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18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61.
62.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鸭场中病毒性疫病的流行与共感染情况,本试验对我国部分地区鸭常见病毒性疫病进行了检测。对2016年采自山东、河北、江西、内蒙古、广西、江苏等省份共计302份鸭的样品进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坦布苏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新型鹅细小病毒、鸭副黏病毒、鸭圆环病毒的PCR检测,结果7种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8.8%,37.1%,26.1%,22.8%,31.1%,9.9%,20.2%。病毒共感染检测结果显示:多种病毒共感染,尤其是二重感染在鸭群中非常普遍,其中85份样品表现为单一感染,占样品总数的28.3%;97份样品表现为二重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32.3%;67份样品表现为三重混合感染,占22.0%;四重感染样品共计16份,占5.4%;未感染样品数为37份,占12.3%。商品肉鸭及种鸭的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商品肉鸭的感染率高达90.0%,而种鸭的感染率为85.3%。不同季节鸭群的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冬春季节检出率较高,达90.2%,而夏秋季节检出率为81.4%。结果表明,多种病毒病的共感染是当前我国规模化养鸭场疫病的主要流行形式,是造成我国规模化鸭场疫病防控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3.
鸡溃疡性肠炎的病原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泰安、聊城等地发生多起以急性死亡、肝脏片状坏死为特征的鸡传染病,经组织压片镜检,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确诊为由大肠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鸡溃疡性肠炎。  相似文献   
64.
鹑梭状芽胞杆菌外毒素的分离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色氨酸磷酸液体培养基厌氧培养, 蔡氏滤器过滤, 以饱和硫酸铵沉淀, 制备了鹑梭状芽胞杆菌外毒素, 经检测该毒素的稳定性较差, 60 ℃10 分钟即可破坏, 经 S D 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证明, 该毒素至少有11种蛋白成分, 分子量在30000 ~67000 之间, 静脉注射小鼠02 m g 可引起死亡, 经口灌服雏鸡, 可出现肝脏坏死和肠粘膜溃疡。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对SPF鸭的致病性。【方法】将DPV分别通过点眼滴鼻和皮下注射接种途径人工感染SPF鸭,以未攻毒健康SPF鸭为对照,观察各组鸭的发病情况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SPF鸭,采集肝脏、脾脏、肾脏、肺、心脏、气管、食道、肠道、胸腺、法氏囊、脑和泄殖腔等组织,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同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对DPV抗原在鸭体内的分布进行检测,并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分析了DPV对SPF鸭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DPV接种后,引起鸭高热、下痢,组织器官出血、坏死,食道、泄殖腔黏膜出血、溃疡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血管壁损伤为主,肝、脾细胞变性、坏死,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DPV感染后,在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肝脏、食道、泄殖腔、肠道、肾脏、肺及气管中均检测到DPV抗原,且以肝脏、脾脏等组织中荧光最强;在脑和心脏中均未检测到DPV抗原。DPV感染组鸭血清中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总数(RBC)、血小板总数(PLT)和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对照组差异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DPV感染主要引起SPF鸭各组织器官广泛性出血;脾脏、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首先受到攻击和损害,并造成免疫抑制;皮下注射接种DPV比点眼滴鼻接种对SPF鸭的致病性强。  相似文献   
66.
用胰蛋白酶处理发病鸡的粪便和肠内容物,接种Marcl45细胞.盲传数代后.从山东不同地区发生流行性腹泻的鸡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对分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进行了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呈轮状、大小为70~80nm;其病毒基因组的电泳图谱为5:1:3:2;病毒的TCID50为10^-4-19/0.1mL,能被轮状病毒阳性血清所中和;病毒对氯仿、乙醚有抵抗力;对pH3.0处理60min稳定;50℃ 30min能使其感染力下降10^2;1mol/L MgCl2不能增强其对50℃ 60min的抵抗力。接种2周龄SPF鸡.24h后陆续发病,表现为持续性水样腹泻;剖检可见病鸡脱水、小肠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泡、肠黏膜变薄;组织学变化表现为肠绒毛坏死、脱落.绒毛平均长度减少而隐窝深度增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其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自然发病相同。因此确定发生在山东鸡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为A群轮状病毒,该研究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防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鸡溃疡性肠炎的治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蒽诺沙星,磺胺-5-甲氧嘧啶为试验用药,对人工发病的溃疡性肠炎病鸡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蒽诺沙星,链霉素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氯霉素对该病有一定治疗效果,青霉素,磺胺-5-甲氧嘧啶对该病无效。  相似文献   
68.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鹅副黏病毒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1条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约856bp的基因片段,回收并纯化此PCR产物。用随机引物法合成cDNA,地高辛标记,建立了地高辛标记探针检测鹅副黏病毒的方法。该探针能与鹅副黏病毒核酸发生特异性杂交,最低检出限量为3ng/L;而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鹅细小病毒、大肠杆菌等核酸杂交均为阴性。对疑似鹅副黏病毒感染病变组织检测结果表明,气管、肺脏、脾脏、肝脏均可检测出鹅副黏病毒,以气管的检出率为最高。该研究为鹅副黏病毒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AA肉仔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0.
我们在生产中研究设计了一种叫作“鸡盾”的器械,用于防止鸡的啄肛癖,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一)鸡盾的制作及应用方法: 1.鸡盾用乳胶膜(或塑料膜)、细铁丝制作。选用塑料膜时,白、绿、黄、兰色皆可,但以不透明为宜.细铁教以普通缝衣针粗细即可,但应易弯曲又不太软为宜,以便起支撑固定鸡盾作用. 制作方法将薄膜裁成梯形,上宽4厘米,下宽6厘米,边长5厘米;细铁丝截为6厘米,两断端用砂轮磨成针尖状,然后分点穿入薄膜上端即成. 应用方法在产蛋鸡尾腺下方无羽区,约距肛门上方1.5厘米处,将鸡盾中线对准肛门,然后将铁丝网端分别穿入皮下0.5厘米.穿出0.5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