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ES—10和ES—8的制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探明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ES-8,ES-10和恢复系恢17,83-2的部分制种特性,1995~1996年度和1996~1997年度在长沙连续两个年度进行了制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ES-8,ES-10进行制种,于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两年度均稳定不育.不育系和恢复系开花比较集中,单穗一日开花高峰期不育系为:8:00~11:00,恢复系为9:00~12:00,群体开花历期7~8d,单穗开花历期4~5d.就开颖状况而言,不育系ES-8优于ES-10,ES-8在没有接受花粉条件下不闭颖,而ES-10则明显存在“开颖-闭颖-再开颖”的过程,开颖后几分钟张颖角度达到最大值,并可以保持1~2h,此时是接受花粉的最佳时期.不育系的柱头活力一般可以维持8~9d,以开花后第4d或第5d柱头活力最强  相似文献   
42.
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在北黄海獐子岛邻近海域,利用德国MST24型沉积物捕集器,开展了5 d期采样频率的浮游植物组成及其沉降通量的周年变化研究。71份沉降样品共记录浮游植物51属93种,其中硅藻38属66种,是主要的沉降类群。沉降优势种主要有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离心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centrica)、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八幅辐环藻(Actinocyclus octonarius)等硅藻物种,以及小等刺硅鞭藻(Dictyocha fibula)、八幅硅鞭藻(Octactis octonaria)等硅鞭藻物种。浮游植物沉降通量变化在(6.1~169)×10~6 cells/m~2d,平均39.4×10~6 cells/m~2d,在春、秋季各出现1个高通量时段,春季峰值主要为硅藻贡献,而秋季峰值则由硅藻和硅鞭藻共同形成。沉降浮游植物作为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的重要饵料,其种类组成及沉降通量的周年变化,与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的底播、生长时节相关,以具槽帕拉藻、海链藻、圆筛藻等硅藻属种为主的食物来源和结构是扇贝重要的饵料基础。旨在通过浮游植物沉降的时间序列研究,查明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的饵料组成及其通量水平的周年变化特征,为该水域可持续的底播养殖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黑龙江省马铃薯病毒病的普查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黑龙江省近30个县市马铃薯主产地的系统调查采样,经鉴别寄主反应、血清学测试、电镜观察、种薯传毒试验,系统鉴定出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tato virus Y,PVY)、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oo mosaic virus,TMV)、烟草脆裂病毒(Tobacoo rattle virus,TRV)、马铃薯Y病毒坏死株系(PVYn);标样K-04和番茄黑环病毒(Toma-to black ring virus,TBRV)有强烈的阳性反应,球形粒体,直径约30 nm,但在田间表现蕨叶症状,可认为该标样疑似番茄黑环病毒引起,或可能携带番茄黑环病毒。TRV,PVYn为局部分布,马铃薯蕨叶病呈局部零星发生。经研究证实至2005年黑龙江省无马铃薯黄矮病毒(Potato yellow dwarf virus,PYOD)马铃薯帚顶病毒(Potato mop top virus,PMTV)、安第斯马铃薯潜隐病毒(Andean potato latent virus,APLV)、安第斯马铃薯斑驳病毒(Andean potato mottlevirus,APMV)、马铃薯V病毒(Potato virus V,PVV)、马铃薯黑环斑病毒(Potato black ringspot virus,PBRSV)的分布,没有发现侵染马铃薯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  相似文献   
44.
【目的】为给南方地区油用牡丹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以四川湿润气候区的油用牡丹‘凤丹’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基肥的施用对牡丹结实情况和籽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共设置了油枯(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复合肥(0.1 kg/株)6个基肥处理,观测不同基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结籽性,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采用气相质谱法(CG-MS)对油用牡丹籽单体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单株施牛粪0.1 kg+复合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的单籽质量(0.470±0.029) g,籽长(10.452±0.266) mm,籽宽(8.660±0.056) mm,均好于其他施肥处理。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在不同基肥处理下差异不明显,但单体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GC-MS分析,在油用牡丹籽油中检测出13种单体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榆树酸和木蜡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烯酸、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40.27%),其次为亚油酸和油酸,分别为29.02%、22.03%。【结论】单株施牛粪0.5 kg+复合肥处理对促进油用牡丹籽亚麻酸含量提高的效果最佳,在该处理下亚麻酸含量可达(45.97±0.01)%。  相似文献   
45.
