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7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5篇
  18篇
综合类   233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83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喙尾琵甲DNA提取方法比较与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CTAB法、改进SDS-蛋白酶K法、SDS-饱和氯化钠法和提取试剂盒对喙尾琵甲的肌肉、虫卵和幼虫进行DNA提取,比较了DNA的提取和保存质量,并对AFLP试验的酶切时间、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和选择性扩增引物量等关键因子进行试验和优化。结果表明:4种方法对肌肉组织提取的DNA质量都较好;3种传统方法提取的DNA的保存时间长于试剂盒提取的DNA;使用EcoR Ⅰ/Mse Ⅰ内切酶组合,10 U EcoR Ⅰ和2 U Mse Ⅰ分两步各酶切2 h,T4连接酶3 h连接后,以20倍稀释的预扩增产物和5 ng/35 ng的E+3/M+3引物量进行选择性扩增,建立了喙尾琵甲AFLP分子标记体系。  相似文献   
122.
苦参碱及吡虫啉对南方小花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植物源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对南方小花蝽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比较了苦参碱及吡虫啉对西花蓟马的毒力,并分别利用两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0剂量作用于南方小花蝽,探究其对南方小花蝽捕食作用、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苦参碱和吡虫啉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o值分别为24.811 mg/L和13.911 mg/L,两种药剂处理后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但其瞬时攻击率降低,苦参碱处理的瞬时攻击率高于吡虫啉处理;药剂处理后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均下降,雌成虫寿命由22.0 d分别缩至19.0d及11.0d,其平均日产卵量由3.92粒/雌分别下降至2.25粒/雌及0.91粒/雌.研究表明苦参碱对南方小花蝽的影响小于吡虫啉.  相似文献   
123.
马恒  杨洪  郅军锐  金道超 《植物保护》2013,39(3):122-127
为掌握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发生特点,对纵卷叶螟绒茧蜂在单作稻田和水稻-玉米邻作类型田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水稻-玉米模式中纵卷叶螟绒茧蜂的数量在玉米的扬花期明显高于单作稻田,最高值为单作稻田模式的3.36倍,但是田间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率并不高于单作稻田模式.在单作稻田未施药系统田,纵卷叶螟绒茧蜂的数量显著高于施药系统田;并且与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数量密切相关.不论在何种种植模式下,纵卷叶螟绒茧蜂的雌性比一直处于低水平,在单作稻田下,雌性比为0.2~0.3,在水稻-玉米邻作田,其雌性比为0.25左右.  相似文献   
124.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方法,以马铃薯块茎为主要的研究材料,分别采用浸染法和注射法将外源基因导入马铃薯块茎细胞中,然后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试验结果表明,导入马铃薯块茎细胞里的外源基因获得了表达;浸染法的表达区域更加均匀,优于注射法.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围绕云南咖啡产业提升关键技术,全面总结了自1996年以来云南咖啡产业科技创新成果、成效和推广应用情况,并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126.
中药渣经微生物发酵可减少抗营养因子,增强功效,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发酵中药渣对文昌鸡肝脏毒性影响。试验选用体重、日龄相近文昌鸡(43日龄,母)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发酵中药渣添加水平为0%、0.5%、1.0%、1.5%,试验为期4周。结果显示,与组1相比,2、3、4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葡萄糖(GLU)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组1相比,2、3组肝脏组织AST含量显著升高(P<0.05);3组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4组ALT含量显著降低(P<0.05);2、3、4组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显著升高(P<0.05);3、4组肝脏组织中GLU和总蛋白(TP)显著升高(P<0.05)。表明,饲料中添加发酵中药渣可减少文昌鸡肝细胞损伤,促进肝脏的合成代谢和贮备功能,其中以1.0%添加量最适。  相似文献   
127.
介绍农业害螨的主要种类和危害特点,并总结我国果树、蔬菜、农作物害螨研究现状,提出对害螨实施生态控制的多种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对四季常绿草坪新品种“塞外昭君”的品种特性及繁殖方式的分析以及栽植建坪与养护技术的研究,表明“塞外昭君”是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典型季风性气候带种植的四季常绿草坪。符合当前对抗旱、耐热、耐粗放管理的节约型绿化草种的需求,绿化效果理想,经济实惠,应用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129.
使用西安浐灞生态区2011年4-10月(世园会期间)光合有效辐射PAR及邻近气象站观测资料,应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探讨了该地的PAR、光合有效辐射系数ηQ的基本变化特征及形成原因.主要结论有:4-10月西安世园会址的PAR为5 095.2 mol/m2,平均月、日总量分别为727.9 mol/m2,23.8 mol/(m2·d);PAR总量夏季大于春季,春季明显大于秋季,原因为罕见秋霖;PAR的日变化为中午大,早晚小,且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季,晴天日多为500~600 mol/m2,阴天日多为200~300 mol/m2.ηQ具有明显的月份和季节变化特征,拟合曲线呈双峰型,7月和10月为峰值月,5月和9月为谷值月;ηQ值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最小;ηQ日变化特点为阴天日明显高于晴天日,二者平均相差0.47 mol/MJ.最后提出了适合西安的ηQ气候学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0.
为了探讨酵母β-1,3/1,6-葡聚糖对自然条件下饲养的断奶仔猪细胞和体液免疫机能的影响,选择品种一致,体重接近,公母各半,日龄为(28±3)d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分别连续添加0,50,100和200mg·kg^-1的β-1,3/1,6-葡聚糖,进行试验,试验期为28d。采用MTT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主要淋巴细胞亚群,IDEXX-ELISAantibodyTestKit检测猪瘟抗体。结果发现,添加β-1,3/1,6-葡聚糖14d后,试验组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28d无明显差异(P〉0.05)。21d试验组猪瘟疫苗免疫的抗体水平显著提高(P〈0.05);低剂量(50mg·kg^-1)的β-1,3/1,6-葡聚糖对Th细胞、Tc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及CD4^+/CD8^+均有提高,但高剂量(100和200mg·kg^-1)的β-1,3/1,6-葡聚糖可以导致CD8^+T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CD4^+/CD8^+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酵母β-1,3/1,6-葡聚糖可影响猪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对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有提高,其免疫调节作用受添加剂量和时间的影响。低剂量酵母β-1,3/1,6-葡聚糖能适度提高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力,高剂量可能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