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将2011~2018年从山东地区分离到的8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进行了毒力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8株毒株对鸭胚、鸭胚成纤维细胞、雏鸭的致病性基本一致,鸭胚毒价为10-5.00~10-6.00/0.1 m L,鸭胚成纤维细胞的毒价为10-5.33~10-6.30/0.1 m L;对8株毒株的主要抗原σC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核苷酸同源性为94.5%~99.6%,氨基酸同源性为95.0%~99.4%;通过绘制遗传进化树发现,与全国其他地区毒株相比,山东地区分离的这8株分离株处于一个独立分支,并且这8株分离株的遗传进化与时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暗示山东地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生着变异。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针对病毒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建立了用于检测鸡传染性腺胃炎相关的圆圈病毒3型(Gyv3)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对于鸡Gyv3以外的其他常见鸡病毒性病原的DNA或cDNA均无特异性扩增,灵敏度能达到30.76 copies/μL,组内和...  相似文献   
33.
新城疫是危害我国家禽业的重要疫病,有关新城疫病毒的变异问题成为众多禽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新城疫病毒分子变异研究的新进展,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积累,对影响该病毒分子变异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4.
在发酵过程中,使用质粒pcDNKLYZ为参照,分别以批次发酵和补料发酵来控制细菌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质粒菌pcDNKLYZ经20次连续传代,其结构和产量没有发生改变;发酵过程中的宿主细胞增殖速度与质粒的复制速度基本一致;应用补料发酵时较低的溶氧(30%)和转速(350r/min)即可满足要求,而批次发酵时,则需较高的溶氧(40%)和转速(700r/min);补料发酵细菌的OD600可以达到30,单位湿菌重的质粒产量(500μg/g)比批次发酵的质粒产量(480μg/g)稍多;同时,质粒丢失率从批次发酵时的5.88%下降到补料发酵的0.63%,为质粒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5.
正2010年3月份,山东德州饲养小型肉用鸡(又称肉杂鸡或"817"杂交鸡)地区,集中发生了一种以皮肤和内脏血管瘤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在15~30日龄之间多发,死亡率在10%左右,一旦并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性疾病,死亡率则大幅增加。该病在小型肉用鸡中较少发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
随着家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家禽活动空间的相应减少,环境性致病菌逐渐成为家禽感染发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沙门氏菌作为家禽的一种常见致病菌,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垂直传播进行传染,污染的饲料、水已成为沙门氏菌感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7.
从山东地区发病肉鸽中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SDZ08),经测定,其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CPI)、6周龄鸡静脉接种的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107.85、52.5h、1.8、2.2,表明该新城疫病毒为强毒.通过分析其融合蛋白(F)发现,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F基因分型及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发现,SDZ08株属于基因Ⅵ,与La Sota、F48E9、B1、V4等传统毒株同源性较低,与鸽源NDV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38.
为了深入揭示引起樱桃谷鸭短喙与矮小综合征(SBDS)的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的鹅胚增殖特性及分子特征,对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3份SBDS典型病例在9日龄鹅胚上进行了病毒分离,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及编码蛋白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成功分离到3株NGPV,分别为SDHT16、SDJN19和SDLC19.3株病毒均能在鹅胚中稳...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从山东临沂地区发生肝脾出血的绿头野鸭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RT-PCR及序列测定分析,确定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命名为SD12)。该病毒可在鸡胚、鸭胚中繁殖,并导致胚体水肿、出血、死亡,同时可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鸭胚成纤维细胞(DEF),细胞病变主要表现为多个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大的合胞体,然后细胞拉网并逐渐脱落。将该病毒分别以脑内接种、颈部皮下接种、口服三种方式接种3日龄健康雏鸭,结果颈部皮下方式雏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分别为30%和20%。  相似文献   
40.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引起的一种以产蛋鸭产蛋量下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2010年在我国江浙地区首先暴发,随后迅速波全国主要养鸭省份,给我国的养鸭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生物学特征、传播途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等方面阐述该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