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大、最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而“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要靠“农民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近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一直处于低端缓慢徘徊状态,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由逐渐缩小的情形到后来又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32.
二化螟雄虫内生殖系统结构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剖初羽化雄虫,观察并描述了二化螟雄虫的内生殖系统的结构.结果表明,二化螟雄虫的内生殖系统与欧洲玉米螟、云杉卷叶蛾十分相似.根据其内生殖系统的结构并在参考这些相似种类的命名后,二化螟雄虫的内生殖系统可分为附腺、睾丸、精囊、双精管、单精管、角质部6个组成部分.二化螟雄虫的内生殖系统占据其腹腔的大部分空间,将其内生殖系统充分伸展后,其长度约为体长的6倍.其中单精管是二化螟雄虫内生殖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约为其内生殖系统总长的2/3.根据单精管形态和管内流体颜色,单精管还可进一步分成8节.了解雄虫内生殖系统可以为今后研究二化螟雄虫有关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开发雄虫鉴定技术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3.
以罗浮槭1年生幼苗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干旱处理下的生理和形态变化,以及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处理下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气孔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株高降低;幼苗的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前三者均在干旱处理10 d时达到最高值,POD活性在干旱处理20 d时最高,而Pro含量低于对照。MDA含量和POD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处理组的Pro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大。此外,在干旱处理下罗浮槭的叶片蜡质增多,总气孔密度减少,气孔器的长、宽和开张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检测波长、流动相配比、流速及柱温4个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嘧肽酶素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检测波长为250 n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的混合液(体积比4∶96)、流速为0.7 mL/min、柱温为30℃的条件下,对嘧肽酶素的分离效果最好,峰形最好,保留时间相对适宜;在0.01~2.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结果稳定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35.
36.
高校体育课,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37.
随着多数油田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利用常规测井方法定量评价水淹层成为困扰测井解释人员的难题。通过分析油层水淹中后期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并根据岩心相关试验资料建立产水率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水淹层常规评价方法——饱和度反演电阻率法。该方法采用含水饱和度公式对原始油层进行电阻率反演,将水淹后地层电阻率与反演得到的不同含油饱和度所对应的电阻率进行对比,定量划分水淹层级别,其不受原始油层含油饱和度绝对大小和物性变化及岩性粗细的限制,是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定量划分水淹层级别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麝香百合鳞片扦插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麝香百合鳞片扦插栽培技术中,鳞片扦插介质以细河砂为好,半促成栽培比露地栽培切花早采收38d,留茬高度30cm对百合鳞茎的后期生长发育有利,不影响切花的质量。栽培前注意土壤改良,施足基肥,生长期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可生产出优质麝香百合切花。  相似文献   
39.
野败型杂交籼稻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花粉可育率作指标,野败恢复系具有两对恢复基因 R_1R_1R_2R_2。R_1表现完全显性作用,R_2表现不完全显性作用和累加作用,F_2群体的育性分离比为13:2:1。等位测验表明,太引1号的 R_1基因与 IR24的 R_1基因是等位的。以结实率作指标,恢复系具有两对恢复基因 F_1F_1F_2F_2。F_2群体的育性分离比为9:6:1,恢复基因表现积加作用而无数量效应。等位测验表明,太引1号的两对恢复基因 F_1F_1F_2F_2与 IR24的两对恢复基因 F_1′F_1′F_2′F_2′互为等位。花粉可育率与结实率是两种不等而有相关的育性性状。自交结实率高的植株花粉可育率也高,但花粉可育率高的植株未必都是结实率高的植株,花粉可育率为零的植株无自交结实能力。因此,在选育恢复系时应以结实率作为育性指标,在选育或“提纯”不育系时应以花粉可育率作指标。恢复基因的遗传与穗颈节间中的酯酶同工酶谱无明显关系,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关系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40.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的水稻严重病害之一,且在育种和生产上可利用的抗病种质极少,迫切需要发掘抗源。本研究鉴定了来自中国南方11个省(市、自治区)的166个籼型杂交稻组合对纹枯病菌的苗期抗性。未发现免疫或高抗的组合,但不同组合间的抗性差异极显著,平均病情指数符合正态分布N(5.27,0.682),变化幅度为2.84~7.64。根据动态聚类分析,参试组合被划分为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5级,分别占总数的1.20%、13.86%、36.14%、43.37%和5.42%。参试的大多数组合为感病,仅K优88和中优9801抗病,但其抗性还需在大田进行成株期验证。用Bayes法建立了各抗性级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达96.39%。根据综合病情指数,上述5级的组合分别占总数的1.20%、13.25%、63.25%、21.69%和0.60%。与动态聚类比较,两者极显著相关(r=0.81,P<0.01),说明这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评价。但动态聚类法较适用于接种环境相对一致的苗期鉴定,而不能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鉴定结果;综合病情指数法则不受时间、地点和批次的限制,更具实用性。通过这两种方法共筛选出26个抗或中抗的组合,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0.71;在遗传距离为0.36处,可将其中的22个组合聚为一簇,表明其遗传基础较窄。系谱追踪表明26个抗或中抗的杂交稻亲本亲缘关系较近。因此,在抗纹枯病育种中,需要拓宽抗病种质的遗传基础,培育聚合有数量抗性的材料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