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95篇
农学   111篇
基础科学   110篇
  68篇
综合类   1207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734篇
园艺   168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正为加强中德畜牧业合作与交流,落实中德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牛业发展合作项目,2013年9月8日至9月28日,全国畜牧总站组织中方项目示范单位、有关省项目技术与管理人员共21人,赴德国参加为期21天的奶牛育种与管理技术培训。本次培训由中德项目实施单位共同组织,德方项目执行单位—德国ADT国际项目管理与咨询公司负责接待,在双方的精心组织和全体团员的团结协作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142.
<正>为加强中德畜牧业合作与交流,落实中德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牛业发展合作项目,2013年9月8日至9月28日,全国畜牧总站组织中方项目示范单位、有关省项目技术与管理人员共21人,赴德国参加为期21天的奶牛育种与管理技术培训。本次培训由中德项目实施单位共同组织,德方项目执行单位—德国ADT国际项目管理与咨询公司负责接待,在双方的精心组织和全体团员的团结协作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143.
用蛋白酶k酚氯抽提法从圆斑星鲽、高眼鲽、大菱鲆和真鲷4种海水鱼的肌肉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金枪鱼、牙鲆及相关鱼类的线粒体DNA(m tDNA)序列保守片断设计出扩增引物,扩增从16SrRNA到ND4之间约9400 bp的m tDNA长片段。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H inf I,H ind III,EcoR V,EcoT22 I,Mun I,EcoT14 I,Apa I,B ln I,Ava II,D ra I)对扩增得到的m tDNA长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和分析,其中8种酶有酶切位点。利用Ne i-L i的片断法计算出单倍型的片断共享度,根据片断共享度计算出4种鱼之间的遗传距离,用M ega 3.1软件构建NJ系统关系树,同时探讨利用线粒体大片断PCR-RFLP方法进行鱼类系统发生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4.
对云南热区4个番茄品种进行了细菌性斑点病的田间抗性评价和发病特点调查,同时评价了人工摘除病叶法对该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拉比品种抗病性优于其它3个品种,同一品种植株上各部位发病严重程度依次为下部>中部>上部。用20%噻菌铜SC 300倍液进行病害防治时,辅以人工摘除下部重病叶的措施可显著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探讨对土壤盐渍化进行快速、准确监测技术与方法。  方法  利用353个地面表观电导率数据,以及从Worldview-2影像获取对应采样点的波段反射率值,结合两波段组合植被指数和三波段组合植被指数,筛选最佳二维、三维波段组合方式,引入人工神经网络、K近邻和支持向量回归来构建区域土壤盐渍化定量反演模型。  结果  ① WV-2影像的红边和近红外波段与ECa呈现显著相关(P < 0.01)。② 二维植被指数(RVI(B5-B2)、NDVI(B6-B2)、DVI(B2-B6))和三维植被指数(3DVI(B2-B6-B6)、3DVI(B3-B5-B6)、3DVI(B5-B2-B1)、3DVI(B2-B1-B6)、3DVI(B2-B1-B6)、3DVI(B6-B1-B2)、3DVI(B5-B3-B7))的波段组合计算提高了其对土壤盐渍化的敏感性。③ 基于不同维度数据的机器学习估算模型中,3DVI和KNN算法结合对土壤盐渍化估算效果最为突出,且模型精度为R2 = 0.773,RMSE = 1.659 dS m?1,RPD = 2.216。  结论  所构建的多维植被指数可应用于类似环境条件下盐渍土地监测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46.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的差异,为干旱—半干旱区包气带水分与物质运移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利用双环入渗仪野外实测和室内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具有代表性的8种土地利用类型(樟子松林地、小叶锦鸡儿林地、白柠条林地、撂荒草地、草甸草地、疏林草地、玉米农田以及裸沙地)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采用Ka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Philip模型和G-P综合模型对其水分入渗过程进行了拟合,比较其拟合优度。[结果] 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初始入渗率变化范围为1.595~12.020 mm/min,由大到小依次为:裸沙地>白柠条林地>玉米农田>樟子松林地>小叶锦鸡儿林地>草甸草地>撂荒草地>疏林草地;15 min入渗率变化范围为0.617~3.690 mm/min,由大到小依次为:裸沙地>白柠条林地>樟子松林地>小叶锦鸡儿林地>玉米农田>撂荒草地>草甸草地>疏林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变化范围为0.576~3.495 mm/min,由大到小依次为:裸沙地>白柠条林地>玉米农田>小叶锦鸡儿林地>樟子松林地>撂荒草地>草甸草地>疏林草地; 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入渗率与土壤容重、细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中砂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稳定入渗率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 ③各模型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优度依次为:Horton模型>G-P综合模型>Ka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其中Horton模型决定系数最高且相对误差最小,能更准确地模拟科尔沁沙地土壤入渗的实际情况。