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75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93篇
  88篇
综合类   456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408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61.
植物检疫工作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必须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旦危险性病虫害侵入,其后果不堪设想。在青海这样一个农业基础十分脆弱的省份,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2.
奶牛粪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呼和浩特市地区不同奶牛场共2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的鲜粪便进行了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提取,共分离到大肠杆菌40株,经鉴定病原性大肠杆菌6株,均为强毒株,占分离菌数的15.0%,而34株为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占分离菌数的85.0%。同时对6株病原性大肠杆菌进行了病原性特性的研究,发现病原性菌的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与资料报道相符。对6株病原性大肠杆菌进行了抗"O"血清鉴定,除1株有自凝现象,其余5株分属O1、O2、O83个血清型,分别占定型菌株的20%、40%和40%。  相似文献   
63.
64.
苏州稼乐公司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的多功能静电喷雾器的基础上,加速技术改良,有效解决了二代静电喷雾器的滴漏问题,研制成功更具穿透力的第三代静电喷雾器。该产品已经进入国家农业机械支持推广目录,将在全国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65.
6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择蒙药和中药对从奶牛新鲜粪样中分离鉴定得到的6种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合2倍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了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表明:5味蒙药中浑钦、希拉-洪连、毕力格图娜布其在较低药物浓度下就可抗菌,而达邻-哈日苏、查干-温都苏抗菌效果较差,较高药物浓度才可发挥抗菌作用;3味中药抗菌能力依次为瓜蒌、苍术、板蓝根.结果说明不同药物体外抗菌效果不同,可能是由于不同药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同而致.  相似文献   
66.
在养鸭生产中,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保证养鸭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在养鸭生产中乱用或滥用药物,不但会造成养殖成本的明显增加,给养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也将为药残控制带来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67.
如何确保鸡群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匀有效抗体是指免疫后的鸡群个体间所产生抗体的有效性和均匀度。目前在养鸡业中,免疫接种已成为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和保障鸡群健康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措施;免疫后能否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是衡量免疫效果的标准。介绍了影响鸡群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免疫程序的制定、疫苗选择和免疫操作对产生均匀有效抗体的影响以及抗体监测对产生均匀有效抗体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8.
乳酸菌是我国最早公布的2种可直接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之一,是一类革兰阳性杆菌或球菌,触酶阴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对葡萄糖发酵能产生超过50%乳酸的异养型细菌的总称。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mc)和片球菌属(Pediococmas)。近年来随着细菌分类的发展,乳酸菌分类体系已由4属增至12属或更多属,但这只不过是上4属乳酸菌属内的再分或属与属之间再形成新属,并没有超出乳酸菌的定义范围。  相似文献   
69.
细菌鉴定是细菌耐药性监测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能够高效鉴定细菌。为了快速监测五家养殖场来源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临床耐药特征,本研究利用MALDI-TOF MS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快速鉴定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并对其进行耐药表型检测。结果显示,MALDI-TOF MS实现了对临床分离菌株(31株大肠杆菌和34株肠球菌)的快速鉴定;鸡源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耐药情况最为严重,其次为羊和牛。其中,鸡源的大肠杆菌均对四环素(100%)和氨苄西林(91.67%)耐药率最高,肠球菌对苯唑西林(62.07%)耐药率较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动物源细菌临床耐药性表型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与此同时,MALDI-TOF MS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对动物源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快速鉴定,值得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催乳素(PRL)对内蒙古绒山羊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体外生长及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机械法结合切割法分离内蒙古绒山羊的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在初级毛囊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5、10、50、100 ng/mL催乳素进行体外培养,每组24根,共培养5 d,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拍照,统计其生长长度、生长速度和存活率,筛选出最适催乳素处理浓度。然后将初级毛囊与次级毛囊分别分为初级毛囊对照组(PF-K)、初级毛囊试验组(PF-PRL)、次级毛囊对照组(SF-K)、次级毛囊试验组(SF-PRL),每组24根,对照组用基础培养液培养,试验组在基础培养液中添加最适浓度的催乳素,培养5 d,每天观察毛囊的形态并拍照,同时测量各组毛囊的生长长度。【结果】 10 ng/mL催乳素组毛囊的平均日生长长度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01),最终生长长度和存活率均最高,因此,后续试验选择10 ng/mL催乳素处理毛囊。试验组和对照组初/次级毛囊的毛干与根鞘部位同时伸长,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PF-PRL、SF-PRL组毛囊在2~5 d的总长度分别极显著高于PF-K、SF-K组(P<0.01)。PF-K组除第1天与第0天差异不显著外,1~5 d毛囊的总长度依次显著增加(P<0.05);PF-PRL组0~5 d毛囊的总长度依次显著增加(P<0.05)。SF-K组毛囊第5天的总长度显著高于0~4 d (P<0.05);SF-PRL组第4、5天毛囊的总长度均显著高于0~3 d (P<0.05),第3天毛囊的总长度显著高于0~2 d (P<0.05)。PF-PRL、SF-PRL组毛囊在2~5 d的平均日生长长度分别极显著高于PF-K、SF-K组(P<0.01)。【结论】 10 ng/mL催乳素是体外促进毛囊生长的最适浓度,10 ng/mL催乳素对体外培养的内蒙古绒山羊的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均有极显著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