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0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1篇
  54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61.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提高零起点大学日语课教学质量的经验与体会。主要经验是:教师应首先明确对提高教学质量紧迫性的认识;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定积极可行的教学目标,适当地加快教学进度;抓住重点和难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及时检查学习效果,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2.
兵团精准施肥技术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探索了兵团精准施肥的主要环节 ,即土壤数据采集、棉田信息系统建立、施肥模型的建立、决策分析系统建立与应用 ,并将其有机地构成技术体系 ,为兵团实施精准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3.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启动磷肥施用在土壤中不同位置对滴灌玉米苗期生长、根系形态发育以及根系与土壤磷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为明确启动磷肥最佳施肥位置及其对滴灌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根箱设置启动磷肥:(1)模拟滴灌施肥(T1);(2)种子侧方5 cm、下方5 cm穴施(T2);(3)种子侧方5 cm、下方12 cm穴施(T3);(4)不施启动磷肥(CK)4个处理,根据大田启动磷肥施用量(P2O5 30 kg/hm2)设置启动磷肥用量为P2O5 0.2 g/kg土。分析各处理对玉米苗期生长、根系构型、根系与土壤磷养分分布状况的影响以及评价根系与土壤磷养分空间匹配度。结果表明:在玉米出苗后14,21天,施用启动磷肥显著增加了玉米总根长、总表面积、一级侧根和二级侧根数量,总体表现为T2最高,T1和T3次之,CK最低,但玉米初生根根条数和主胚根根长在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出苗后21天,土壤速效磷T1主要分布于垂直0—9 cm、水平0—18 cm范围内,T2主要分布于垂直3—12 cm、水平0—11 cm范围内,T3分布于垂直11—20 cm、水平0—11 cm范围内,根系分布T1主要集中于0—9 cm的土层中,T2主要集中于垂直5—15 cm、水平0—12 cm土层中,T3主要集中于垂直12—18 cm、水平0—9 cm土层中。各施肥处理中根系与土壤磷养分分布的空间匹配程度表现为T2>T3>T1。玉米出苗后7天,各处理间玉米干重和磷养分积累无显著差异,出苗后14,21天,启动磷肥处理玉米干重和磷养分积累显著高于CK,其中T2玉米干重和磷养分积累量最大,且显著高于T1和T3,但T1和T3之间无显著差异。启动磷肥穴施于种子侧下方5 cm处对玉米生长表现最佳,主要原因是养分分布位置与根系分布空间最匹配,有利于根系吸收磷素,同时促进了施肥区玉米侧根增生,扩大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并增加了玉米的磷吸收量以及生物量。采用滴灌施用启动肥也能起到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但是根系分布较浅。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研究了3种聚磷酸磷肥不同施用技术对石灰性土壤滴灌棉花生长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石灰性土壤上聚磷酸磷肥在滴灌棉花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以棉花为供试材料进行了滴灌盆栽试验。用聚合度为2.3、1.8的聚磷酸铵和聚合度为3.0的聚磷酸钾分别与常规磷酸二铵混合,得到3种含聚磷酸的掺混磷肥,依次表示为APP1、APP2和KTPP,掺混磷肥中3%的P2O5来自聚磷酸磷肥。在施磷量均为P2O5 0.2 g/kg土壤前提下,每个掺混磷肥设基追比7∶3 (F7∶3),1∶1 (F1∶1)和3∶7 (F3∶7) 3个处理,同时设置不施磷肥对照(CK),共10个处理。棉花出苗后110 天收获,测定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和含磷量,同时分别测定0—8和8—16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  【结果】  3种供试聚磷酸磷肥在0—8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以F7∶3处理显著低于F1∶1和F3∶7处理,8—16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3个施用比例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在F7∶3处理下,0—8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KTPP处理显著高于APP1和APP2。在F1∶1和F3∶7处理下,0—8和8—16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为KTPP和APP1显著高于APP2。F1∶1处理棉花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均高于F7∶3和F3∶7处理。F1∶1处理棉花结铃数最高,F3∶7处理最低。F1∶1处理下,KTPP和APP1棉花结铃数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APP2。F7∶3和F1∶1处理棉花地上部吸磷量和磷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F3∶7处理。在F1∶1和F3∶7基追比处理下,棉花地上部吸磷量和磷肥利用效率均表现为KTPP显著高于APP2,而APP1处于两者间。  【结论】  3种不同聚磷酸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上对棉花的肥效表现为聚磷酸钾最优,其次为聚合度为2.3的聚磷酸铵,聚合度为1.8的聚磷酸铵效果略差。3种聚磷酸磷肥均以基追比1∶1施用棉花生物量积累和棉花磷肥利用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5.