[结论]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存在差异,土壤性质对其入渗特征影响显著;Horton模型在科尔沁沙地拟合度较高,可应用此模型来估算水分入渗过程。  相似文献   
147.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红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选择大豆、萝卜与玉米间作及3种作物的单作进行田间试验,在作物成熟期采样,进行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玉//豆)、玉米-萝卜(玉//萝)、玉米单作(玉单)、大豆单作(豆单)、萝卜单作(萝单)处理中,大团聚体(> 0.25 mm)的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微团聚体(<0.25 mm),其中以大团聚体中粒径为0.25~2 mm的百分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两种粒径,大团聚体百分含量表现为:玉//豆>玉//萝>玉单>萝单>豆单,微团聚体则与其相反。团聚体粒径中的有机碳含量表现为0.25~2 mm粒径最高、<0.25 mm粒径次之、>2 mm粒径含量最少、玉米大豆间作含量最高、玉米单作含量最低。团聚体粒级中全氮含量与有机碳分布一致,但单作的全氮含量高于间作。有机碳与全氮的C/N为间作高于单作,>2 mm粒径C/N高于其余两种粒径。微生物量碳、氮在团聚体粒径中的分布趋势一致,都表现为间作模式高于单作模式,大团聚体中的含量高于微团聚体。微生物量碳、氮的C/N为单作模式高于间作模式,微团聚体大于大团聚体。与单作相比,间作能提高土壤中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增加大团聚体粒径内的有机碳、氮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8.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水域的不同位点的水质污染程度。[方法]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新疆伊犁河水域的30个水样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结果]各样点MCN%砑,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0个水样点中有12个水样点无污染(P,值在0~1.5);10个水样点轻度污染(P,值在1.5~2.0);8个水样点中度以上污染(H值2.0以上)。[结论]新疆伊犁河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区域中度以上污染,应及时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49.
乌鲁木齐南山小渠子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南部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为开展人类活动对市郊旅游胜地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生物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野外采样方法和改良的Ttdlgren分离法对该山区针叶林、山地草原、阔叶林、山地灌木林、山地耕地及居民点6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土壤螨类7135只,隶属蜱螨亚纲的4亚目57科87属,其中甲螨亚目5785只54属38科,占总采集量的81.08%:中气门亚目1077只19属14科,占总采集量的15.09%;前气门亚目270只4属4科,占总采集量的3.78%;无气门亚目3只1属1科,占总采集量的0.04%。其中,小奥甲螨属为优势类群,占总捕获量螨类的10.06%,盖头甲螨属和真前翼甲螨属为亚优势属,占总捕获量的12.27%。礼服甲螨属、滑缝甲螨属、珠足甲螨属、洼甲螨属和懒甲螨属等35属为常见类群,占总捕获量的76.73%;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占总数量的98.96%。广缝甲螨属、龙足甲螨属、卷甲螨属、沙足甲螨属和缰板鳃甲螨属等19属均为稀有类群,仅占总捕获量的0.94%。土壤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组成在不同生境、不同土层以及不同季节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个体数的水平分布依次为针叶林〉山地灌木林〉山地草原〉山地耕地〉阔叶林〉居民地;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即表层〉中层〉下层。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结论]该山区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组成及时空分布动态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与植被类型、土壤环境因素及人为干扰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