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应用RT—PCR、斑点杂交法和SDS—PAGE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RT-PCR技术、PCR标记的探针点杂交和SDS-PAGE检测了生产上严重危害玉米和水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由RT-PCR扩增的RBSDV第7片段第921-1411碱基作探针,用PCR法DIG标记后点杂交,可以从100ng玉米病叶中检测到RBSDV,灵敏度是RT-PCR的1/10;10%SDS-PAGE只能检测到从1g玉米病叶中提取的病毒dsRNA,但对江苏玉米田间分离的不同的RBSDV样品电泳发现,该病毒基因组dsRNA有差异,表明该技术是研究RBSDV基因组多样性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三对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抗白叶枯病3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近等基因系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显示;经120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对3对近等基因系基因组DNA的PCR扩增,有2个引物在IRBB3中各扩增出1-2条特异性条带;有3人引物在IRBB4中各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有3个引物在IRBB5中各扩增出1-2条特异性条带因轮回中和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有3个引物在IRBB5中各扩增出1-2条特异性条带;在  相似文献   
23.
南京小麦梭条花叶病毒RT—PCR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自江苏省南京市郊区的小麦病毒病样品提纯后 ,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结果表明 ,病毒外壳蛋白 (CP)为单一组分 ,相对分子质量为 36 5× 10 3 。经 1 2g·dL-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病毒核酸有两个组分 ,即RNA1和RNA2。根据AnbeSohn发表的小麦梭条花叶病毒RNA 13′端部分核苷梭序列 ,设计一对引物 ,以提纯样品的RNA1为模板 ,经RT PCR扩增出包含CP基因在内的 1 7kb的特异性目的片段 ,据此鉴定所采集的毒原为小麦梭条花叶病毒 (WSSMV)。  相似文献   
24.
1土壤地力水平状况 1.1地力水平有所提高 测定结果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47%,全氮含量0.11%,碱解氮75.9mg/kg五氧化二磷为25.1mg/kg,氧化钾为183.3mg/kg,参考<安徽省平原砂姜黑土、潮土耕地类型区耕地土壤地力等级定级体系与结果>养分含量指标,综合分析得知:我市土壤养分水平有机质逐年提高,达到中等偏上,平氮,高磷,中等偏高钾,缺微状态.  相似文献   
25.
温度及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休眠孢子囊萌发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率及13种杀菌剂对其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休眠孢子囊的萌发温度为25 ℃~38 ℃,适宜萌发温度为25 ℃~35 ℃.代森锰锌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其毒力(EC50)为100.00~112.17 mg/L,其次为恶霉灵和霜脲氰;戊唑醇、甲霜灵、腐霉利、丙环唑、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休眠孢子囊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唑酮、福美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6.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精.灭30%乳油使用剂量为70~100g/667m^2,(315~450g.a.i/hm^2)在大豆1~3复叶期,杂草2~5叶期茎叶喷雾处理,对夏大豆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有较长的持效期,对大豆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田播后芽前使用2,4-滴异辛酯·莠去津51%悬浮剂50~70g/667m2,对夏玉米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有较长的持效期,对夏玉米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8.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2006年在中国首次报道,并呈逐年扩散蔓延,给园艺和经济作物造成了严重损失。选择2012年采自江苏南京的CLCuMuV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分离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V2蛋白基因进行了扩增及克隆,并构建了V2-YFP融合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浸润法接种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浸润处理后本氏烟叶片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周都有较强的绿色荧光信号,同时细胞质中还分布有点状的荧光信号。反转录PCR(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带荧光标签的V2在本氏烟叶片中转录和表达正常。这些结果说明CLCuMuV编码的V2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周,同时在细胞质中还会形成小聚合体。  相似文献   
29.
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褪绿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对江苏地区的番茄黄化曲叶病进行调查时发现,采自南京温室大棚的17份表现矮化,上部叶片上卷、变小、叶缘黄化,下部叶片脉间褪绿、上卷、变厚症状的番茄病株样本中除了感染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外,还有一种长线形病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长线形病毒为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同时还对发病棚室中采集的烟粉虱进行了两种病毒的检测,结果两种病毒在烟粉虱体内都有检测到。  相似文献   
30.
在对青海辣椒上的病毒病进行调查时发现疑似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病样,表现为环斑、坏死等症状。为明确其感染的病毒种类,对其进行了检测和鉴定。对Tospovirus的通用引物进行检测时发现采集的49份样品中有14份样品扩增到了目的条带,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其与TSWV的同源性最高;同时利用TSWV特异性引物对阳性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基于克隆的NSs基因序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属于TSWV的1个分离物,与中国云南、黑龙江等地分离物相对近缘,而与国外其他分离物相对远缘。在分子鉴定的基础上,利用TSWV的抗体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对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也证明采集样品中存在TSWV的感染。这些结果表明青海辣椒上存在TSWV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