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94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63篇
  115篇
综合类   553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440篇
园艺   147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拟除虫菊酯作为全球第三大杀虫剂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利的环境影响。然而,目前有关拟除虫菊酯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行为和风险评估报道较少。以典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甲氰菊酯(FEN)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以及对典型土壤生物蚯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在碱性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于酸性土壤,同时在非灭菌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为灭菌土壤的4倍。因此,土壤酸碱度和微生物是影响FEN在土壤中降解快慢的主要因素。此外,在降解过程中检测到甲氰菊酯主要代谢物3-苯氧基苯甲酸(3-PBA)的生成。蚯蚓富集结果表明,FEN在蚯蚓体内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大生物富集因子为0.3。亚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高剂量(5 mg?kg-1)甲氰菊酯暴露14 d后,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色素P450(CYP450)、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存在剂量效应,证实土壤中残留的FEN对蚯蚓具有毒性效应。本文对甲氰菊酯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行为研究以及生态毒性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林业科学研究》1990,(4):350-350
根据中土两国政府签署的科技交流协议,国家科委批准并资助由林业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文元、助理研究员兰再平组团,赴土耳其进行造林及水土保持工程学术考察。自1990年5月24日至6月7日,从土耳其的安那托力亚高原中部干旱区向南到托鲁斯山脉,  相似文献   
93.
考察分析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 ,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价值高达每年 12亿多元 ,建设期中可多安排 2 0 0多个临时工作岗位 ,带动相关产业增收 140 0~ 330 1万元 ,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5 4 0 0多万元。亟待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4.
<正> 油松是太行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对加速绿化太行山起着重要作用。鉴于本区土壤瘠薄、干旱严重的自然条件,油松营养钵育苗造林技术就比其他造林方法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地处太行山区的阜平县,以前以植苗造林为主,由于采用裸根苗,根系损伤和失水过多,致使造林成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95.
<正> 一、国内外机检情况略述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情报数量急剧增加,人们形容科技文献的增加,已达到浩如烟海的程度。由于科技资料的增加,学科交叉现象复杂,给科技资料的使用带来了困难,人们在数量庞大、类型复杂、重复交叉严重的科技资料中迅速而准确地得到自己课题所需要的资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而造成时间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寒季规模化奶场应用三类不同的消毒药,比较消毒前、后细菌的变化规律,探讨出效果较好的消毒药种类,并推荐出冬季最佳消毒间隔周期。试验结果表明:三类消毒药中,以含氯制剂效果最佳,其余依次为醛类制剂、碘类制剂;冬季最佳消毒间隔周期为6 d,可以起到较好的消毒效果并能够做好圈舍保温工作。  相似文献   
97.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单混种作物的生长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比例理论(Metabolic Scaling Theory)认为,植物小个体或幼苗的生物量和物质能量代谢速率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为1,而随着植物个体的逐渐增大,其代谢异速生长指数逐渐趋近于3/4。2012年,Deng等基于代谢比例理论建立了植物小个体的动态生长模型。然而,对于受到种内或种间不同竞争压力的植物个体来说,其生长过程无疑将受到邻体竞争的影响,他们是否仍然遵循上述植物小个体的动态生长模型尚不得而知。本研究针对此科学问题选取了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胡麻(Linum usitisimum)、玉米(Zea mays)3种作物分别进行两两组合混合种植以及单独种植,种植密度分别为高、中、低3种不同密度梯度;在作物出苗至成熟期间,分别对株高、基茎、冠幅、生物量、以及不同时期样方植物密度共进行6次跟踪测定。通过对Deng等建立的植物小个体动态生长模型的拟合分析,发现在种植密度梯度下不论单种还是混种,其植物个体的生长曲线均符合植物小个体动态生长模型,且具有相似生态位的物种混种条件下的个体生长状况要好于单种条件下的个体生长状况,而低密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亦显著优于中、高密度个体生长状况。总之,不同竞争压力下的植物个体,其生长速率和成熟大小虽有所变化,但其生长曲线均符合上述生长模型的预测。该研究不但对植物小个体生长模型和代谢理论的可靠性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而且还使该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98.
中华鳖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淡水养殖品种,其营养需求的研究起步较晚,以往的饲料配方参数主要借鉴鳗饲料,制约了中华鳖养殖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关于中华鳖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越来越全面,因此,本文重点总结了中华鳖对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微量营养素等的需求,饲料中鱼粉和鱼油替代研究、饲料添加剂应用及其饲料产业发展现状,以期为中华鳖精准营养数据库的建立和高效环保饲料的配制提供参考依据。稚鳖对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为32%~50%,赖氨酸和蛋氨酸需求量分别为2.40%和1.23%,脂肪的需求量为11.1%~35.7%,DHA需求量1.1%,碳水化合物需求量为17%~28%,磷需求量为0.30%;稚鳖能较好地利用动物蛋白原料,一些功能性添加剂有促生长和提高免疫的功效,关于鱼油替代和维生素和矿物盐需求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同时对中华鳖营养需求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智慧农业是综合运用云计算、传感器网络等多种技术,实现信息支持、大田信息采集、生产数据收集等各个环节的连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控制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在新型农业生产应用和现代农业发展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阐释智慧农业的意义,总结了广西智慧农业实践的典型案例,并归纳了广西智慧农业的成功实践经验。但是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网络建设不完善;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匮乏,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构建农业科技信息系统;加大智慧农业培训力度,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夯实智慧农业政策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究高繁殖力和低繁殖力长白公猪的精液品质及精子DNA损伤差异,为筛选出高繁殖力种公猪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优化猪场人工授精工作及提高种猪场的经济效益。【方法】选取12头法系长白公猪,通过分析繁育数据将其分组为高繁殖力和低繁殖力公猪,各6头;利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对公猪精液品质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和活性氧(ROS)水平。【结果】高繁殖力公猪的平均窝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均极显著高于低繁殖力公猪(P<0.01,下同),但二者的畸胎数和死胎数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高繁殖力公猪精子的前进运动率显著高于低繁殖力公猪精子(P<0.05,下同),而精子畸形率极显著低于低繁殖力公猪,但二者在近端原生质滴率、远端原生质滴率及折尾率等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除了高繁殖力公猪精子的曲线速率(VCL)显著高于低繁殖力公猪外,其他的运动参数均无显著差异;高繁殖力公猪的精子DFI和ROS水平均极显著低于低繁殖力公猪。长白公猪产仔数与各项精液质量参数的相关分析发现,公猪产仔数与精子DFI呈高度负相关(r=-0.85)、与精子畸形率(r=-0.70)和精子ROS水平(r=-0.78)呈中度负相关;公猪精子畸形率与精子DFI(r=0.63)和ROS水平(r=0.62)呈中度正相关;精子DFI和ROS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93)。【结论】精子DNA碎片化与公猪繁殖力密切相关,即精子DFI可为评估公猪精液品质及繁殖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筛选种公猪时精子DFI检测可作为公猪精子质量评估的补充手段,以协同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受精率及猪场经济效益,进而推动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