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3篇
  免费   723篇
  国内免费   1062篇
林业   627篇
农学   567篇
基础科学   621篇
  1067篇
综合类   5725篇
农作物   775篇
水产渔业   426篇
畜牧兽医   2293篇
园艺   807篇
植物保护   48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551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551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699篇
  2012年   1016篇
  2011年   1087篇
  2010年   1021篇
  2009年   878篇
  2008年   919篇
  2007年   803篇
  2006年   660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51.
不同轮作序列对旱地胡麻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胡麻轮作序列对土壤碳库的影响,2012-2016年通过4年定位试验,以连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胡麻频率下的轮作序列(F:休闲;PWFW:25%Flax、马铃薯-小麦-胡麻-小麦;WFWP:25%Flax、小麦-胡麻-小麦-马铃薯;FWPF:50%Flax、胡麻-小麦-马铃薯-胡麻;WPFF:50%Flax、小麦-马铃薯-胡麻-胡麻;FFFF:100%Flax、胡麻-胡麻-胡麻-胡麻)对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TOC)、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土壤微生物碳(MBC)和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不同轮作序列和低胡麻频率显著增加了030 cm土层<0.25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含量、TOC和POC含量,而随胡麻频率的增加三者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25%Flax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含量较播前和休闲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2.02%4.04%和9.56%11.73%;土壤有机碳(SOC)较连作显著增加5.95%7.48%。50%Flax处理下胡麻位置对土壤SOC影响显著,且轮作(FWPF)显著高于连作(WPFF)。060 cm土层土壤SOC含量表现为休闲>播前≈25%Flax>50%Flax>100%Flax。与连作相比,轮作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土壤TOC和POC含量,呈现表层富集现象。土壤POC含量表现为25%Flax≈休闲>50%Flax>100%Flax。此外,轮作换茬显著增加了土壤MBC含量,且随着胡麻频率的增加,030 cm土层土壤MBC含量逐渐降低。与播前、休闲、轮作相比,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碳氮比,50%Flax(WPFF)轮作序列和土层深度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的互作效应显著。综合来看,休闲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25%胡麻频率的轮作序列利于保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土壤TOC、SOC和POC含量,而50%Flax轮作序列(WPFF)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碳氮比。表明25%胡麻频率的轮作序列均可维持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是旱地胡麻比较理想的轮作序列。  相似文献   
52.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得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共有野生观赏植物122科267属377种,其中蕨类植物19科23属28种,裸子植物4科5属7种,被子植物99科239属342种。分析了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并探讨其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3.
针对QY、PRI、NDVI、水势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玉米的生理状况,以甜糯二号玉米作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测量玉米昼夜4个参数值,研究了QY、PRI、NDVI、水势4个参数的昼夜变化,并且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QY、水势、PRI三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能建立回归模型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4.
对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重要值、方差比率、χ~2统计量和Ochiai(OI)指数等种间联结性指标进行测定,旨在揭示该群落优势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及种对间关联性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香蒲桃是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的主要建群种;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19个主要种群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反映了该群落尚未达到稳定的演替阶段;χ~2检验结果显示该群落优势种群正关联种对与负关联种对数量相当,无关联种对数较少,分别占总对数的42.7%、43.3%和14.0%,显著正关联种对数为1对,极显著和显著负关联种对数为2对;Ochiai(OI)指数显示66对种对的OI值落在[0.6,1],反映出热带海岸次生林主要种对间关联程度较为紧密。综上所述,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优势种群种对间种间关联明显,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整体趋向稳定发展,实践中为加快热带次生林演替的进程,应重点保护正联结性较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55.
为比较几种固定条件对不同植物材料样品电镜超微结构图像清晰度的影响。以3个不同科属4种植物[油棕(Elaeis gineansis Jacq.)、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as Sw.)]为研究主体代表,探讨了2.5%戊二醛与4%戊二醛固定过夜、锇酸固定2 h及过夜的制备方法对其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成功观察了柱花草接种胶苞炭疽野生型菌株CH008后的病菌侵入过程。结果表明:油棕、拟南芥、花生及柱花草叶片经4%戊二醛与1%锇酸固定液固定过夜,其组织成像的效果均较为理想,各种细胞器整体信息丰富、结构组织完好、线条清晰。表明,此制备方法能够较好的保存植物叶片和细胞组织,提高制样的成功率及观察分辨率。  相似文献   
56.
