筛选出的35份优异稻种资源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东南亚优异稻种资源类型丰富、遗传多样性高、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我国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优选无糖型半夏泻心颗粒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以黄芩苷、小檗碱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设计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无糖型半夏泻心颗粒最佳水提取工艺;以成型性、制粒情况为指标,考察辅料、矫味剂的种类和配比。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黄连用70%乙醇提取后,药渣与处方中其他6味药混合,提取3次,第一次加9倍量水,煎煮1 h,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 h,第三次加6倍量水,煎煮0.5 h;最佳的辅料种类和比例为浸膏粉:糊精:可溶性淀粉:甜味素=1:0.6:0.2:0.015,85%乙醇为润湿剂。结论 该工艺合理可行,适宜做无糖型半夏泻心颗粒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64.
非光化学猝灭(NPQ)常用于评估以热能途径耗散的光能(热耗散),热耗散在维持光能转化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水稻叶片重要的光防御机制。大量研究表明,热耗散的诱导受跨类囊体膜ΔpH、叶黄素循环和PsbS蛋白等的调控;NPQ与光保护效应不呈线性关系,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NPQ才可作为光保护效应的有效指标;在高温、低温、缺氮、干旱、盐胁迫等逆境下水稻NPQ显著增加,热耗散可能与水稻抗逆性密切相关。本文从热耗散的诱导和调控机制、NPQ与光保护效应以及水稻NPQ对环境因子(温度、氮营养、水分、盐)的响应等4个方面综述了水稻叶片热耗散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稻NPQ与抗逆性关系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通过双环氧丁烷 (diepoxybutan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褐色斑点叶突变体hm197。在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褐色斑点自播种后10周开始于叶尖出现,而后慢慢扩散至全叶。遗传分析表明,该褐色斑点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名splhm197,并将其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上140 kb的区段内。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显著下降。遮光处理表明,hm197褐色斑点的形成受自然光照的诱导。此外,hm197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也比野生型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有过氧化氢和大量超氧阴离子O2 ?的沉积。与IR64相比,hm197叶片中清除氧自由基酶系统中SOD和APX活性极显著上升,其余均极显著下降,同时伴随总可溶蛋白含量下降以及MDA含量上升,hm197表现出早衰迹象。抗病性鉴定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6.
在野外自然条件下,测定了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云南红豆杉(T. yunnanensis)、东北红豆杉(T. cuspidata)、南方红豆杉(T. chinensis var. mairei)和曼地亚红豆杉(T. media cv Hicksii)等5种红豆杉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光合与呼吸速率、蒸腾速率等指标,计算了释氧固碳量和降温增湿量,比较了它们之间的生态学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红豆杉的生态效益存在差异,降温增湿和释氧固碳能力均以曼地亚红豆杉最强,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次之,东北红豆杉和中国红豆杉相对较弱。应加强红豆杉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以充分发挥红豆杉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7.
棉花施用硝基复合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施用硝基复合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硝基复合肥,能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增产9.9%~11.2%,对纤维品质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8.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橄榄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7种食用植物油的红外光谱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橄榄油的红外吸收光谱在吸收峰的位置及吸光度上均与其他种类的植物油有区别,以3005~3009 cm-1、1117~1121 cm-1处的吸收峰作为种类区分。模拟掺假过程,向橄榄油中掺入其他6种不同比例的低价值植物油后,发现1097、3005 cm-1处吸收峰的峰面积与掺假百分比呈线性关系。此外,对7种食用植物油180℃加热2 h后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分析,发现968、1097 cm-1处的吸收峰变化趋势有差异,橄榄油呈上升趋势而其他种类的植物油则呈现下降趋势。掺假橄榄油加热后谱图分析发现3005 cm-1处的峰面积有所降低,但与掺假百分比仍呈线性关系,掺入5%低价油,3400~3650 cm-1区域呈明显增加趋势,据此可以鉴别掺假量低至5%的橄榄油,这为橄榄油的掺假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鸡细小病毒(chicken parvovirus,ChPV)的方法,根据ChPV的保守基因NS1设计了3条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了能快速检测ChPV的半巢式PCR方法,对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用所建立的方法对48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半巢式PCR只对ChPV敏感,扩增产物为186 bp的特异性条带;其最低能检测到5.62 fg/μL的ChPV DNA;而对鸡新城疫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不敏感。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同时对4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为16.67%(8/48),提示广西区内鸡群存在ChPV感染。本研究建立的ChPV半巢式PCR方法适用于ChPV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70.
永州市国有金洞林场始建于1954年,是湖南大型的国有林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全场下辖6乡1镇1工区,73个行政村,53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39418公顷,活立木总蓄积达308万立方米。2007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金洞管理区,与金洞林场合署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