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龙胆草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喜潮湿凉爽气候,忌强烈阳光直射.平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不耐高温,5月底气温超过20℃时地上部便停止生长,并逐渐枯萎,地下鳞茎进入休眠状态,此时需遮荫以利安全越夏.根据龙胆草和平贝母的上述生物学特征,采取玉米与龙胆草、玉米与平贝母套种,既满足了龙胆草、平贝母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又不影响玉米的正常产量,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Bt杀虫蛋白在转基因抗虫棉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转基因抗虫棉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利用3个由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Bt基因的抗虫棉品系,通过Southern杂交技术研究了抗虫棉的插入数,通过棉铃虫饲喂、半定量RT-PCR和ELISA测定了抗虫棉的Bt杀虫活性的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结果】Bt基因在抗虫棉中为1~2个拷贝数;Bt蛋白杀虫活性的时空动态表现为在不同生育期的同一器官中,苗期叶片的表达比花铃期的叶片强,在同一生育期内,不同器官表达不同,叶片和铃壳的表达高于苞叶、花和雌雄蕊。【结论】Bt杀虫蛋白在转基因抗虫棉中的抗性具有时空表达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病品种总DNA片断导入不抗病的新疆6个棉花品种(系),共注射26朵花,得到4个发育较好的棉铃,成铃率为15%。  相似文献   
4.
新疆种植的棉花,无论是引进内地的品种还是新疆自育品种均不同程度含有外糖,棉花含外糖的主要原因是蚜虫危害,特别是秋季棉蚜分泌的蜜露污染棉纤维。因此利用转基因育种手段培育抗蚜虫的品种,是解决新疆棉花引起纺织加工粘着的关键。在棉花的抗蚜性研究中,人们多是根据棉花不同品种在田间受害程度来评价棉花的抗虫性,但这种方法随机性较大,有时难免不能代表棉花的真实抗性。为提高鉴定的快速准确性,本文从蚜害指数、蚜虫的体重、排蜜频率与抗蚜性关系进行研究,为解决转基因棉的抗蚜性鉴定和培育抗蚜性品种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5.
1975-1984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报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协作组1975-1984年鉴定的9254个标样的结果,对发现的条中21-28号等小种进行了广泛研究,反映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品种布局的关系,七十年代初的优势小种条中17号和18号急骤下降,出现频率分别由1975年的43.37%和20.78%下降到1977年的7.66和1.81%,而19号小种群则由1975年的15.06%上升到81.05%。进一步研究后将19号小种群中在鉴别寄主Trigo Eureka,丹麦1号,维尔和南大2419上有稳定的致病力差异的类型分别定名为条中23号、24号、25号和26号。其中25号于1981年在全国范围内上升为优势小种,1981-1984年出现频率达31.25-44.21%,其次是23号(12.48-27.58)和26号(5.84-24.64%)。新近发现的条中28号对当前作为抗原利用最广泛的洛夫林10等"洛类"品种有很强的致病力,是当前抗病育种的主要目标。本文还总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传播,扩展的规律。这些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条锈病的研究和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项试验反应了解放以来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变异的过程。变异情况有:<1>抗条锈性丧失较快:一般3~5年即丧失了抗性,如碧蚂1号、阿勃、丰产3号等;<2>抗条锈性丧失较慢:保持抗性10年以上,如繁6、阿夫等;<3>抗条锈性“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如南大2419;<4>抗条锈性不稳定:如平原50。变异特点为:易变区及其毗邻地区较早发生变异并自西向东发展,华北麦区要比西北、西南晚3年左右。小种的改变是历次抗条锈性变异的主要原因。小麦品种的大规模更替对条锈菌生理小种类型组成有巨大影响。大区间品种布局不同能导致小种分布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油葵叶片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油葵自交种7B7的无菌苗子叶为诱导不定芽材料,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油葵子叶组织培养有关影响因子。比较了不同培养基成分、不同碳源、不同附加物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确定出油葵自交种子叶离体诱导再生芽的最佳培养基:改良MS(MS大量、微量、铁盐、B5有机)+0.5%KNO3+0.05%CH+0.01%肌醇+3%葡萄糖+4 mg/L 6-BAP+6~9 mg/L AgNO3+2.6 g/L Phytagel,建立了油葵相对高效的再生体系。为油葵基因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导入新疆陆地棉 3个品种 (系 ) ,经过标记基因阳性试验和病圃生物学检测 ,得到初步的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9.
海岛棉的茎尖培养需要特定的适宜营养和激素条件,新海5号和K354在KT0.5mg/l和IAA0.2mg/l的MS培养基上适宜生长;新海16号在KT1.0mg/l和IAA2.0mg/l的MS培养基上生长分化良好。对比发现激素配合使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利于茎尖的生长分化。苗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茎尖的生长分化进程和程度,3日、4日苗龄的茎尖生长分化速率明显高于2日、5日苗龄的茎尖,4日苗龄的茎尖分化程度又较3日苗龄的茎尖显著。  相似文献   
10.
洛10、洛13致病类群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1977年以来对洛夫林10、13等“洛类”品种有毒菌株的筛选、研究结果。继1983年发现条中28号后又陆续发现7个对“洛类”品种有较强致病力的条锈菌小种类型,可分为洛10、洛13两个致病类群。它们对我国鉴别寄生、生产和后备品种、高代品系、重要抗源的毒力均有重要区别,对“洛类”品种及其后代的毒力也不尽一致。证实两类群的出现和发展是“洛类”品种“丧失”抗条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止“洛类”品种“丧失”抗条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