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57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129篇
  56篇
综合类   302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32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正>吉徐紫2号花青素含量高,紫皮紫肉,薯块长纺锤形,单薯质量280~350 g,外形美观,营养价值高,食味好,使用范围广,抗逆性强,田间抗黑斑病,每667 m2产量2 400 kg左右。紫色甘薯新品种吉徐紫2号是2008年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取优质紫薯浙紫1号为母本、万紫5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系  相似文献   
52.
马铃薯早熟品种早大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四平地区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民有组织或自发的种植马铃薯的面积不断扩大,其中早熟品种早大白深受农民喜爱和市民欢迎。生产中,因其栽培技术措施应用不当,造成农民经济收入严重受损。针对这一事实,我们经过试验和实践,总结出一套马铃薯产量达35000kg/hm^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3.
不同采样设计会对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特征的预测精度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黄淮海平原北部潮土区1 km×1 km夏玉米样地,在7×7单元规则格网(样点间距167 m)、完全随机(样点平均间距433 m)以及3×3单元规则格网+完全随机(样点平均间距405m)3种布点方式的基础上,保持样本总量(49)不变,以占总样点2%~14%的短距离样点(样点间距4m)随机替换原方案相应样点个数的方法优化布点方式,应用普通克里金法插值,以均方根误差(RMSE)和确定系数(R2)作为验证指标,检验基于3种布点方式设置的短距离样点对土壤呼吸空间变异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呼吸平均速率为2.65μmol·m?2·s?1,空间分布均呈西高东低,表现出中等程度变异。采样设计对土壤呼吸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影响显著,基于3种布点方式设置短距离样点可提高预测精度7%~13%。无短距离样点替换时,规则格网+完全随机的布点方式最优,比完全随机布点和规则格网布点的空间插值预测精度分别提高10%和22%;设置短距离样点替换后,在最优布点方式(规则格网+完全随机)中,对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预测精度可再提高4%~7%,其中短距离样点个数占样本总量10%对土壤呼吸空间变异预测精度的提高最为明显。研究发现,基于相同的样本数量设置短距离样点可增加区域范围内样点密度,提高土壤呼吸空间变异预测精度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黄淮海平原北部潮土区100 hm2尺度的夏玉米样地中,规则格网+完全随机+10%短距离样点的布点方式是预测土壤呼吸空间变异最适宜的采样布点方式。  相似文献   
54.
典型黑土pH值变化对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的方法,控制典型黑土样品的酸碱度值,探讨典型黑土中Cu、Zn、Mn、P和Fe等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pH值变化0.5个单位左右,有效态铜含量变化约0.5~1倍;有效态锰含量变化约3~5倍;有效态锌含量变化9~15倍之多;有效态磷含量变化约1.5~2倍;有效态铁含量变化约3~4倍。说明精确掌握土壤的酸碱度值对于土壤诊断、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5.
采用实验室营养液水培方法,主要研究了离子液体1-甲基-3-乙基-咪唑缬氨酸盐([C2mim][Val])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小麦种子发芽这一生态毒理指标而言,[C2mim][Val]浓度为200~500mg·L-1时其发芽率显著降低;从生长角度来看,小麦幼苗对100~200mg·L-1浓度的处理不敏感,生长指标没有显著变化,在300~500mg·L-1处理下,小麦幼苗地上部及地下部生物量、株高、根长发生显著变化,均受到明显的抑制,且抑制效应具有典型的剂量依赖型特点。不同浓度[C2mim][Val]处理均致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100~200mg·L-1浓度处理在8~13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对照,后期不显著,300~500mg·L-1浓度胁迫后期(18d),其活性均发生显著的变化,分别为对照的84%、83%、74%,并造成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300~500mg·L-1浓度胁迫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C2mim][Val]的亲水性及亲脂特性可能是其对植物存在潜在毒性的2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植物分子农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人们对此很是关注。目前,植物分子农业的发展仍然有许多的限制因素。如蛋白产量低、下游加工困难、蛋白产品的异质性等等。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技术方案。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使植物分子农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7.
盖州市测土配方施肥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获得我市玉米作物的氮、磷、钾最佳配比为目标,选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三种肥料不同比例,采用3414试验设计,建立我市玉米(高、中、低肥力)施肥效应数学模型,确定100 kg经济产量需肥量,肥料利用率等参数。  相似文献   
58.
农民增收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农村乃至全国稳定的政治问题。为此中央正在努力寻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的突破口,并且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农民增收,国家已作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包括农村土地制度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农民增收史也就是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史。  相似文献   
59.
多效唑对几个狗牙根品种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ts.]叶片质膜相对透性、过氧化氢酶(CAT)相对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Pro)、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喷施多效唑的3个狗牙根品种[普通脱壳狗牙根(Common)、杰克宝(Jackpot)、萨拉旺(Savannah)]经5℃的低温处理12h后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3种浓度多效唑对3个狗牙根品种抗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AT活性都有升高,而游离脯氨酸含量、质膜相对透性和MDA降低.200ml/L多效唑和300ml/L多效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低温胁迫对狗牙根品种的伤害,提高了它们的抗寒性.就这3个品种的抗寒性表现而言,Common对这两种浓度的多效唑反应最敏感,Savannah其次,Jackpot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60.
蜡梅花cDNA文库构建及其高频出现脂转移蛋白cD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蜡梅花cDNA文库,分析蜡梅脂转移蛋白基因的表达,为探索蜡梅冬季开花分子机理,分离克隆特色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蜡梅花器官为材料,用SMART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 构建文库,RT-PCR分析基因表达。【结果】经测定原始文库滴度达到1.4×106 pfu/ml,扩增总文库滴度约为1010pfu/ml,重组率达到96%,插入片段在0.5 kb 以上,平均约1.1 kb,通过PCR 检测,从总文库中检测到了表达丰度不同的蜡梅PI、AP3和LTP基因的特异片段,说明所构建的文库覆盖度高、代表性强,LTP基因具有内含子,而总文库中扩增出的LTP基因不含内含子,说明所构建的cDNA文库无基因组DNA污染, LTP基因在蜡梅开花各个时期均表现较高的转录水平,与EST分析时高频率出现LTP序列的情况相符,证实所构建的文库能够反映蜡梅开花过程基因表达的基本情况。【结论】已获得高质量的蜡梅花cDNA文库,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基因克隆或EST测序分析,这是首次正式报道蜡梅cDNA文库的构建。LTP基因在蜡梅开花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为探索蜡梅冬季开花分子机理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