新疆棉花氮营养诊断及追肥推荐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应用反射仪测定棉株叶组织硝态氮含量 ,研究了硝态氮作为棉花氮营养诊断和追肥推荐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棉花不同部位硝酸盐含量依次为叶柄 >主茎 >叶片 ,植株顶部 >植株底部 ;不同生育期棉花硝酸盐含量变化明显 ,盛花期最低 ,蕾期最高。棉花倒四叶叶柄硝酸盐含量比较稳定 ,可以灵敏的指示棉花氮素营养状况 ,可作为棉花追肥推荐的诊断部位。棉花蕾期倒四叶叶柄硝酸盐含量与产量显著相关 ,可以灵敏地指示棉花氮素营养状况 ,可作为棉花追肥推荐的诊断时期。盛花期由于灌溉和追肥的影响 ,倒四叶叶柄硝酸盐含量只与硝酸盐含量微弱相关。初步确定了棉花蕾期氮素营养诊断指标和追肥推荐量。用反射仪快速准确测定棉花蕾期硝酸盐含量并进行追肥推荐 ,速度快 ,诊断结果可靠 ,是一项前景很广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66.
转双抗虫基因陆地棉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棉铃虫、蚜虫双抗虫基因导人新疆5个陆地棉品种中,通过PCR特异引物扩增及Slot Blot检测,获得转双抗虫基因陆地棉植株。  相似文献   
167.
植物基因工程是应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植物细胞内,从而使植物获得新的遗传性状。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蚕丝心蛋白基因(fibroin)导入到选定的受体材料新B-1和陆8中,以期获得较受体材料绒长、强力更好的棉花新种质新品种。通过对转入蚕丝心蛋白基因(fibroin)T2代阳性反应的50株阳性反应的转化后代植株的15项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蚕丝心蛋白基因(fibroin)对棉纤维的衣分、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影响较大,对棉纤维的强力有一定的影响,对棉纤维伸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8.
棉花黄萎病是世界上毁灭性病害之一,它由土传真菌病原菌大丽轮枝菌引起并可以通过特制的生物有机肥进行防治。将生物有机肥、有机肥和三种拮抗细菌S37、S44、S228分别施入土壤,研究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几种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防病效果达到5.9%~38.3%,由高到低依次为S37>生物有机肥>S44>S228>灭菌的生物有机肥。两种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3种拮抗菌处理提高了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的活性。除过氧化氢酶之外,其他酶的活性两两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但是病情指数与各种酶活性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9.
以经卫星搭栽的高油玉米自交系BY815和常规自交系1145、F349为材料,从中筛选突变体并对其表型,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变异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SP1代,BY815出现表型变异的频率为21.61%,而1145和F349出现表型变异的频率仅为2.57%和3.13%.在SP2代仅发现6个表型变异突变体,其中,BY81...  相似文献   
170.
新疆抗棉铃虫、蚜虫转基因棉花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抗棉铃虫、蚜虫的外源基因导入新疆 7个棉花品种 (系 ) ,经过卡那霉素阳性反应试验和棉铃虫幼虫饲喂的生物学检测 ,得到初步的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