土壤酶对环境污染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土壤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土壤酶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性,同时对污染物的响应也比较灵敏,因此,土壤酶作为土壤生态毒理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活性变化可以指示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该文在总结了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壤酶对重金属、石油烃类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农药的指示作用的综合分析和论述,以期为土壤酶在土壤生态毒理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
Buffalo BMP1 gene was clo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BMP1 sequence was systemically analysed by bioinformatics techniques,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MP1 gene in different tissues were also assayed with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RT-PCR a 3 195 bp buffalo BMP1 gene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including the whole ORF of 2 967 bp (coding 988 amino acid).The sequence multialigned results showed that buffalo BMP1 gene shared 99%, 96%, 96%, 96% and 95% of similar amino acid sequence with Bos taurus, Sus scrofa, Equus, Homa sapiens and Mus musclus, respectively.It was predicted that buffalo BMP1 protein contained a signal peptide domain, a preregion, a metalloproteinases domain, five complement-Uegf-BMP-1 domain (CUB domain) and two epitheloid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EGF-like domain).In addition, we also analyzed the expression level in different tissues through QRT-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MP1 gene mRNA existed in all nine tissues with the most abundant expression in heart, followed by testis, ovary, genital ridge, while with lower amount of bone and other tissues, the minimal expression in liver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58.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及传播,细菌耐药性已然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表现良好,常作为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碳青霉烯耐药菌的出现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产碳青霉烯酶是碳青霉烯耐药菌耐药的主要机制,因此,对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至关重要。目前,对于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手段以表型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为主。表型检测一般易于操作,成本低廉,便于在临床进行,但在检测效率和检测用时方面差强人意。分子生物学及其他新型技术在保持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基础上能做到快速、高通量检测,但试验检测的成本高,需专业设备和人员,部分技术在碳青霉烯酶检测领域仍有待开发。当前,多种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方法可针对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并没有一项检测能满足所有情况。进行检测时,试验所需时间、操作难度、经济成本等都需列入考量,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笔者通过结合当前背景,归纳总结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方法,从试验特异性与敏感性、可操作性、检测时间、试验成本等方面分析比较各个方法特点,以期为之后新的检测方法的开发及现有方法的改良研究提供切入点,为临床监测与检测方案的制定和实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9.
以蝴蝶兰鲜切花为试材,对切花花被不同生理阶段3种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以期为蝴蝶兰切花寿命的延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萼片和花瓣中的过氧化物酶(POD)从花苞期到半开期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从半开期到衰老期酶活性显著升高。花瓣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从花苞期到半开期酶活性升高,从半开期到衰老期酶活性显著降低;萼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显著但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花瓣中的中性蛋白酶(NP)从花苞期到半开期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半开期到盛开期呈下降趋势,盛开期到衰老期呈上升趋势;花萼中的中性蛋白酶从花苞期到盛开期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从盛开期到衰老期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中性蛋白酶的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0.
以双孢菇菌渣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发酵菌、蔗糖和尿素的添加量,测定分析不同处理菌渣发酵后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电导率(EC)值及pH;不同处理发酵菌渣按照2∶1的体积比与蛭石混配后栽培黄瓜,以草炭和蛭石2∶1的体积比为对照,测量分析黄瓜的株高、糖含量和产量,以期探索菌渣发酵添加物的合理配比.结果 表明:1000 kg菌渣加入8 kg麦麸发酵菌、6 kg蔗糖、6 kg尿素,经过20~25 d后能够充分发酵,发酵后的菌渣基质理化性质符合作物栽培的要求,用于黄瓜栽培,其生长速度、糖度和产量最高,且显著超过了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