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62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49篇
  43篇
综合类   359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304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81.
为了明确超级新品种稻‘松粳15’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探讨其高产机理,采用田间小区常规种植,通过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了‘松粳15’着粒密度、穗长、一次枝梗特性、二次枝梗特性等穗部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每穗颖花数(r=0.9887**)、着粒密度(r=0.9768**)、一次枝梗数(r=0.8047**)、一次枝梗粒数(r=0.9338**)、二次枝梗数(r=0.7295**)、二次枝梗粒数(r=0.8606**)与‘松粳15’的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t=2.090,P= 0.041)和穗长(t=-1.223,P= 0.048)的偏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上述穗部性状对产量影响较大,提高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有于增加每穗颖花数,同时还应注重穗长的选择培育大穗并控制结实率以进一步挖掘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82.
杂交籼稻机械化种植的分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播期杂交籼稻机械化种植的分蘖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以F优498为材料,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研究了早播与迟播2个处理下机直播、机插、手插3种种植方式的杂交籼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及各分蘖穗的穗部性状。结果表明: (1) 一次分蘖群对产量贡献大且稳定, 均在58.67%~63.82%之间; 主茎对产量贡献率以机直播最高, 手插最低; 机插和手插二次分蘖群占产量比例均显著高于机直播。(2) 不同种植方式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不同, 机直播与机插分蘖发生均属一次高峰型, 手插属二次高峰型。机直播分蘖发生早而快, 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第8叶位, 其中第1~第4叶位分蘖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成穗以第1、第2叶位为主。机插分蘖发生晚、起点低, 但比较集中, 一次分蘖群以3/0~8/0发生为主, 3/0~6/0分蘖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群成穗以第3~第5叶位为主。手插秧田与本田均发生分蘖, 分蘖发生叶位数多, 持续时间长, 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第2、第4~第8叶位, 其中第1、第2、第4、第5和第6叶位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群发生与成穗主要在第1、第2叶位。分蘖成穗叶位数和产量均随播期延迟而减少。(3) 3种种植方式的主茎及中低叶位一次分蘖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多, 粒大, 单穗重高; 高叶位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枝梗数和穗粒均较少, 稻穗小。机直播优势叶位为第1~第4叶位, 机插为第3~第6叶位, 手插为第1、第2、第4、第5和第6叶位, 对产量贡献率分别达70.51%、73.83%和76.81%。优势叶位分蘖发生与成穗率高, 稻穗大, 对产量贡献率高, 应优化农艺措施挖掘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83.
机械化种植对杂交籼稻F优498产量构成与株型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明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高产群体的株型特征, 以F优498为材料,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研究了不同穴苗数与播期下机直播、机插、手插3种种植方式的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不同种植方式株型特征差异显著, 机直播和机插上三叶叶长、叶宽和叶间距大, 但叶基角和披垂度也较大; 手插上三叶大小适宜, 叶片厚而挺直; 机直播和机插株高和着生高度显著大于手插, 但手插比叶重、单株穗数和总叶片数显著高于机械化种植; 机直播的茎蘖夹角、穗粒数和单穗重显著低于机插和手插。推迟播期和低苗处理均使叶片增大, 比叶重、粒叶比、单株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随播期延迟显著降低。单穗重与上三叶长度、宽度、着生高度和株高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以机插最高, 手插次之, 机直播最低。(2) 机直播产量显著低于机插和手插, 且随播期延迟和穴苗数减少显著降低。产量及其构成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 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高产株型的显著特征为适宜的株高、上三叶长度、群体LAI和茎集散度; 叶宽、比叶重、叶间距大和直立性好。足穗和大穗的统一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 塑造个体优良的株型与优化群体结构是增产的前提, 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应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早播栽, 穴苗数以3苗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84.
七彩鲑鱼(Salvelinus Fontinalis),学名美洲红点鲑,属于鲑形目、鲑科、红点鲑属,与北极鲑、雷克鲑、多丽鲑、公牛鲑并称五大名鲑。主要分布于加拿大东部的拉布拉多地区,因其体表像珠宝一样光彩夺目,故而在加拿大七彩鲑又被誉为冰水皇后。  相似文献   
985.
