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0.01%、0.02%、0.03%和0.04%)的DMPT后,异育银鲫空腹至饱食后12 h肠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异育银鲫肠组织不同部位之间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存在差异,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以中肠最高,后肠最低,而肠脂肪酶活性以后肠为最高,前肠最低;饱食后肠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都出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波浪型动态变化趋势,并于饱食后3 h达到谷值,9 h达到峰值,而肠脂肪酶活性在饱食后3 h无明显变化,后升高,再降低,9 h同样达到峰值,12 h后3种酶活性都恢复至空腹时的状态;饲料中添加DMPT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异育银鲫肠淀粉酶、蛋白酶以及脂肪酶活性,以0.03%的添加水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2.
新生仔猪吮乳行为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维仁  李齐贤 《养猪》1990,(3):19-20
观察和研究新生仔猪吮乳行为,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观察对象观察的猪群有两类,一类为二花脸经产母猪,另一类为丹麦长白或大约克夏与二花脸的杂种一代。二、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仔猪的早期吮乳与固定奶头仔猪在产出后能否尽快吃到母乳,对其成活影响很大。据观察,仔猪产出并挣脱脐带后,就会本能地爬往母猪腹部,用头触摸母猪乳房,当仔猪触摸到类似奶头的突出物  相似文献   
33.
将初重17 g的异育银鲫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Ⅰ组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不平衡日粮,Ⅱ组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平衡日粮,Ⅲ组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平衡加酶日粮,Ⅳ组喂蛋白质含量为35%的氨基酸不平衡日粮。结果表明:氨基酸平衡和外源酶不仅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而且显著降低异育银鲫氮收支中的排泄氮比例,提高生长氮比例(P<0.05)。在含氮排泄废物中,氨基酸不平衡组的氨氮、亚硝基氮含量显著高于氨基酸平衡组(P<0.05)。相关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氨基酸平衡日粮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氨基酸平衡组的总蛋白和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不平衡组。  相似文献   
34.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饲料中添加酵母菌(0.04%、0.06%、0.08%)、乳酸菌(0.01%、0.02%、0.03%)和芽孢杆菌(0.01%、0.03%、0.05%)3种单一益生菌制剂,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配制成9种复合微生态制剂,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以及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单一益生菌制剂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的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对于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酵母菌影响最大;促进异育银鲫生长较优的微生态制剂组合为酵母菌(0.08%)+乳酸菌(0.03%)+芽孢杆菌(0.01%)。说明酵母菌、乳酸菌和芽孢杆菌3个菌种适当搭配可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35.
<正> 目前国内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工艺主要有硫酸法、盐酸法及植物磷资源综合利用等。1 硫酸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 硫酸法以硫酸和磷矿为原料制得粗磷酸,经脱氟、中和、分离、干燥等工序最终制得磷酸氢钙产品。国内磷酸氢钙骨干企业均采用此工艺,其工艺流程如  相似文献   
36.
国外配合饲料的生产,目前正向颗粒化发展。有些国家生产的颗粒饲料已占全部配合饲料产量的50%~60%。在美国55%以上为颗粒饲料其中饲喂肉用仔鸡的占95%以上。近年来,国内颗粒饲料生产逐渐扩大,在肉用仔鸡、兔、水貂、鱼等动物的饲养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有关制粒过程对饲料的影响的研究还很少。为了更好地搞好颗粒料的生产,本文仅就这方面的国外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一、制粒工艺过程制粒工艺大体可分三类即干法制粒、蒸汽制粒和二次制粒。国内的颗粒饲料生产多采用蒸汽制粒工艺,干粉先通过螺旋给料器进入调质器,螺旋叶片将粉料搅拌均质并在搅拌过程中加蒸汽、水或糖蜜进行混合调质,  相似文献   
37.
应用稳定同位素^15N尿素示踪技术,经兔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尿素氮平衡状况,测定其消化率和利用系数,并对兔体内形成蛋白质沉积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形态与分配进行了讨论,肯定了尿素氮作为补充兔日粮中粗蛋白营养不足的价值。研究发现,^15N尿素在胃和小肠内容物中,具有与盲肠中相似的由微生物转化合成极易被兔消化利用的游离氨基酸^15N和蛋白质^15N等化合物的功能,从而促进了兔对日粮尿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38.
抗生素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业发展,但其副作用(如耐药性,畜禽免疫力下降等)也日益明显,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寻求抗生素替代品是近年来的动物营养研究热点和难点。众多研究中,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尤其引人注目。它作用机理独特,通过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39.
脲酶抑制剂对兔盲肠内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蛋白质饲料资源不足 ,一些研究者开始在单胃动物上进行非蛋白氮化合物(NPN)应用的研究。兔的盲肠微生物区系发达 ,并有独特的食粪行为 ,构成其利用NPN的消化生理基础。本试验旨在进一步深入探讨兔在饲喂尿素及添加脲酶抑制剂条件下盲肠内的生理生化变化 ,为了解兔盲肠的消化代谢活动规律 ,指导兔的饲养管理和NPN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将6只新西兰兔安装永久性盲肠瘘管 ,研究尿素日粮添加脲酶抑制剂(AHA)对兔盲肠生理状况的影响。试验分4个处理 :Ⅰ为正常日粮、Ⅱ低蛋白(10.12 %CP)日粮、Ⅲ低蛋白日粮…  相似文献   
40.
周维仁  曹文杰 《饲料广角》1991,(2):40-41,25
FAO/IACA/WHO(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在详细审查了30多年来有关辐照食品卫生安全性的大量报告以后,于1980年正式提出了“经小于10KGy剂量辐照的任何食品,都没有毒理学方面的问题,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