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武威市凉州区和民勤县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危机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实施退耕保育工程是恢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该地区耕地分散度高、地块数量大,给退耕保育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亟需开发高效快捷的生态信息管理系统。该研究以实地测量数据为基本数据库、资源二号卫星影像资料为辅助校正,采用ArcGIS二次开发技术,通过MO2.4组件和VB6.0语言相结合,建立该地区退耕保育生态信息统计查询系统。该系统通过加载全部2 190个地块的属性,实现对不同空间尺度、不同行政单元和不同年份退耕保育面积及属性进行实时、快捷查询和有效管理。该系统的建立为今后该地区高效动态实时管理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生态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6.
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区域分异与驱动力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正确理解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区域分异的驱动力机制,改善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借用植被数量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区域分异与驱动力的关系进行多元定量分析,认为: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现象,地形坡度、降水、人口密度、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河网密度是影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差异的主要因子。地形坡度与林地、灌丛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与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负相关;降水与林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与耕地、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正相关;农业机械化程度与耕地、灌丛的分布呈负相关。进而定量诊断出各种驱动力因子对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分异的贡献大小。  相似文献   
47.
以子午岭南部的三水河流域为例,选择年径流深度、最大月径流量、侵蚀模数和河流平均含沙量等作为水文过程参数,基于流域降水和各水文参量的变化趋势分析降水变化和森林破碎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76年以来的4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林地面积与水文过程各参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降水和林地面积两种因素的水文过程统计模拟模型.结果表明:1976年以来,由于森林破碎化,尤其是上游连片分布的森林景观斑块化,使流域年径流深度增加了62.85%,侵蚀模数增加了90.76%,最大月径流量和河流平均泥沙含量分别增大了58.36%和63.21%,其中林地面积的减少对年径流深度的贡献率为72.35%,对最大月径流量的贡献率为45.18%,对侵蚀模数和河流泥沙平均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6.73%和79.61%.  相似文献   
48.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及结实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根据辽宁省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和不同无性系结实习性等有关资料 ,对种子园不同年龄阶段生产率、结实规律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用嫁接苗建立的日本落叶松初级种子园 ,1 6年前种子产量十分有限 ,年最高产种量仅 2 1 0kg/hm2 。园龄 2 2~ 2 6年生时大年种子产量虽可增加到 2 5 0 0kg/hm2 ,但这个年龄阶段的生产率仍然较低 ,仅 5 81kg/hm2 ·a。园龄 2 7~ 31年生时生产率才进一步提高到1 6 4 3kg/hm2 ·a。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大小年间种子产量变幅大 ,周期性明显 ,大年每隔 5~ 6年到来一次。种子产量与园龄、结实母株数量呈显著到极显著正相关 ,种子品质 (空粒率 )与园龄、结实母树数和种子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树高与球果产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但大年球果产量与冠幅、胸径呈显著正相关。无性系间球果产量差异极为明显 ,结实前 3年和前 8年球果累计产量与各平年、大年和总产量间呈显著到极显著的正相关。丰产无性系早期选择可根据前 3年和前 8年球果产量分 2次进行。大小年产量相差悬殊、大年间隔期长和丰产无性系数量少是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生产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选择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系的一般方法为:根据植物品种雄性发育对于生态条件的要求,把植物远缘杂交、两系不育系转育、辐射、诱变后代等的分离世代种植于不育条件下,对所出现的不育株进行强迫自交,或给其以可育条件,使其迟发花在正常条件下发育而得到自交种子,以后各代在可育条件下种植,选择优良可育株,直至稳定。稳定株系的部分种子在不育条件下鉴定,选择雄性败育彻底且适于异交者。  相似文献   
50.
两个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与异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沙自然条件下,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两个小麦光温敏不育系ES-09和ES-10的育性稳定性和部分异交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半冬性不育系ES-10的不育性稳定,不育播期范围宽;弱春性不育系ES-09的不育性年际间不太稳定,不育播期范围窄,(2)两个不育系的开花均明显地较恢复系集中,开花历期7~8d,单穗花历期5~6d.两个不育系的开颖状况存在较大差异,ES-09优于ES-10,其颖壳张开角度大,时间长,而ES-10则存在一个“开颖-闭颖-再开颖”的过程。(3)两个光温敏不育系的柱头生活力均达到10d以上,且以开花后第四天授粉异交结实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