猪手工体细胞核移植电融合/激活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猪体细胞核移植中电融合及联合化学激活对猪重构胚发育能力进行探讨,为广西巴马小型猪的手工克隆搭建平台.用手工克隆(HMC)技术对猪体细胞核移植胚胎采用不同的电融合方法和融合后化学激活不同时间,研究猪手工克隆胚胎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1)对重构胚进行一步法电融合时,参数2(180 V·mm-1,30μs×1次)与参数1(160·mm-1,30 μs×1次)两组间的融合率差异显著(65.31%VS 58.33%,P<0.05);(2)对重构胚进行两步法融合时,参数3(第一次:180 V·mm-1,10μs×1次,融合60 min后进行第二次融合;第二次:85V·mm-1,80 μs×1次)和参数4(第一次:200 V·mm-1,10μs×1次,融合60 min后进行第二次融合;第二次:85V·mm-1,80μs×1次)两组间的总融合率差异不显著(75.88%vs 81.20%,P>0.05);(3)采用参数4与采用参数2融合的重构胚其分裂率和囊胚率均差异不显著((79.98%vs 72.66%)和(13.14%vs 9.36%),P>0.05);(4)在电激活和CHX+CB联合激活4、5、6 h这3组中.其分裂率和囊胚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而言,重构胚采用参数4的两步融合法和CHX+CB激活5 h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86.
洛阳旱地西瓜间作甘薯效益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旱地西瓜套种甘薯的种植方式,由于西瓜、甘薯错开了生长旺盛期,两种作物争地、争水肥、争空间的矛盾降到了最低;甘薯相当于地膜覆盖栽培,容易早生根,早发棵;甘薯能够充分用西瓜投入肥料多,剩余肥力充足的优势,很好地实现了瓜、薯(地上、地下)的双丰收,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用率。一般每亩西瓜产量3 500~4 000 kg,效益3 000~4 000元;甘薯亩产2 500 kg,销售鲜薯,效益2 000元,进行产后加工,效益可以达到4 500元。二项合计每亩效益5 000~6 000元。  相似文献   
987.
针对设施番茄生产中由于连作造成的问题,通过多年对有机态番茄生产技术的研究,总结出适合我国北方番茄有机态无土栽培技术,收到了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88.
[目的]研究黄粉虫不同发育时期酚氧化酶(PO)的活性及其酶原(PPO)mRNA表达量差异。[方法]用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处理黄粉虫末龄幼虫、蛹和成虫。24 h后测定血淋巴的PO活性,并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PPO的表达量。[结果]PO活性表现出随龄期推进活性加强的趋势,即成虫的活性最高,蛹次之,末龄幼虫最低。没有经过处理时,蛹期几乎没有PPO基因的表达。经细菌处理后,PPO表达量增加,但末龄幼虫最低。[结论]黄粉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血淋巴PO活性以及表达量存在差异,具有发育时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9.
将40周龄罗曼褐父母代种母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试验I、II、III组,I组为牛至油纳米乳高剂量组(100倍稀释),II组为牛至油纳米乳低剂量组(200倍稀释液),III组为对照组。每个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期30 d,每天以重复为单位记录产蛋量、蛋重、耗料量,以及鸡群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试验I、II组与对照III组相比均可显著(P0.05)提高蛋种鸡的日只产蛋量和产蛋率,降低料蛋比,减少破蛋率;日采食量和蛋重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990.
多孔介质材料广泛应用于石油与化工等工程领域,该材料以其特殊的结构属性使得数值模型的建立较为困难,建立有效的多孔介质数值仿真模型能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用Workbench的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建立了直排颗粒堆积模型、叉排颗粒堆积模型和毛细管模型以模拟多孔介质材料,并基于k-ε湍流模型分别模拟了上述3种模型下的单相流流动特性,监测了3种模型的进出口压力,从而得出进出口的压差。3种模型的进出口压差对比发现,叉排颗粒堆积模型具有较大的流动阻力,毛细管模型的流动阻力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