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林业   215篇
农学   391篇
基础科学   212篇
  339篇
综合类   790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342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1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研究结果明确了模拟棉苗受小地老虎为害造成断苗缺株后,周围棉株有不同程度的补偿作用,主要表现在有效铃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缺1株苗成铃能获得101.85%的补偿,籽棉平均补偿率达87.24%,损失率为12.76%。但自连续缺2株以上,则补偿率下降为50.62%-35.75%,损失率上升为49.37%-64.24%。补偿量和损失量(率)是随缺株数的增加而增长,而补偿率则随缺株数增加而下降,在不同缺株数间  相似文献   
52.
大白菜感官品质与营养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乔旭光  蒋健箴 《园艺学报》1991,18(2):138-142
本文以12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大白菜感官品质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指标的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选择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大白菜感官品质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可溶性糖,其次是粗纤维,再次是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对感官品质起正向作用,而粗纤维对感官品质起负向作用。经简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7.2408 0.4344x_1(可溶性糖%干重)-0.2979x_2(粗纤维%干重)。可以用此方程对大白菜品质做近似评价。  相似文献   
53.
青藏高原几种嵩草的生物量及其幼苗生长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青藏高原4种嵩草属植物的枝条发育状况,生物量积累特征以及3种嵩草幼苗的生长发良规律。结果表明;各嵩草营养枝条的季节变化有两个高峰期,而线叶蒿草的生殖枝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期,其它嵩草无高期峰。  相似文献   
54.
莲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2份莲雾资源和2个莲雾近缘种进行了ISSR分析, 18条引物共扩增出459个位点, 其中多态性位点435个(94.77% ) 。利用UPGMA聚类分析表明: 蒲桃、马六甲蒲桃与莲雾分属于3个不同的组; 12个莲雾品种和品系又分成4个亚组, 这与传统分类学上按照果实成熟期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5.
灰飞虱体内沃尔巴克氏体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既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媒介昆虫,也是我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Wolbachia是存在于飞虱等多种昆虫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它们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寄主的生殖,包括诱导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和遗传上的雄性雌性化等。目前对这类微生物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Wolbachia在灰飞虱体内的分布、传播方式及其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利用其生物防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6.
Wheat aphid, 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heat pests and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resistant to commonly used insecticides in China. To determine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the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trains were developed in laboratory and comparably studied. A bioassay revealed that the resistant strain showed high resistance to pirimicarb (RR: 161.8), moderate reistance to omethoate (32.5) and monocrotophos (33.5), and low resistance to deltamethrin (6.3) and thiodicarb (5.5). A biochemistry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strains had similar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 activity, but the resistant strain had 3.8-fold higher esterase activity, and its AChE was insensitive to this treatment. The I50 increased by 25.8-, 10.7-, and 10.4-folds for pirimicarb, omethoate, and monocrotophos, respectively, demonstrating that GST had not been involved in the resistance of S. avenae. The enhanced esterase contributed to low level resistance to all the insecticides tested, whereas higher resistance to pirimicarb, omethoate, and monocrotophos mainly depended on AChE insensitivity. However, the AChE of the resistant strain was still sensitive to thiodicarb (1.7-fold). Thus, thiodicarb could be used as substitute for control of the resistant S. avenae in this case. Furthermore, the two different AChE genes cloned from different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were also compared. Two mutations, L436(336)S in Sa.Ace1 and W516(435)R in Sa.Ace2, were found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sensitivity of AChE. They were thought to be the possible resistance mutations, but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confirm this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57.
为了评价表达鸡马立克氏病病毒gB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gB/R)的遗传稳定性,我们将纯化后的重组病毒在CEF单层上连续传30代,引起细胞病变的速度和形态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覆盖含X-Gal的琼脂引起的空斑均为蓝色;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明rFPV-gB/R中的gB基因始终能稳定表达;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在细胞上连续传30代、在SPF鸡上连续传5代后,gB基因序列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以0、10、20、30代重组病毒制成冻干疫苗进行的实验室免疫效力实验表明,细胞连续传代后rFPV-gB/R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免疫原性。可见重组鸡痘病毒gB基因的结构和免疫原性都是高度稳定的。为了评价rFPV-gB/R的生物安全性,我们将rFPV-gB/R通过SPF鸡连续传5代,检测病毒在鸡体的存在部位及其消长、生长繁殖性能和毒力变化;将rFPV-gB/R免疫鸡与未免疫鸡同笼饲养,攻击FPV-102E6强毒,以检测rFPV-gB/R感染鸡的接触传染性。结果显示,rFPV-gB/R在鸡体的存在时间大约为7d,在体内仅存在于接种部位;鸡体传代后痘病毒毒力有一定程度下降,gB基因核苷酸序列未发生任何变化;同居未免疫SPF鸡在痘病毒强毒攻击后全部发痘,可见重组病毒免疫鸡没有接触传染性,能在鸡体内稳定地传代,rFPV-gB/R具有高度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58.
选用鹌鹑上的12个微卫星位点,对随机选取朝鲜鹌鹑的40个个体进行多态性检测,共检测到55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583个。该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6945和0.7111,表明朝鲜鹌鹑属多态性较丰富的群体。  相似文献   
59.
60.
本文就一例幼年雌性白鲸在运输后发生的应激反应综合症进行了诊断、治疗。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拒食、体重下降、体色暗淡、巩膜及结膜充血、皮肤瘙痒;血液学检查表明轻度贫血和脱水、肌肉炎症及胃炎。后进行综合措施调整后,4d后恢复采食,2周后康复。同类鲸的疾病研究国内文献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