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1篇
  54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11.
不同生物有机肥用量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不同用量生物有机肥对棉花苗期土壤活性有机质和5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其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MI)均显著增加。其中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20 g/kg效果显著,中等有机质含量土壤和低有机质含量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30、40 g/kg效果显著。5种土壤酶活性施肥处理均高于对照(CK),并且土壤酶活性与施用量成正比。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在施用生物有机肥10、20 g/kg与其它处理相比变化显著,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变化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和CMI在棉花出苗0 d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0.542*;在出苗后60 d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0.635**,其中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相关性最高。而CMI与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在棉花出苗0 d相关系数分别为0.542*、0.896**,在出苗后60 d分别为0.635**、0.842**,说明活性有机质相对于有机质与CMI关系更为密切。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与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在棉花出苗0 d和出苗后60 d存在显著相关,表明活性有机质与土壤酶活性能够较好的反映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2.
对新疆塔城地区滴灌玉米生产施肥现状进行3年的农户调研,分析玉米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解决途径。调研结果表明,化肥平均施用量为N 378 kg/hm~2,P_2O_5189 kg/hm~2,K_2O 56 kg/hm~2,氮磷投入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氮肥偏生产力44.2 kg/kg,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磷肥基施农户平均占比54.0%,滴灌水肥一体化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存在肥料种类单一、有机肥施用比例低等问题。建议采用水肥一体化和水溶肥、降低磷肥作基肥比例、降低氮磷比、提高有机肥施肥比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效率。  相似文献   
113.
[目的]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构建HcGKR基因的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方法和基因枪法.[结果]用PCR法,以pGEM- T- HcGKR质粒为模板,获得HcGKR基因的目的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到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35S:GFP中,获得由CaMV35S启动子调控目的基因的35S - GFP - HcGKR融合表达载体,使目的基因能够和GFP融合同时表达.采用基因枪法将35S - GFP - HcGKR转化到洋葱表皮细胞中,暗培养24 h后,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确定发出绿色荧光的位置,对HcGKR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结论]构建的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可在植物细胞中表达,通过洋葱细胞中绿色荧光的位置确定目的基因定位在细胞膜上,为进一步盐穗木HcGKR基因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4.
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吸收、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180,270,360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的吸收、累积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生物和经济产量及地上部分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增产不显著,各施氮处理氮肥利用率在27.6~33.8%之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植株中氮素含量随生育延长而降低,氮素累积总体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棉花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同一生育时期,氮素含量和累积量都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棉花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27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5.
红麻6个重要产量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红麻重要产量性状的QTL定位,促进红麻分子辅助育种基础科学研究。【方法】以埃及的阿联红麻与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福红992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自交衍生的162个F2﹕3家系为材料,通过一年两点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测定了红麻株高、茎粗、节数、单株鲜皮重、单株干皮重和种子千粒重6个重要产量性状的数据,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了QTL定位及其遗传互作效应分析。【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种子千粒重外,其它性状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在两地共定位了2个株高QTL、2个茎粗QTL、2个节数QTL、1个单株鲜皮重QTL、2个单株干皮重和2个种子千粒重QTL。【结论】在两地检测到11个QTL,主要集中分布在第6、11、14、9、13、17和4连锁群上,这些QTL在连锁群上分布不均匀,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6.
3.田间灌溉工程灌溉沟布局以与排水沟相邻较好.工程建设中应根据灌溉水源特点,完善配套引水设施.①灌溉水源高于农田.建好导水渠,将水导人灌溉沟就行.②灌溉水低于农田.这是湖平区普遍存在的灌溉水源形式,一般借助抽水设施,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17.
黄连木种子小蜂的研究进展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木种子小蜂是危害黄连木种实的主要害虫。为给有关该害虫的研究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从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害虫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检疫与监测预报技术、防治技术等6个方面综述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连木种子小蜂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有效控制与防治其发生与危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8.
新疆北疆膜下滴灌水稻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膜下滴灌栽培水稻技术具有显著节水稳产效果,研究膜下滴灌水稻耗水规律。在中国北方灌溉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田间设置土壤含水量下限为田间持水量90%、80%、70%三种灌溉下限小区试验,通过连续监测水稻全生育期水分蒸发量、蒸腾量和渗漏量,分析膜下滴灌水稻各生育期的耗水规律,总结适合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的最佳灌水制度。【结果】(1)三种灌溉下限的灌溉量分别为1 303.5、853.1和659.0 mm。滴灌水稻耗水量最大的时期在拔节孕穗期,日均耗水量和耗水模比系数最大的时期也在拔节孕穗期;(2)高灌溉量下水稻产量较高,但90%田持灌溉下限和80%灌溉下限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水分利用效率为处理80%90%70%。【结论】新疆膜下滴灌水稻各时期最佳灌溉量为:苗期82.7mm,分蘖期198.5 mm,拔节期213.3 mm,抽穗杨花期155.6 mm,灌浆期265.2 mm和成熟期111.1 mm,全生育期中灌水量为1 026.4 mm。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后,水稻缺铁黄化现象较为严重,研究该条件下水稻对缺铁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可为耐缺铁性水稻基因型的筛选和分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以六个水稻基因型为研究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管理。在水稻幼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随机采样,测定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分蘖数、生物量、产量以及铁含量,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水稻在全生育期对缺铁胁迫反应的基因型差异。 【结果】水稻在幼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对缺铁的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在幼苗期水稻基因型 T-04 和 T-05 的叶片活性铁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T-201 在幼苗期叶片活性铁、地上部铁的分配,分蘖期叶片铁含量和地上部干物质均较高;在分蘖期 T-04 铁的转移能力最小,但是 T-04 的分蘖数较高;在成熟期 T-04 的有效分蘖与其他基因型差异不显著,T-04 的产量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其籽粒铁的收获指数低于其他基因型水稻。聚类分析显示耐缺铁水稻基因型 T-43 的各指标高于其他基因型。 【结论】在水稻的幼苗期和分蘖期叶片铁的有效利用和自身铁的转移保证了水稻的生长和较高有效穗数,根据全生育期水稻铁营养效率和产量的基因型差异初步确定 T-43 耐缺铁能力较强,T-04 为对缺铁敏感的水稻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0.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甘草根次生代谢的调控及其机制,分别用20、50、100 μmol/L的MeJA喷施甘草叶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根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等有效成分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甘草根次生代谢途径重要酶β-香树脂醇合酶(Gub AS)、β-香树脂醇-11-氧化酶(Gub AO)、6-脱氧查尔酮合酶(Gu DOCS)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20、50 μmol/L MeJA溶液处理的甘草酸含量得到极显著提高,100 μmol/L MeJA溶液处理的甘草酸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0、50 μmol/L MeJA溶液对甘草苷的积累没有显著影响,而100 μmol/L MeJA溶液处理的甘草苷含量降低。20 μmol/L MeJA溶液处理甘草0~6 h对Gub AS、Gu DOCS基因的表达均有促进作用,处理2~6 h对Gub AO的表达也有促进作用;50 μmol/L MeJA溶液处理0~2 h对Gub AS、Gub AO、Gu DOCS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有提高作用,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3个基因表达均恢复处理前水平;100 μmol/L MeJA溶液对Gub AS和Gub AO表达均无显著影响,Gu DOCS表达量在100 μmol/L MeJA溶液处理2 h时得到提高,随后逐渐下降,并在处理24 h后出现降低现象。推断中低浓度MeJA在处理初期对甘草有效成分生物合成水平有上调的作用,随着处理浓度提高与时间延长,MeJA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出现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